幻化网秘密藏续
无垢友尊者 译藏
沈 卫 荣 译汉
目录
序和汉译说明
《秘密藏续》说略(谈锡永)
正文
一切密续之根本幻化网秘密藏真实决定根本续
第一品:缘起
第二品: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
第三品:抉择一切法
第四品:字鬘轮庄严
第五品:幻网成就三昧
第六品:坛城之幻化
第七品:坛城摄入与密咒
第八品:一切支分坛城加持幻化手印
第九品:金刚庄严秘密三昧耶
第十品:施灌顶
第十一品:会供坛城
第十二品:会供修持品
第十三品:甚秘诀窍藏
第十四品:大乐赞
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
第十六品:大忿怒尊众语坛城化现
第十七品:示现忿怒尊坛城
第十八品:示现净妙供施
第十九品:三昧耶
第二十品:任运成就加持
第二十一品:忿怒尊赞
第二十二品:欢喜与护持
《吉祥秘密藏续後续》
附录
《口诀见鬘》(莲花生大师 造)
《秘密藏续》与旧译无上密法於西藏的传播
一《秘密藏续》之名称
二 《秘密藏续》于藏传佛教中的位置
三 摩诃瑜伽续部与修之经典
四《秘密藏续》之科判
五 关于《秘密藏续》之真伪的争论
六 《秘密藏续》在印度的历史传承
七 以幻化网续部为中心之摩诃瑜伽法於西藏的传译
八 《秘密藏续》的藏文翻译
九 教传经典传承
十 宿氏派传承与宁玛派僧伽的建立
十一 宿氏派於卫藏的传承
十二 噶陀康区传承
十三 宿氏派远传经典传承于卫藏的复兴
十四 远传经典传承於康区的广泛传播
十五 《秘密藏续》之近传伏藏传承
十六 伏藏师略传
十七 对《秘密藏续》之摩诃瑜伽和阿底瑜伽的诠释
主编者简介
序和汉译说明
序 (Peter Schwieger)
当今藏传佛教已不再局限於遥远而偏僻的“世界屋脊”之上。上半个世纪中,愈来愈多西藏以外的人,或通过传媒、或通过到西藏文化区旅行、或通过与西藏精神导师的接触,而认识到藏传佛教。以是之故,对提供藏传佛教基本资料之可靠译文,以及对其见地与修持的复杂体系作明晰介绍之研究,其需要便变得十分迫切。而本书则首次将藏传佛教最根本的资料之一以汉译方式介绍给兴趣日浓的读者。
今天,藏传佛教由四大教派或传统所组成。其中一派被称为旧派,藏语中称为宁玛派。该派溯其本源至八世纪晚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Khri-srong lde'u-btsau)时期,是时佛教首次於雪域蕃地得到了系统的传播。甯玛巴(rNying-ma-pa),即旧派之修行人,将莲花生大士视为当时来藏为吐蕃赞普及其首批弟子传播佛法的印度大师中最为杰出的人物。尽管围绕西藏佛教前弘期的史实今天已被种种神秘的传说与后世藏族史家的添加所笼罩,然而无庸置疑的是,此日后成为西藏文化核心的佛教,其发展的基础在那个时候已被巩固下来。
本书所介绍的是一部旧派的根本经典之一。书中除了提供了《秘密藏续》略本的翻译外,还有谈锡永上师对本续有关实修方面的导读,以及沈卫荣对《秘密藏续》於西藏传播的深入研究。《秘密藏续》藏文标题为gSang-ba snyingpo,或gSang-ba'i snying po,梵文标题则为Guhyagarbha。其藏文标题则具名为《秘密藏唯一决定金刚勇识幻化网》(gSang-ba snying-po de kho-na nyid nges-pa rdo-rje sems-dpa’sgyu-phrul drva-ba)。据说此续於八世纪时从印度传到吐蕃。其原版当是以梵文写成,然已於西藏佛教後弘期时轶失。因此於西藏的学者中曾引发了对其真实性的激烈争论,一直到其原本之梵文手稿於十三世纪时终於在桑耶寺(bSam-yas)被重新发现才告终止。①不过,旧派的支持者从来不曾怀疑本续的真实性,是故便形成了为本续文字背後的甚深微妙法义作阐释的丰富诠释传统。
《秘密藏续》属於藏文称为“续”(rgyud)、梵文称为“怛特罗” (tantra)一类的经典。这类经典说能提供比称为“经”(mdo,梵文称为sutra)一类经典更快、更直接的成佛之道,密续修行的目标不在於压迫种种情绪与生理,而在於在成佛的道路上利用他们作密乘的修习。在密宗的修行中,观想与各类仪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了能更清楚理解《秘密藏续》这部经典,沈卫荣还特别利用了西藏佛教史上两位杰出学者的释论。第一位是龙青绕绛巴 (Klong-chen rab-'byams-pa 1308-1364),他无疑是旧派传统中最杰出、最赋启发性的人物。他的许多作品无疑已经不再存在,然而那些仍在其传人中流传的作品对旧派教法思想之进一步发展,实在有重大影响。而另一位则是东藏的学者文殊胜海不败尊者 (Mi-pham'Jam-dbyangs rnam-rgyal rgya-mtsho,1846-1911)。他著作了大量引 人注目的作品,涵盖各种不同的主题,体现了十九世纪西藏佛教学者是何等的博学。
在西方只有极少数的几位学者曾详细研究及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本身及其释论,主要是被用作阐明宁玛派有关见地、修持之最高教法——即大圆满法(rDzogs-chen)——的一种资料。②与此相应,据称是莲花生大士所造的一部短论《口诀见鬘》(Man-ngag lta-ba'i phreng-ba)亦被用来作为阐释的工具。③这也反映出於甯玛派传统本身,这部经典亦是特别从大圆满法这个角度来解读的。尽管甯玛派将《秘密藏续》划归摩诃瑜伽类的一部经典,此即是说,按照甯玛派导往圆证佛果的成佛之九乘次第,《秘密藏续》并不属於最高的一乘。但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这部殊胜的经典没有被尊为甯玛派经典文献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他们视其为摩诃瑜伽体系“十八大续”中最根本的一续。旧派有关这部经典之史料,现已通过敦珠法王论旧派历史与基础之英文翻译而为人所知。其中亦包含有根据《秘密藏续》而写成的一个摩诃瑜伽体系的提要。④尽管此经典的重要性早已得到西方学者们的承认,⑤可对其历史与诠释的根本性、批评性的研究,则仍有待来者。
本书的出版将满足汉文读者对西藏佛教日益增长的兴趣。笔者希望它将有助於改进人们对藏传佛教及其文化的理解,并鼓励更多的西藏研究专家从事对藏传佛教基本资料的研究。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Peter Schwieger于波恩大学
编按:
Peter Schwieger博士现为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Seminar fuer Sprach-und Kulturwissenschaft Zentralasiens,Universitaet Bonn)教授及所长。主要从事西藏宗教、历史研究,曾长期於德国哥廷根科学院从事甯玛派伏藏结集《大宝伏藏》(Rin chen gter mdzod)的编目、整理工作。
注:
① Roerich,George N.1949.The Blue Annals,Delhi:Motilal Banarsidass,pp.103-4.
② Guenther,Herbert von.1984.Matrix of Mystery: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Aspects of rDzogs-chen Thought.Boulder & London.
③ Karmay,Samten G.1988.The Great Perfection:A Philosophical and Meditative Teaching of Tibetan Buddhism,Leiden,New York:Brill.Loseries,Ulrich.1989.Guru Padmasambhavas"lnstruktion'Die Kette der Anschauungen"(Man-Ngag ITa-Ba'i Phreng-Ba)erlaeutert durch Methoden der Ausleguug des"die Essenz des Geheimen" lehrenden Tantras (gSang-Ba'i sNying-Po'i rGyud),Bonn:Dissertationsdruck.
④ Dudjom Rinpoche,Jikdrel Yeshe Dorje.1991.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Its Fundamentals and History.Trans. Gyurme Dorje and Mathew Kapstein.2vols.Boston:Wisdom Publications vol.1 pp.275-283,359-363.有关此经典传播的历史亦可见该书第五部分(pp.599-739)。
⑤ 特请参见Martin,Dan.1987.“Illusion Web:Locating the Guhyagarbha Tantra in Buddhist Intellectual History,”in Siluer on Lapis:Tibetan Literary Culture and History,ed.By Christopher I. Beckwith,pp.175-220.Bloomington:The Tibet Society.
--------------------------------------------------------------------------------
汉译说明
“幻化网”系列古续,为印度传入西藏的古旧典籍,所以“幻化网”法门亦为甯玛派重要修习法门。由此法门,开展出一些岩传派的系统,即使著名的事业洲岩传“六中有”,其“假立蕴自解脱”部份,亦与“幻化网”坛城有莫大关系。
《秘密藏续真实决定》(藏: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o,梵:Guhyagarbhatattuauiniscaya)之梵本早已不存,今仅以藏文译本存世。据称它曾先後三次被翻译成藏文,且有广、中、略三个不同的版本,略本二十二品,中本四十六品,广本八十二品。最早的译本为印度译师佛密(Buddhaguhya)与西藏译师遍照护(Vairocana)合译,第二次则由莲花生大士与西藏译师聂·阇那古玛罗(gNyags Jnnakumara)於八世纪时所译,而第三个译本则出自印度译师无垢友(Vimalamitra)·聂·阇那古玛罗与玛·宝胜(rMa Rin chen mchog)三人之手。这三种长短不同的译本或当不是简单的重译,而是不同原本的翻译。
今於不同版本之西藏文大藏经中,亦可见到《秘密藏续》之三种不同的译本,然与通常以为的广、中、略三种译本不尽一致。以台北版《西藏大藏经》(The Tibetan Tripitaka,Taipei Edition,台北:南天书局SMC Publishing lnc.1991)为例,其第十二卷《甘珠尔》部《旧续》(rNying rgyud)类中,第827、829、832号即分别是《秘密藏续》的三个不同的译本,第827号藏文标题为《吉祥秘密藏真实决定》(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rnam par nges pa),梵文标题为Sriguhyagarbhatattuauiniscaya,长四十三页 (32/220.1—38/263.7),二十二品,未有说明译者之跋文,此当为通常所说的略本。第829号藏文标题简作《秘密藏真实决定》(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yid nges pa),没有梵文标题,长达二百页 (57/396.1--86/596.7),八十品,比通常所说的广本少了两品,亦未有说明译者之跋文。第832号藏文标题作《秘密藏唯一真实大无上(幻化)》(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i[sgyu 'Dhrul] bla ma chen Po),长度虽居前述二译本之中,共五十一页,十三品,但显然与通常所说的中本不同,亦未见跋文说明译者身份。
此三个译本即分别相当於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版《西藏大藏经》之第832、834、837号。根据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所编A Complete Catalogue of the Tibetan Buddhist Canons (Bkah- hgyur and Bstan-hgyur)(《西藏大藏经全目》,1934版)。“幻化网”系列典籍除上述三种外,尚有第833号(题为《金刚萨埵幻化网一切秘密镜名续》,Rje rje sems dpa'i sgyu'phrul dra ba sang ba thams cad gyi me long shes bya ba'i rgyud)。余二部亦与“幻化网”有关,但不属同一体系,或仅能视为支分者,则为第835号《圣方便索莲花鬘》 (Phags pa thabs kyi shags pa padmo'i phreng shes bya ba),及第 836号《天女大幻化网续》(Lha mo sgyn'phrul dra ba chen po shes bya ba'i rgynd)。
本汉译乃《秘密藏续》之略本,所据底本见於敦珠法王所编《宁玛教传广集》(rNying ma bka'ma rgyas pa:a collection of teachings and initiations of the rnying ma pa tradition passed through continuous and unbroken oral lineages from the ancient masters),或全称《雪域正法之本·旧译法藏远传不坏经典》(Cangs can bstan pa'i pyi mo snga'gyur pa'i chos mdzod ring brgynd ma nyams bka' ma'i gzhung),简称《教传广集》(bKa’ma rgyas pa) [Completely edited and restructured by H.H.bDud-’joms rin-po-che on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ive smin-grol-gling and rdzogs-chen rgyal-sras redaction,Kalimpong,w.b.: Dudjung lama,1982-1987]卷11,页1—67。
此略本亦见於《甯玛十万续》(rNying ma'i rgyud’bum;A Collection of Treasured Tantras transl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First Propagation of Buddhism in Tibet,Thimbu:Dingo Khyentse Rimpoche,1975),pha函,摩诃瑜伽部,页1-67。此本总标题为《一切密续之根本幻化网秘密藏真实决定根本续》(Tantra thams cad kyi rtsa bar gyur pa sgyu'phrul drva ba gsang ba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 rtsa ba'i rgyud sogs bzhugs so),疑为编者所加。本续正文开首所列标题为《秘密藏真实决定》(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无梵文标题,二十二品,跋章节附注明为印度亲教师无垢友与西藏译师聂·阇那古玛罗及玛译师宝胜所译。与上述《西藏大藏经》所收《秘密藏续》之三种译本略作对照,即不难发现此本与台北版《西藏大藏经》第827号本《吉祥秘密藏真实决定》基本相同。只是开首处少了梵文标题,结尾处又多了跋文,中间断句,个别用字亦多有不同,显然是经《宁玛十万续》编者之手作了整理。一向以来,宁玛派学者作释论、后释论者,皆依於此略本,而却较少留意中本及广本。
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只有G.Dorje於其未正式发表的博士论文The Guhyagarbhatantra and its XIVth Century Tibetan Commentary phyogs-bcu mun-sel,Thesis presen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1987),曾把龙青巴尊者释论中引用的《秘密藏续》本续译为英文,然此论文却未对《秘密藏续》的法义以及其於修习上的重要,作出深入研讨。日前亦见有西方当代著名佛教学者Herbert Guenther先生於1984年出版的Matrix of Mystery: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Aspects of rDzngs-chen Thought (Boulder & London:Shambhala)一书,作者借助《秘密藏续》所提供之原料,用现代西方语言与哲学方法对甯玛派大圆满法作了全面的阐述。书中节译《秘密藏续》之处甚多,然译文艰涩,大量挪用现代物理、西方哲学以至作者本人新造的英文词汇,即使早日寓目,恐亦难作参照。
笔者有缘,1998年夏於国际西藏研究协会第八次会议(8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Bloomington,Indiana)上,结识就读於加国多伦多大学的佛教学者邵颂雄先生。欢谈之余,颂雄兄以几册新近由香港密乘佛学会出版,谈锡永上师主编《宁玛派丛书》见示。随手翻阅数页,即既为书中译文之流畅、释义之精到折服,亦为编者无私无畏、重拾河山的用心打动,不禁感叹天下学问之大实在不是几所名牌大学之课堂所能包罗的。不久,蒙香港密乘佛学会相邀参与《甯玛派丛书》之翻译工作,并以翻译甯玛派之根本大续《秘密藏续》与龙青巴尊者之释论《十方除暗》、不败尊者之释论《光明藏》相嘱。笔者学藏文、治藏史已历十四、五载,对甯玛派之历史略知一二,对甯玛派之教法精义则只知皮毛,斗胆接此重任只因珍惜这一可从师深造、从友问学的机会,且不愿为稻粮谋而尽弃前功。近三年来,放弃驾轻就熟的西藏历史研究,攀登深不见顶的佛学殿堂,虽举步维艰,深以自己根器浅薄,难得佛法要领为憾,然自信仍在无涯学海中努力朝前行进,故问心无愧。更何况因参与译事而时得师尊教诲、关怀,得良友帮助、勉励,体会人间师、友之情的温暖,此拜问学之赐,故心中常存感激之情。
笔者首次试译藏经,虽费力不浅,然只是照搬字眼,可比工匠之机械操作,自知无力传达隐藏于字里行间之微言大义。翻译时惟以信为期许,不敢奢望雅达,有错译、误解之处,只因笔者学力之不逮,若读者不以佶屈聱牙为嫌,则端赖谈锡永上师梳理、润色之功。而且,若没有谈上师逐品的释义,拙译於普通读者无异天书,很难有所利益。颂雄兄自始至终耐心地关注拙译的进程,随时提供资讯上的帮助,并担当了繁重的编务工作,拙译得以面世,其功不可没,德国波昂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新科所长Peter Schwieger先生拔冗为拙译作序,对其热情的支援在此谨表感谢。
沈卫荣
2001年12月11日於柏林洪堡大学
《秘密藏续》说略
谈锡永
沈卫荣君翻译了一系列有关“幻化网”的藏传佛教文献,包括:根本续《秘密藏续》;龙青巴尊者的释论《十方除暗》;文殊胜海不败尊者的释论《光明藏》,此一续二论,完整地介绍了甯玛派的生起法门,并此而入圆满及大圆满法。
笔者对《光明藏》已作释义,与《秘密藏续》同时出版。《十方除暗》的译稿则尚待校勘整理,期望能於一年後完成。
对於《秘密藏续》,一般读者实不易阅读,因仅凭文字来理解,实在不明其所蕴涵的法义,自然更不知其如何修习。这就须要靠释论来帮助。不过,纵使阅读释论,亦仅能理解其见与修的关系,至於实际修习,仍必须依赖师传的仪轨。但反过来说,若仅有师传的仪轨(例如一些金刚萨埵修习仪轨)而不读根本续,那么,便可能流为机械式的修习,对仪轨的每个环节未能贯通其法义。
所以将“幻化网”的一续二论出版,一方面可令对藏传佛教有兴趣的读者,了解甯玛派的生起法门;另一方面亦可助汉地甯玛派学人,了知修持与见地的配合。
《光明藏》依三续十一事来诠释根本续。三续为:基续、道续、果续;十一事为:见地、等持、行持、坛城、灌顶、誓句、修证、供养、事业、手印、密咒。如是全部贯通根本续的密义,可以视为总论。它不但诠释《秘密藏续》,实亦通释余续,故一切密续均藉此可以了知。
《十方除暗》则依《秘密藏续》文句,分外、内、密三层意义加以诠释,许多时候甚至说出具体修法,故若修甯玛派的生起法,这是一本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亦贯通一切生起次第的仪轨。
有了这两本释论,若对《秘密藏续》再说一些什么,无非只如狗尾续貂。因此,笔者只能在此说明一下本续的结构,以及其间一些脉络,稍方便读者理解。若想完全读通本续,则仍须再三阅读两本释论。
《秘密藏续》分二十二品,分摄寂静坛城与忿怒坛城的基、道、果续。
一至三品,为寂静坛城的基续。
四至十三品,为寂静坛城的道续。
第十四品,为寂静坛城的果续。
第十五品,为忿怒坛城的基续。
十六至二十品,为忿怒坛城的道续。
第二十一品,为忿怒坛城的果续。
(二十二品为结续,嘱托护持。)
寂静坛城的基续,以说见地为主。
《秘密藏续》的见地,传统教传派以之为“大瑜伽续”的层次,岩传派则多依绒宋法贤与龙青巴的观点,以之为“无上瑜伽之大瑜伽”。及至不败尊者的释论《光明藏》弘扬以後,采取这见地的人便更多了,可以说已经成为主流。两种见地,外义不同,密义则相同,笔者对此已於《光明藏》的释义中详说,此处不赘。
《秘密藏续》的外义,为依种子字生起寂静、忿怒坛城,并对坛城作供养承事,依秘密誓句作行持及事业。但其密义,则为今行者现证“清净大平等性”。
所谓清净大平等性,即是在本初清净中,一切法自显现平等生起,说为平等,即轮回界与涅盘界的自显现平等,一切界的自显现平等。
复次,虽有自显现於中生起,而奉初清净并未因此而受污染,譬如镜面,不因种种镜像於中生起而变为不净;另一方面,自显现既於本初无变异的大清净中生起,是故一切显现亦便自性清净,虽有客尘污染而其清净的本体并未失坏。
於第一品(缘起品)中,越量宫具一切色、声、香、味、触境,与“无上本智坛城”及“一切十方四时正觉坛城”同时存在,那就即是清净大平等性的自显现;色受想行识示现为佛父,而地水火风空则示现为佛母(续中分别说坚硬界、柔软界,以至幻界等,示现为王后聚),同时,能所、根识、四时等一切法皆示现为菩萨,如是而成“无尽庄严轮”,那便是轮涅界平等,而轮回界中一切法,如五蕴、五大等,以至根身器界,实即清净大平等性坛城。
以是之故,说为——
本智坛城大悲性
周遍离戏论法界
……
自显现性光辉耀
如是即为如意宝
于第二品(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品)中,说本智自显现为一切法,此为胜义;说如来藏由业力而显现为一切具戏论根身器界,此为世俗。然而二者实皆无非普贤佛母“以一切无余诸佛自然姿态之金刚真实确立一切法”。
所谓“金刚真实”,即是清净大平等性,以其虽自显现而无有变异,故喻为“金刚”;以其无有虚妄,故说为“真实”。
然此“金刚真实”却非为实体,只是“现空无二”的境界。此“现空无二”亦即是法界的本来面目,故依体性可说为真如,或依佛的
功德说为佛性、如来藏等。
由胜义及世俗双运,即可建立五蕴为五方佛坛城等,此说为“本初法尔且圆满”。但如来藏则由业力而具二取,由是成阿赖耶,於是“由具我执具戏论,虚空中结解与缚”,是故轮回为枉受。
於第三品(抉择一切法品)中,建立五乘,即天人乘(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缘觉乘)、菩萨乘、无上乘(金刚乘)。五乘教法中,抉择无上乘教法为究竟。余乘为不究竟,颂云——
净界自性即一时
相关生起自运作
自他以及寻思续
若依清净无上乘
说为无上清净事
此中所谓“一时”,实指无分别时,即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超越三时,即亦超越时空。於一切时空中清净界自显现为一切法,“相关生起自运作”,由是有“自”、“他”、以及“心识”(寻思续),广义而言此即包括蕴、处、界。如是皆为“无上清净事”,便即是一切法自显现实为无上清净。如是建立“现空”为清净大平等性。
一至三品,由见地建立坛城,复由坛城抉择见地,于是成立“无上”——不败尊者於《光明藏》中云:“所谓无上,乃一切法体性究竟清净大平等性真实无二大法身。”
《秘密藏续》的道续,以说修道为主。所说修道,又以现证“现空无二”为主,由是说三种坛城:方便大乐普贤佛父坛城、法界空性佛母坛城,及与此二者无有分别之佛子大乐菩提心坛城。
此三坛城,普贤佛母坛城清净虚空、无生且离四边,此於行者,即如其自心之空性。然此无生法性非无生机之顽虚空,彼实无休止於一切界作自显现,此为法尔,即说为佛父坛城。此二坛城双运,即佛子菩提心坛城,是即“现空无二”,由是现证乐空双运。
三坛城的建立可视为桥梁,由摩诃瑜伽,经此桥梁,即可度至阿底瑜伽(无上瑜伽)——此桥梁则名为阿努瑜伽(无比瑜伽)。
无上瑜伽以“本初即佛”,故一切法之本性法尔清净,且与本性之平等任运显现无二无别,复於无分别中现起大悲,由是证法报化三身,此若向下建立,法尔清净可建立为佛母坛城,平等自显现可建立为佛父坛城,二者双运可建立为佛子坛城。此即阿努瑜伽之建立。
阿努瑜伽所修之自显现为内自光明,行者若未证内自光明(唯一明点)则不可能证清净与平等无二(现空无二),故为桥梁,今修自显现与空性基双运之摩诃瑜伽行人,得以现空双运为修道基,经同属修自显现与空界无二之阿努瑜伽,更向上证阿底瑜伽大圆满。
而摩诃瑜伽者,修“现空”即修本尊之身与智。身为空性中之自显现,智为与自显现无二之空性基(本始基,如来藏),故虽未建立为三坛城,但却建立为三等持。
三等持者,虚空等持为空分,与佛母坛城相当;显现等持为现分,与佛父坛城相当;种子字等持为因分,与佛子坛城相当——此所说“因分”,相当於莲花生大士於《口诀见鬘》说“一因证悟”之“因”。亦即胜义世俗菩提心无二智(此於第二品已说)。
此三等持,现证一切法自显现为『无生生一切』,故以为无生,於中建立坛城,令行者经修习而现证,现证因位便即证智。
由是第四品(字鬘轮庄严品),由字放射、收摄,修习虚空;
复修由化现之四十二字建立自显现,是为“字鬘轮”。於证现空双运时,即入因位。如是三等持即成为修习三坛城之基础。
於此品中,说字“十方遍满作光净”,说“字自现种种相”,即说虚空与自显现。其後说云——
轮是方便智慧欢喜云
亦是菩提心之长养因
胜者成熟解脱是其果
於此即说因分之种子字等持。
第五品(幻网成就三昧品),说“自种字轮庄严云”中,“幻化坛城四十二”。即承继前品说建立坛城意趣,而说“由无性现有性云,显现变化种种相”。
此中为无性,而四十二字,皆由而发声,故说为由显现。彼四十二字皆各有表义坛城建立,是即为有性。
第六品(坛城幻化品),说修习仪,及修习意趣。修习仪者,即幻化网中诸尊的位置及手印等。修习意趣者,如云——“师显幻化光影相,二相不离真如界”;复云——“此生示现种种身,各似六趣不同类,此虽非是真性造,因缘和合故明现”。如是所云,前者即涅盘界的自显现,後者即轮回界的自显现。两种自显现,虽然“一变无尽智慧藏”、“一住於诸烦恼地”,但实为“一切无别平等身”,因其皆为“持智不动金刚身”故。
是故行者修习,所修身坛即修轮涅无分别的现空不二坛城。如以眼耳鼻舌四识为四内菩萨坛城等。
第七品(坛城摄入与密咒品),本品全说修习仪轨。由种子字生起本尊,然後说此本尊密咒。如是一一安置幻化网中寂静四十二尊。如说——Hum Vajradhrk,此中(Hum)即为种字;(Vajradhrk)即为东方不动佛的密咒。
如是诸尊由密咒摄入坛城,复以密咒作灌顶及事业。此即Om Vajra Samaya Hum……及Om Mahasunyatajnana……等二咒。
第八品(一切支分坛城加持幻化手印品),说生起五方佛父母、八大菩萨父母、天女众、四门守护双尊、六能仁等坛城。
一切坛城皆由四印生起,即大印、法印、三昧耶印及事业印。此中复分显、隐,皆各各以秘密手印表示,有等印契且与真言配合。——此等因传承不同,故各有传规,须依师授。龙青巴尊者於《十方除暗》中已有详说。
根本续中本品多秘密语,如“不动金刚日轮字”指右手五指,“宝生如来月轮字”指左手五指,其次第为中指、食指、拇指、四指、小指。此等处如无师授则必难由文句了知。
又如三昧耶印由“金刚掌”生起;事业印由『金刚拳生起』,於续中亦为秘密。
如是一一生起四十二尊支分坛城,各以四印印持,非专为修习时用,主要实为灌顶而设。
第九品(金刚庄严秘密三昧耶品),说如何绘画坛城,如何生起本尊以作供养,及说灌顶与利益。
坛城由“法源”生起,法源者,为如金刚橛形之地洞,即如三角锥形,然後以五宝、五药等填平洞穴,再布彩坛。其详见《十方除暗》所说。
供养分外、内、密、密密供。此中五妙欲供为内供;以业印作供即秘密供;六体性供为密密供,於他续中此或亦称为真如供。
必须安置坛城且作供养,阿阇黎自入坛城已,然後始可以为弟子灌顶。
行灌顶时,分行利益灌与能力灌。详见第十品所述。
坛城分五部,弟子移花以定部居,修习该部仪轨,复以该部统摄余部,其修习不离金刚三昧耶(誓句),即《五方佛三昧耶》及本续不共三昧耶,而以『不舍无上』为至要。
必须了解本品,然後才能理解下来所说的“施灌顶”。
第十品(施灌顶品)即承上品而说阿阇梨如何授弟子以灌顶。
此分为二:一能力灌;二利益灌。
能力灌者,耳轮灌令弟子得闻秘密法以至无上秘密法能力。其後以明点加持,再作手轮灌令能作事业;舌轮灌令能说法,则为能力灌中之利益灌。复益以五忿怒尊能力灌,则为甚深能力灌。
利益灌者,为宝冠、念珠、铠甲、宝幢、手印、华盖、宝瓶、饮食、五精华等九种,令弟子能得利益。
上来诸灌顶,於《十方除暗》已略说其要。
第十一品(会供坛城品)及第十二品(会供修持品),非专说供养,实通摄十一续事。
说为通摄,亦非支离牵附之引用,实贯通十一续事为一体而供养坛城。故不败尊者于《光明藏》中,以境、意乐、实物三殊胜说会供理趣,因知会供非只是供养,实为『证悟』之道。证悟为修道目的,其所修道,自然非通摄诸续不可。不败尊者於说意乐殊胜时,以会供摄十波罗蜜多,故实即说其摄十一续事。
由是第十一品即云——
唯一因与种字相
复有加持与现观
由此四种善证悟
圆满现前正觉王
莲花生大士据此,於其造《口诀见鬘》时,即详说“一因证悟”、“种字证悟”、“加持证悟”、“現观证悟”四证悟。
一因证悟,证离四边之“无生”,以无生故,胜义与世俗无别,是为“一因”,亦即“唯一”。此亦即一切法皆为本觉之自显现,由是观修坛城即观修本觉,於会供坛城时一切享用即为供佛,行者由此而证悟一因。
种字证悟者,以为例,表义为无生;表义为无生自显现如幻化;表义为心意之自性,亦即本觉。如是亦即修行道上之“三等持”、“三坛城”。为无生,若向下建立则为佛母坛城,更向下建立则为真如等持;为自显现,向下建立则为佛父坛城,更向下建立则为现位等持;种子字为本觉,向下建立则为佛子坛城,更向下建立则为因位等持。由是会供时修三等持与坛城,即可藉种子字而生证悟。
加持证悟为“一因”及“种字”所具加持力,令诸法现为正觉境界。此加持力,亦唯於会供时最能领悟。
现观证悟者,现观诸法无始以来成正觉(或说为住於正觉),此种现观,亦为会供时之修证。
由是可知以会供坛城为修证,实《秘密藏续》意趣。
故行者观自肢身、诸根、诸识为字,此即修证本始基上自显现。并依此建立等种字。结合前述字鬘之建立,以胜义世俗无有分别,故一切世俗即可於字鬘光明中转化,由是证五大、五蕴、四识、四根、四境、四时等世俗建立为佛母、佛父、四内菩萨、四外菩萨、四妙天女、四供养天女之自性等等,详见於《十方除暗》所说。此即贯通四证悟之实修。
如是会供以修道,又有“念修四支”,详见《口诀见鬘》,此中由二种菩提心双运而至乐空双运(坛城表义为佛父母双运),皆由会供轮假施设之种子字生起证悟境,此於《秘密藏续》之密意,则表征为莲花、日月轮。(於《後续》中第二品,则以六种字说此,及其双运)。
此即颂云——
为彼具知瑜伽士
置於日月轮之上
持慢而修依模样
化入字而清净
先融彼等入法界
然後种字印光炽
复化而成为佛身
光芒增长极光辉
如是修证,“行者依之作观修,成具顶髻胜利者”,以“情器世间与心续,皆被现证为清净”故,且以坛城具“二种平等性”(胜义与世俗平等,以胜义法尔无生、世俗如幻而为无生)、“二种增上平等性”(胜义与世俗平等,以胜义离戏而一切平等,世俗一切情器皆为佛父母坛城亦一切平等),如是清净大平等性,即是本明觉性。
在第十二品,说会供修持。此中舞步、歌偈、受用、饮食等等皆为手印,尤其依止字鬘(於此处为元音与辅音种字),成就种种行——此如根、识、境、时等,表义为诸圣众(菩萨与天女),是故依胜义世俗平等之理,行者由是即可於行持中疾速入异熟持明位。
於证果中,共者十地,不共者三地,此即『方便地』(普光地);『方便分别智地』(净莲地);『无上分别智地』(字鬘大集地)。此不共三地唯密咒道行人於行持时证入。此即会供修持之功德。
第十三品(甚秘诀窍藏品),是《秘密藏续》中相当重要的一品。
此说法界为一大秘密明点,由此生起坛城,坛城复生起坛城,由是成一自显现庄严轮(若以字鬘表义坛城,则可说为字鬘庄严轮)。这种意趣,亦即《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或显乘共许之“帝释梵网”。
由是世俗显现虽依缘起,而实亦无非为法性自显现,此即如五根、对境、时分、心识等,无论内识外境均住为自显现普贤王如来坛城。
然此坛城却非唯客观存在,凡自显现,必有生机使其生起。是故颂云——
精华明点等合时
大乐本智显神变
由是“本智幻化自显现,无边坛城与刹土”。行者所修证者,即是由一坛城摄无量无边无尽坛城,如是现证法界生机生起一切坛城刹土,而一切有情世间与其器世间,亦唯是坛城自显现。此即如颂云——
调伏时空诸坛城
行者是故作主人
行者自成本尊,即坛城主,亦即现证现空无二,乐空无二。此二者亦实无分别,不可离异。但於名言上亦可说“空”为“现空”;而一切自显现则为“乐空无二”之自显现。
是故於等持、行持、修证坛城,其无上金刚誓即是修证“秘密明点是空界,於彼生出众坛城”。此有生起、圆满与大圆满三法门。莲花生大士於《口诀见鬘》云——
“生起法”者,(行者)依三等持生起庄严坛城以作修证而得成就。
“圆满法”者,於胜义,佛父佛母无生无灭,无分别义,不离中观法界;于世俗则亦明修圣者之色身,且以平等不杂之修证而得成就。
“大圆满法”者,证悟世间、出世间无分别诸法,无始以来即身、语、意坛城之自性而作修证。
故“生起”唯修证坛城自显现;“圆满”则修证现空无二为清净大平等性;“大圆滿”则修证周遍轮回涅盘一切法,无始以来即诸佛身语意之坛城自显现。此即所谓俱生自然智。此如颂云——
俱生本智於一切
皆能任运而成就
此即所谓“平等金刚誓”,亦即“甚秘诀窍荿藏”。
第十四品(大乐赞品)为寂静坛城果续。
大乐赞共六首,配合六妙音。据《十方除暗》,依次为等五、具六、中令、持地调、明意、近闻。以六音歌唱六颂。
每颂开首诵字,分别歌颂五佛身、语、意、功德、事业圆满自显现,第六颂为结颂。每颂结以字,则为赞叹之意。
颂意著重於“大明点”,此大明点即是自然智所现证之清净大平等性本觉坛城,即是法性,即是有情所具之如来藏,亦为有情具杂染之阿赖耶。
此中第四颂,说“化为无限多元相”、“由是多元自显露”(多元,原颂意为多方分),由此可见此“大明点”超越时空的意趣。
由本品可知,修证寂静坛城之果,为现证超越时空一切法自显现之生机,此亦即是大乐。
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品),为忿怒尊基续,说生起忿怒尊自性坛城。
寂静尊之建立,主旨在於开示一切自显现均为佛身语意坛城,但却未对世间有情心识作调伏。忿怒尊之建立则在於调伏,是故建立为威猛相,威赫语。
其所谓调伏,亦非强行压制甚至消灭,实在於转化,如五毒转化为五智,即以此为方便。
复次所谓转化,实即力用之转移。智与毒互为反体,而力用则相同。以贪为例,贪之自性在於执持一境界而起爱染,此中执境即其力用,只由於此力用向爱染边发挥,始成为贪烦恼,若力用向清净边发挥,便成妙观察智,以观察实亦须执持境界,唯“妙”则不起污染。
以此为例,即知何为转化。是故忿怒尊不舍五毒,唯将五毒之力用转变,如是自然成五智。
如是忿怒尊九种舞姿,均为调伏贪嗔痴而建立。身三支者,以妩媚调伏贪、以勇猛调伏嗔、以厌恶调伏痴;语三支者,以嬉笑调伏贪、以怖畏调伏嗔、以激愤调伏痴;意三支者,以悲悯调伏贪、以威武调伏嗔、以寂静调伏痴。此实皆贪嗔痴三毒表现於身语意时之力用。
于《秘密藏续》中,将调伏表征为乐空双运,以五毒实为有情生机之显现,此显现之自性实为大乐,故亦可说五毒自性即是大乐。唯以有情不认知大乐,其力用始化为五毒。若现证乐空双运,则不舍五毒,其力用自然转化为五智。
如是即成立忿怒坛城——由大乐如来所化大吉祥饮血金刚,与忿怒大自在母双运而示现。
第十六至二十品为忿怒坛城道续。
第十六品(大忿怒尊众语坛城化现品)相当於第四品(字鬘轮庄严品),由种字生起坛城,唯不同者则在於本品之重点为以佛语表征佛意,且及誓句(三昧耶),并请其依誓句以作事业。
此中开首诸咒,即由种字生起坛城诸尊。
至则为召请智慧尊。
一咒,为智慧尊融入坛城,如是行者即作祈请(“绥靖众恶忿怒尊”—颂)。
最后一咒,以金刚誓句请诸忿怒尊具力而作事业。再以金刚歌赞颂。
第十七品(示现忿怒尊坛城品)。
此说忿怒尊火焰坛城,及忿怒尊众相。详释见於《十方除暗》。
忿怒坛城之示现,非唯对行人於等持时作施设,实贯串“转化”此一意趣。以转化故,不只不舍五毒,且不舍色声香味触一切凡庸境界。读本品时须留意及此。
第十八品(示现净妙供施品)。
此说无上双运供(交合供)与五妙欲供(饮食与衣等,色声香味触供)。
于中无上双运供,实为“乐空双运”之表义,亦可说为佛父坛城与佛母坛城双运之佛子坛城。现证乐空双运即大手印,故颂言:“是等有缘瑜伽士,圆满成就大手印”。
此中意趣仍重於转化。
第十九品(三昧耶品),说五根本誓句、十支分誓句。
五根本誓句如颂云——
不舍无上且敬师
不断密续与手印
慈爱而入于正道
密义不向外人说
此即:不舍无上、恭敬上师、不断密续与手印、於已入道者行慈、不说密意於非器。不败尊者《光明藏》对此有深广说明。
十支分誓句即为:不舍五毒,不舍五甘露。
此中所说“无上”,即说修交合与诛杀(不同於供养)。《秘密藏续》有两颂分别说此——
不缘有非有中道
生非有如幻与影
何以会有杀生事
生与生者唯误认
彼于无贪实有贪
于彼贪中却无贪
如是即为胜贪王
是为无上大贪欲
此二种修证皆有密义,不可以事相论,唯持无上决定者始知其义,诛杀为大悲,交合为行慈,由是而起转化功能,此可参考龙青巴及不败尊者的释论。
至于不舍五毒,则如前已说,实由此转化为五智;不舍五甘露,则由此转化为清净平等。
五根本与十支分誓句,为《秘密藏续》不共誓句,然其实已摄菩萨戒,及十四根本堕、八支粗罪等密乘律仪。
第二十品(任运成就加持品),说守不共誓句者可得成就解脱事业。此即诛灭、怀爱、增益、息灭四种。
初说怖畏供养,以种字表征会供坛城者,即说诛灭事业法。
次说贪欲供养,以种字表徵会供坛城者,即说怀爱事业法。
三说欢喜供养,以种字表徵会供坛城者,即说增益事业法。
四说光明供养,以种字表徵会供坛城者,即说息灭事业。
此四种字连读,即为E-Vam Ma-Ya,亦即具“如是我闻” (evam mava Srutam)之意。故此中实有密义,即谓四事业法实出於佛之本智,调伏有情,令自解脱。此中E-Vam又为『乐空双运』的表义。
第二十一品(忿怒尊赞品),为忿怒尊果续,相当於第十四品大乐赞。唯此品赞颂忿怒尊之善巧方便作调伏事业,意趣与第十四品之赞乐空无二不同。然此并非谓忿怒尊不住乐空双运,此亦如非谓寂静尊不作方便调伏,仅赞颂意趣重点不同。
复次,此赞忿怒尊,著重於忿怒尊之内自光明,以修忿怒坛城为圆满次第故。生起内自光明即为转化成熟之表徵,亦即修证忿怒尊坛城之证果。
第二十二品(欢喜与护持品),为结品。
此说“唯一真实秘密藏”即“十方四时之自性,即是如来之体性”。此即说一切法都为佛法身自显现。由是可知“秘密藏”即是“大圆满”。
续主殷勤郑重嘱托护持,授记护持者为诸佛心子,住持明地。此以“秘密藏”意趣甚难了知,且易生诽谤,护持为难故。
上来仅略说《秘密藏续》各品要义,以明其脉络,若能稍令读者得益,有助於阅读,已喜出望外,以其甚深广故。
千禧开一岁次辛巳,大雪後一日於图麟都。无畏记。
正文
一切密续之根本幻化网秘密藏真实决定根本续
梵名:Sri-Guhyagarbhatattvaviniscaya
藏名:
读言: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rnam par nges pa
汉言:吉祥秘密藏真实决定
顶礼出有坏吉祥普贤如来
第一品:缘起
尔时如是说,如来三藐三菩提出有坏、大受用十方四时一切如来金刚身语意,是即一切无余非身无身、及各各非是、无差别、无分别自性。於离边离中之色究竟天密严刹土,无量根本智周遍光明法轮,有智宝炽燃之越量宫,十方虚空遍满无间缺,因广大无量功德故,呈四方形。外墙饰以增上智宝;无上本智居一切之中央,其间所有一切十方四时正觉坛城各各不可分别,都成一味。智与智宝之形、色等行相不可思议,各有不同之差别。此宫殿既高贵圣洁又宽广无量。各种智宝鬘、丝绸挂幡、流苏饰物,不同形色、不同声音、不同气味、不同味道、不同触境之庄严十方错杂而自生。无遮光明之庄严不可思议,有经由四解脱门而入之进口,亦具表徵八种解脱之牌坊;无内外之分,一切皆在(越量宫)内。
宫内有无畏狮子座、十力象座、神变马座、自在孔雀座、无著金翅鸟座等,(其上具)无染莲花宝座,以自性光净之日月坛城为庄严,其上佛身无前後际分别。佛面向诸方放射光芒,无遮无拦,具种种功德相与随形好。於一切不可思议之(有情世界),无处不在,示现种种不同身语意相。方便智慧之二足作平等勤息之跏趺坐;六本智手具燃智宝之手印。佛尊有三头,表徵不可思议之身、语、意。世尊出有坏以如来识之王、如来色之王、如来受之王、如来想之王、如来行之王等行相示现,所有行相颜色各异,或深蓝、或白、或黄、或赤、或绿,皆光辉灿烂。有最上王后,或为幻界、或为坚硬界、或为柔软界、或为温界、或为动界,如是王后聚悉皆无二,无边无际,周遍法界。如是,若芝麻剖荚盈满。
复次,有大菩萨金刚见、大菩萨金刚闻、大菩萨金刚嗅、大菩萨金刚受,及集聚之王后聚如所见王后、所闻王后、所嗅王后、所受王后等,复有大菩萨金刚眼、大菩萨金刚耳、大菩萨金刚鼻、大菩萨金刚舌等,复有过去、现在、未来及未知时王后聚,有大自在金刚触、大自在金刚能触、大自在金刚所触(境)、大自在金刚触识;有无常王后、无间王后、无我王后、无相王后等等,如是不可言说,现为无二之王后聚集会。
复次,如是秘密坛城之秘密中,如来与王后(聚)不二,此即自金刚身语意功德及事业展现。
①
本智坛城大悲性
周遍离戏论法界
从於定境影像中
及於清净幻化舞
自显现性光辉耀
如是即为如意宝
亦即身语意德业
无遮遣解脱功德
无上金刚法界住
具足无尽庄严轮
如是所说金刚秘密句,《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一品:缘起竟。
注:
① E Ema Emaho
第二品: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
复次, 如来出有坏能作父及金刚智普贤佛,入住于王后,即所作母普贤佛母,彼(佛母)以一切无余诸佛自然姿态之金刚真实确立一切法。由此入住,十方四时一切无余诸如来於唯一自性中无有分别,故即由如来为如来自己无问而自说如是:
①
所谓五支金刚蕴
世间共许五等觉
一切界及一切人
即是菩萨之坛城
地乃佛眼水我执
火是白衣风度母
空为法界自在母
三界无始佛净土
世间所有一切法
除佛之外更无有
若於佛外别有法
佛亦未曾自证得
佛说已,一切如来皆生欢喜。
复次,王后所作母一切法普贤佛母与出有坏能作父一切意普贤佛成不二,不问自说偈如是:
②
十方千界本来空
三有界为清净土
五浊自住於大乐
五蕴本为圆满佛
除此殊胜诸佛藏
胜者不求余处法
或云舍此有他法
胜者求之亦不得
王后说已,如来乃证一切(法)即是本初佛陀。
复次,此无二大体性发无始以来诸佛即证本智之心,而说是偈:
如是希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由无生而生一切
生者本来是无生
如是希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由无碍者碍一切
碍者本来是无碍③
如是希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由无住而一切住
住者本来是无住
如是希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由无所缘皆所缘
所缘本是无所缘
如是希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无有去来去又来
去来本是无去来
说已,一切如来及一切王后聚皆欢喜遍满。
复次,一切如来及一切王后聚齐不问自说偈如是:
如是无始秘密法
种种显相本性密
自性原来甚秘密
除此无余最秘密
说已,一切如来及一切法无差别,因其为无始以来佛自性之同一性相。然因众生之虚妄分别,由无明已成熟为不可思议五种趣,由是生大慈悲心、大本智,彼(佛与佛母)故为其不问自说偈如是:
如来藏中由业力
化现具戏自思维
种种色身及受用
以及处与苦等等
种种我所以及我
无能缚者缚非有
此亦实无所缚者
由具我执具戏论
虚空中结缚与解
展示佛陀之真实
本初法尔且圆满
故无缚亦无解脱
示现种种化身相
如是如来不问自说与如来。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二品: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竟。
注:
① Emaho
② Kye Maho
③ Kye Maho
第三品:抉择一切法
复次,被一切如来赞为具大慈悲心加持之化身六能仁,由如来之金刚身、语、意中生出。生出之後,以业力於四边及上下六界等无边无际十方之各各三千大千世界,由各各大能仁出有坏,以四种调伏利益五趣众生。
能仁示现降生、出家、苦行、成佛、降魔、转法轮、演大神变、示寂等宏化,具四时一切智、遍有情心续一切智、神眼一切见、神耳一切开、神变仪轨行一切利益、以无漏圆满普贤佛之利行等六大神通。具一切不可思议身、一切不可思议意、一切不可思议面貌、一切不可思议语,以不可思议色,不可尽数以示现於十方。
一切化身作如是(宏化):以其调伏之力,由天人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无上(金刚)乘,於过去、现在、将来三时说八万四千种法,以对冶八万四千种烦恼,此(诸烦恼)实为无明之遍计。
彼一切乘,分别关切二取、(关切)内外缘起、(关切)具过失而假立之能取、(关切)业与业果不失坏、及示现业与业果不染,无所染与无能染之究竟。
复次,一切如来不问自说偈如是:
无明寻思之二取
成就内外二缘起
由二缘起而决定
所有世间迷乱法
且受不顺苦与乐
自性本身无变坏
真实幻化二相中
我与我所无差别
即是净界唯一相
我与我所诸差别
仅只出自邪分别
细致甚深都不是
於此邪分别之外
唯有分别分别者
除此即无有所动
尽管邪思自相续
名之为因以及果
仍是无根无基界
净界自性即一时
相关生起自运作
自他以及寻思续
若依清净无上乘
说为无上清净事
於彼厌离四乘者
住入於彼一乘果
由至真实细分别
诸法非有亦成立
诸佛未有入涅槃
正法也不曾衰败
调伏无明众成熟
是故应化且涅槃
律藏经藏封法藏
誓句证量与成就
佛身语意秘密续
由共许之秘密藏
喷薄而出遍十方
即此自性秘密藏
发源一切藏与续
此依真实之抉择
诸法仅是假立名
导师为说法而立
名句具义而说法
唯彼名句无实有
如是说已。
于是,即此如是等如来不二坛城之秘密,自金刚身、语、意、功德、事业生起。
①
由具寻思生有基
报应即为成六道
生灭身与异熟住
迷乱轮回具痛苦
彼唯所取无他者
空且无我之佛性
以无能所之念根
本智本觉压之伏
除希有身语德土
更无余者可安立
说如是金刚秘密偈。说已,如来自智六能仁之无数化身,及一切如来所说法亦集聚於彼彼秘密偈中。
《秘密藏续真实决定》第三品:抉择一切法竟。
注:
① A Ho
第四品:字鬘轮庄严
复次,一切如来成一密意,故於大平等相金刚界内,一切法乃无始以来已成觉者之三昧耶入定不动,此即所谓一切法仅以名字而住之字鬘轮,自金刚身、语、意生出。
极为稳固白字
化出甚小众字
十方遍满作光净
聚之如常无增减
自此虚字光照耀
一切散聚都如是
此者,乃金刚成就坚固之源,本智之因。
①
如是等种字出现,於是六世间无边十方,各作六种震动,极震动,唯震动,然後一切法变成唯是名字之性相。呵!
复次,一切如来不问自说偈如是:
字本来无所缘
无关空不空中道
一切觉者如是说
万法只是名而已
住於种字花鬘中
字自现种种相
等四十二字母
名摄世间一切法
现圆满王自决定
奇哉异哉真稀奇
四十五字大神变
一切名句由彼持
被显言说诸大义
种字自性无实有
其心无我离边际
且无所缘而变现
藉形色名广展示
遍入十方四时中
本智勇识身语意
即是四十五坛城
自始至众种字
即由彼处得圆满
心之自性即字母
字母非为真实有
自性种种无所缘
即佛身语意大轮
身语意召大神变
稀有稀有真稀有
由界写於界之上
所谓种字说若是
头符是为无谬道
尾点是无分别智
由彼而说诸名字
垂符分节大方便
者无生之真如
者幻化金刚性
者明相之幻化
者如意之幻化
者清净之幻化
者唯一之幻化
者即是圆满网
者即是坚固网
者即是灿烂网
者即是盘绕网
者即是遍入网
者佛眼最胜意
者佛耳最胜意
者佛鼻最胜意
者佛舌最胜意
者佛心大忿怒
者佛眼最胜身
者佛耳最胜身
者佛鼻最胜身
者佛舌最胜身
者佛身大忿怒
者佛眼最胜语
者佛耳最胜语
者佛鼻最胜语
者佛舌最胜语
者佛语大忿怒
者乃是生清静
者乃是住清净
者乃是坏清净
者乃是空清净
者乃是净常边
者乃是离断边
者离边亦无我
者无相即是彼
者佛性智之意
者诸天若尘数
者非天若尘数
者是人若尘数
者畜生若尘数
者饿鬼若尘数
者地狱若尘数
者一切大忿怒
者一切坏灭者
即此字母大轮聚
摄受身语意之鬘
如是说已。
复次,即此如来与王后聚不二坛城本体之秘密,自金刚身、语、意、功德及事业生起。
轮是方便智慧欢喜云
亦是菩提心之长养因
胜者成熟解脱是其果
稀有名众四十二无为
示现坛城金刚而有为
如是行实未违於誓句
依止因缘和合之大力
如是乃金刚秘密之词。
如是说已,一切如来均变成种字之轮。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四品:字鬘轮庄严竟。
注:
① A Ka Kha Ga Gha Na Ya Va Ra La
Tsa Tsha Dza Dzha Nya Sha Sa Sa Ha Ksa
Ta Tha Da Dha Na I I U U
Ta Tha Da Dha Na E Ai O Au
Pa Pha Ba Bha Ma
第五品:幻网成就三昧
复次,自种字轮庄严云,幻化四射,不问自说如是偈:
无有根本之心性
即是万法之根本
心性即为种字性
种字即是如意云
幻网坛城中显现
幻化坛城四十二
现证十方与四时
一切坛城皆圆满
化为甘露喷涌出
消除疾病四百四
现为成熟除邪有
诸法变现悉圆成
虚空化作金刚坚
火烧火亦自烧化
复化为水水瀑流
世间由是成乌有
诸法成空将毁堕
或召或驱缚或解
或抚或杀降或胜
於三昧中悉成就
即彼本智自显现
名句色等皆如意
犹如黑暗变光明
如点金药如灵丹
勤供师尊明证悟
持戒念咒识手印
具足资具即成就
否则唐捐失殆尽
三世诸佛所现证
即此殊胜成就藏
实为无尽如意藏
不增不减现生起
由无性现有性云
显现变化种种相
种种有法宝无性
自在悟之即等持
凡彼不识无所缘
自然亦不识法界
是故要识无所缘
当破有性及无性
无有根本之心性
非阴非阳非黄门
非无相亦非种姓
既非显色亦无形
无住亦非一切法
如是法界之本智
一切方便手印因
方便之中生方便
是真方便难思议
一性中现诸异相
内与内之外坛城
不可思议智游戏
无畏普贤胜手印
即使彼具醉象心
若依等持作调伏
明咒手印得坚固
终成稀有大悉地
如是说已。如来自己亦因视此境而欢喜。《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五品:幻网成就三昧竟。
第六品:坛城之幻化
复次,摄一切如来自性之诸(尊)体性,无论其为单尊抑为众尊,皆发愿於一切六道之十方,示现其大自坛城,不问自说如是偈:
由彼四边以及中
思量本智(而现证)
自生坛城大圆满
若瑜伽士能现证
大坛城中证法源
法轮四辋具周边
四角庄严内有廊
四四方方带月墙
种种游戏若云朵
庄严坛城四十二
象座马座狮子座
尚有大鹏金翅鸟
座垫日月莲花宝
诸王王后聚会轮
佛姿勇识姿而坐
由右顺轮而坐者
见闻气味等诸王
诸王后等各为侣
於彼四隅分坐者
眼耳鼻舌等诸王
亦与王后各为伴
中庭现为六道王
前後双尊能与所
四门则住降敌尊
与诸王后各相配
金刚剑轮与宝石
莲花宝剑火铃铛
夜莲金树诸手印
欢喜诸具美妙持
身色蓝白金猩红
绿色以及诸间色
柔软娇娆青春相
明亮高大神采扬
光辉四射大聚合
炽燃光鬘绕周边
无有中边皆遍满
坛城无边自然成
身之最胜大手印
真如界内不动摇
示现正解之色身
随类教化众生故
妙现种种随顺身
师显幻化光影相
二相不离真如界
真性不离相万变
此生示现种种身
各似六趣不同类
此虽非是真性造
因缘和合故明现
譬如镜花与水月
今生于彼六道众
示现舍离苦难相
于彼沙弥罗汉相
于彼独觉麟角相
复如胜乘诸次第
无上色究竟天中
佛身大日如来住
对彼菩萨众眷属
不说如是最胜语
以身示现随机法
就如直面对镜子
明现坏色全可消
後学如是观佛身
无量甚深成佛障
现於佛身如镜影
随後十地次第净
得证无上正等觉
法身无量难言思
报身无尽如意宝
化身千万难思议
诸相形好皆圆满
坛城遍现认知处
圆满庄严二资粮
方便智慧最胜地
如是种种胜无边
无有生死有乐身①
一住於诸烦恼地
一变无尽智慧藏
持智不动金刚身
一切无别平等身
圣识一切本智身
此际五身部圆满
如是说已。此不可言说之坛城於一切无边无际六世间十方,于一切有尘之土地变为光净。即此如来及王后聚不二如是坛城之秘密,即於金刚身、语、意、功德、事业而生。
无有能缘之缘、无有所缘之缘、此实难以思量,不可思议;本智或本觉坛城具诸神变而不可言说;遍平等与分别皆无有邪二取;此周遍界,此坛城,本来遍光明,离戏而神变。(本节原为颂体,今改译为长行——编注)
如是金刚秘密语。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六品:幻化坛城竟。
注:
①原文为卍字佛身,卍原意为“有乐”,故译为“有乐身”。
第七品:坛城摄入与密咒
复次,如是密咒出自由王后聚相伴之一切如来金刚不坏之身、语、意。
①
根本智王身语意
功德事业大希有
愿我能得大手印
平等加行成双运
②
说如是密咒。如是等语之坛城,为所有六界十方共许。其甚为共许,唯一共许。
复次,出有坏融入金刚能作父与金刚所作母无二之坛城中。
复次,十方四时诸如来之大本体,由幻化网显现;诸佛身语意金刚,此(密咒)说为能摄大本体本智。
③
於如是密咒中,隐没、放光、炽燃。
如是奇妙希有法
诸圆觉者之佛语
超越名句一切音
却明现为种种声
佛语坛城众支分
不可思议且周遍
知为名句种种声
是皆无上语手印
续中至尊幻化网
现佛语义且具乐
一切变作莲花性
无论轮回声云何
解脱道即胜佛语
一切胜劣大小乘
一切无余邪命声
悉皆摄入佛语中
即摄菩提金刚性
此摄十方甚共许
无生性中声自阐
于说出时却不知
此不知者涵异声
虽共许而评量异
即就一音而说者
实义每多异理解
譬如说曰除麻木
此即无上佛语王
胜劣诸乘虽无量
所言不离於真如
调伏化机方便道
各各与闻不相同
所说各据自所闻
若依真如则无说
未立文字智佛语
皆未曾从佛舌出
然为利益诸有情
故由慈悲语加持
各各阐明种种义
如是所明真实义
即是最胜语金刚
佛语义为真实性
利有情亦未偏离
此可以例而作喻
犹如回音之声响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七品:坛城摄入与密咒说竟。
注:
① Bhrum Visvavisuddhe
Hum Vajadhrk
Om Jinajik
Sva Ratnadhrk
Am Arolik
Ha Prajnadhrk
Mum Dhatvisvari
Lam Dvesarati
Mam Moharati
Pam Ragarati
Tam Vajrarati
Ksim Hi Rajaya
Tram A Garbhayah
Hrih Ha Hum Padmabhatamah
Jim Kurupana Hrih
Hum Lasye Samayas Tvam
Tram Malye Samaya Hob
Hrib GitiRago Ham
Ab Nrti Ragayami
Mai Dharani Svaha
Thlim Nisarambhaya Syaha
Hum Sarajaya Svaha
Mum Sri Am Ragaya Svaha
Jah Dhupe Pravesa
Hum Puspe Avesa
Vam Dipa sutkhini
Hoh Gandhe Citta Hoh
Hum Yamantakrt Phat
Hum Vighnantakrt Phat
Hum Padmantakrt Phat
Hum Prajnantakrt Phat
Om Mahavajradharo Mahakrodhisvari Jvalani Hum Phat
Om Maharatnadharo Mahakrodhisvari Jvalani Hum Phat
Om Mahapadmadharo Mahakrodhisvari Jvalani Hum Phat
Om Mahakarmadharo Mahakrodhisvari Jvalani Hum Phat
Hum Hum Hum Vajra Citta Om
A A A Vajri Bhadrasamanta Ab
Om Mune Krim Svaha
Om Mune Hum Trum Svaha
Om Mune Pram Svaha
Om Mune Ksam Svaha
Om Mune Ye Svaha
Om Ehyehi Bhagavan Mahakarunika Drsya Hoh Samayas Tvam
Jah Hum Vam Hoh
Om Ah Hum Svaha
Va Va Va Va Va
Jra Jra Jra Jra Jra
Sa Sa Ss Ss Sa
Ma Ma Ma Ma Ma
Ya Ya Ya Ya Ya
Om Ah Hum Svaha
② Om Vajra Samaya Hum
Om Vajra Samayas Tvam
Om Vajra Samaya Hoh
Jah Hum1 Vam Hoh
第八品:一切支分坛城加持幻化手印
复次,—切如来不问自说,於一切支分坛城说名称任运成就加持偈如是:
究竟圆满幻化网
一切最胜菩提印
秘密真如决定藏
彼之手印难离越
不动金刚日轮字
宝生如来月轮字
五五成对两相合
即是生成手印因
两字顶相合
余八种字相联合
诸佛如是作等持
是为生出大乐因
四字隐连於父心
字指尖上升起
现出炎炎火金刚
隐连四字依月轮
且有金刚铃作响
相抱依止於真如
四字隐连於母心
字指尖上升起
金刚铃响火炎炎
日轮五字抱羯磨
母躬身察笑开颜
四字隐连於父心
字指尖上升起
现出尖尖火法轮
隐连四字依月轮
且有金刚铃作响
相抱依止於真如
四字隐连於母心
字指尖向上升
金刚铃响火尖尖
日轮五字抱羯磨
母躬身察笑开颜
四字隐连於父心
字指尖上升起
现出炎炎炽燃宝
隐连四字依月轮
且有金刚铃作响
相抱依止於真如
四字隐连于母心
字指尖向上升
金刚铃响火炎炎
日轮五字抱羯磨
母躬身察笑开颜
四字隐连于父心
字指尖上升起
现出炎炎火莲花
隐连四字依月轮
且有金刚铃作响
相抱依止于真如
四字隐连于母心
字指尖向上升
金刚铃响火炎炎
日轮五字抱羯磨
母躬身察笑开颜
四字隐连于父心
字指尖上升起
现出炽燃火宝剑
隐连四字依月轮
且有金刚铃作响
相抱依止于真如
四字隐连於母心
字指尖向上升
金刚铃响火炎炎
日轮五字抱羯磨
母躬身察笑开颜
复有诸多印相,若持青莲花、金色树、宝芽、火剑、白莲花、火金刚杵、法轮、宝穗、美色(器)、宝鬘、琵琶、最妙舞姿、花鬘、供香、供灯、香油等等。菩萨女拥抱羯磨,菩萨男依止法真如,其头下垂如鞠躬,如前述之大手印,相拥於无二空性界。
四门各有忿怒本尊之手印,挥动颅捧;降魔金刚杵;降魔盘蛇颅器;降伏事业十字杵等。复有铁钩、铁索、铁锁及金刚铃等,亦住於四门。诸尊躬身拥抱如前述。
六能仁有种种不同手印,总言之为六手印。其印母即为无所缘法界。普贤佛等持,放射本智。其佛母平等圆满,坐莲花座。复次,尚有其他种种手印,或为诸如来之手印,或为金刚掌之手印。
大手印之最胜资粮,则为方便与智慧双运。不动不摇,一切法皆完整住于大手印本性中。中央本尊之支分则以四十二本尊为庄严,後者自身又化现支分,故四十二本尊又分别变化为三倍。如是庄严之最胜中央本尊,诸胜者及最胜者亦如是具足,是为十二与六⑩,放光而住。如是等坛城不可思议。⑩ 编注:十二指十二尊菩萨父母.亦即六菩萨双尊;六指六能仁。
于不可思议之十方四时,调伏义各各示现。一切胜劣诸乘、无量有情及其颠倒、一切寂忿本尊之大会,各各随愿而出,处处示现。譬如翩翩起舞者,虽示现种种舞姿,然实不能离其智身而描述。简言之,一切手印与标帜,不能说为“此”或“唯此”,以其实能衍化为二为三。舞姿与衍化即是实性。复简言之,一切舞姿与动态,实完全住於大手印中,唯其住如不住,是故无住。(上来长行,原为偈颂)
最净胜者自说如是毕。
《秘密藏真实决业》第八品:一切支分得加持为坛城且次第幻化手印竟。
第九品:金刚庄严秘密三昧耶
复次如来,大乐者於金刚秘密三昧耶庄严中入定,不问自说偈如是:
于大手印之掌中
最胜微妙三昧耶
即佛意真实坛城
大小当是四指宽
五谷五香五宝石
五精五药五甘露
庄严坛城甚平整
界线当由智划定
四辐网轮具周边
嵌於中轴光明线
四角围成四方院
尚有回廊及边门
日月轮如指甲大
莲花座若鸡豆籽
其上种字如芥籽
画出手印似芝麻
种种布帛相围绕
庄严花鬘紧相接
佳酿珍肴亦陈列
载歌载舞齐奏乐
如云资具上上供
佛母门母勇识女
供养四业如其愿
形与显色具性相
火变嘴舌召入炉
美味佳酿众资具
四业供养上上献
忿怒尊坛亦如是
娴熟微细等持者
行持实亦当如是
坛城无量难思议
唯智可以作为量
供养坛城大手印
涵盖十方诸佛土
及其资具如意云
杂宝庄严之地基
柔顺平软触即喜
美伦美奂盛庄严
本初诸宝光云聚
具形味好清凉池
形形色色宝石殿
严饰如意宝树林
妙韵歌声偈诵音
华盖胜幢衣与伞
璎珞臂饰双股链
种种珍肴与佳酿
男尊女尊如尘数
自作严饰美绝伦
充满十方虚空内
载歌载舞难思议
广事供养诸坛城
诸具缘者依差别
顿渐平等法界中
大手印上作等持
依此而行供养事
业印光明作献供
三千大千入芥子
迎诸法界坛城後
且已成就无上誓
一旦彼已生欢喜
业印于是作供养
由大体性之供养
诸佛坛城尽欢喜
三界一切有情众
亦皆充满无上喜
坚固安稳幻化网
十方四时中显现
诸佛坛城皆喜乐
现前三界有情众
身语意及一切法
既无住亦无所缘
犹如光影互相连
虚空之中修虚空
于此诸事行毕后
具力主者持智入
弟子随後被领入
佛种姓之善男子
国土连同彼自身
妻室子女及财富
虽亲虽爱献作供
五妙欲供供主者
即如普供众坛城
手坛自更不须说
一切罪障得清净
信诺忍取诸禁行
既明则赐利益灌
其後诸能力灌顶
亦当次第而赐与
持大悲心受灌顶
如是则当非徒劳
或则双掌两相合
于此手印合围中
坛城大小宽一拃
具学者於此坛中
依仪轨而受灌顶
或有地基甚平坦
坛城大小仅一肘
或为一或三身宽
小橛坛线与色粉
助伴貌美衣庄严
弹线仪轨甚圆满
大士弹线行仪轨
或十六肘二十肘
以至宽广廿五肘
五佛部坛城中修
佛身语意安立色
或者可量一由旬
甚至无量虚空界
禅修一切佛坛城
为示愚痴不见者
勾画坛城用彩色
或以二十五种色
或者仅用五种色
善作描绘遵律仪
定中无上无边现
种字心咒及手印
或谓佛陀身语意
于坛城中作献祭
奇妙稀有此成就
即是诸佛三昧耶
若然次第得解脱
手印土制亦无妨
不须说心受净治
此心即是净本智
坛城时方大体性
由彼无缘佛意坛
迎来一切坛城聚
复由双运而融入
入不可分自现坛
坛城仪轨修圆满
一切时方都出现
是最密者无上誓
如意树与如意宝
以及一切所生起
彼等皆非是实有
而是自心恒常福
法性微妙而希奇
非由外有而来现
依止坚稳方便智
如本性中如是现
方便智界真实性
成为方便手印故
於本智中现本智
本智幻化自成聚
胜者现为大依怙
赐与加持如是现
能作所作力威光
幻化金刚王中王
五部仪轨修圆满
圆满具足五资具
密咒五支亦圆成
精进修行不退堕
真实成就灌顶智
圆成六或十二月
或十四月十六月
於其一十六生中
自然成就五佛身
本智明点性与相
不可思议实无上
由彼十方与四时
(本智)圆满而化现
佛土清净难思议
无边无际越量宫
法轮严饰而展现
摄诸坛城无一余
见之即已得亲证
广大佛语生利益
随顺本智自显现
真如本无一与异
抑且离边亦离中
即使佛陀亦不见
自生本智无住现
诸邪分别得清净
本智不离于法界
若与大悲相结合
周遍时方六道现
大乐坛城具信者
入於五部双尊处
由是愿欲得平等
本智即与福同份
若经陶冶能亲近
希有成就定能证
唯不信者则失之
如是说偈毕。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九品:金刚庄严秘密三昧耶竞。
第十品:施灌顶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於称为布施王之三摩地入定,不问说偈如是:
由方便智方便印
及由金刚道生起
大乐种子成瀑流
流注莲花心中央
由顶收摄变坛城
耳轮越量宫明现
明点自性种字
由彼殊胜手印中
宝生坛城现复摄
秘密至密无上密
须当谛听一切密
复当观察秘密义
而不宣泄与他人
越量宫中现法轮
明点自性种字鬘
由彼佛种姓坛城
光明显现复隐没
三世诸佛大佛子
持身语意金刚性
作诸供养令佛喜
且与诸佛平等合
手轮越量宫明现
明点自性种字
由彼殊胜手印中
佛业坛城现复摄
须作金刚性事业
遍作事业无一余
使者成群现复摄
依汝所须而行事
舌轮越量宫明现
明点自性种字
由彼殊胜手印中
教法坛城现复摄
以此无上法甘露
洒向坚信有情众
无论上中下根器
随类宣密不他说
动轮越量宫明现
明点自性五种字
由彼
引修五部忿怒尊
周遍十方与四时
身语意大金刚性
一切坛城之作者
且颁一切坛城供
若不令师生喜悦
或者未曾得灌顶
贸然即便擅听闻
定无结果入歧途
宝冠念珠与铠甲
尊胜宝幢及手印
华盖宝瓶与饮食
与及五种精华等
以此次第作灌顶
从此即便成佛子
永不堕入诸恶趣
永得长寿与安逸
且成善趣解脱主
说偈毕。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品:施灌顶说竟。
第十一品:会供坛城
复次,大乐如来於称为幻化网幻王之三摩地入定,不问自说偈如是:
唯一因与种字相
复有加持与现观
由此四种善证悟
圆满现前正觉王
肢身诸根以及识
异熟视为种字
依此坛城自性修
修忿怒坛作交替
色声香味以及触
异熟视为种
依佛母坛自性修
忿怒母坛作交替
衣饰饮食歌与颂
舞步手姿会供云
一切视为种字
尽享用後坛城喜
天女龙女平庸女
分别或作无分别
是有念与近念支
以及成与大成法
於彼佛母莲花坛
佛意大乐坛城现
经此悦乐持平供
佛坛无余尽隐没
红白菩提成就已
坛城内受金刚画
行者自成空行母
长寿抑且光闪耀
且作如意祥云主
能成上等悲田者
或成下品大悲田
为彼具知瑜伽士
置於日月轮之上
持慢而修依模样
化入字而清净
先融被等入法界
然後种字印光炽
复化而成为佛身
光芒增长极光辉
行者依之作观修
成具顶髻胜利者
如是希有之方便
能由恶趣救有情
本来无生真如性
现为幻化如光影
双运诛杀虽遍行
所行未有微尘许
情器世间与心续
皆被现证为清净
由彼二种平等性
二种增上平等性
坛城即是普贤刹
二大资粮变作行
瑜伽士於支分中
不退而且得资具
藉彼会供之坛城
彼之善愿定成就
行者观修五部尊
圣尊五五合成对
十忿怒尊与明妃
观修成轮於坛城
行者观修三部尊
即是佛之身语意
说为佛部金刚部
以及莲花种姓部
皆有忿怒明王众
行者观修一部尊
说为佛种中佛种
最胜佛意即主尊
是为佛意中之意
亦有忿怒明王众
父母忿怒尊海会
以及使者诸眷属
成就仪轨而圆满
瑜伽士欲得成就
法尔平等圆满住
所作尽皆无障碍
诸法法尔无分别
坛城悉住金刚性
瑜伽士须善观修
生起光明光炽盛
复当无执而融变
无二而证大手印
行者入佛身语意
无余唯佛身语意
乃於定中放光明
闪耀光辉而炽盛
融会之於无二界
如是成就为持明
一切坛城放辉光
诸苦杂染皆消灭
有情由是可往生
金刚性之佛部内
持咒者欲正成就
不执方便分别智
由修五合及忿尊
复离二取而融化
当证最胜成就藏
若依方便分别者
当依佛及佛母修
修父母尊勇识性
现起光芒无量数
各别密咒与手印
以及定中光放射
真实而具诸分别
行者若然能善具
欢悦处所与受用
首须依誓作行持
则可证得不退智
若依正行不犹豫
无有懒散与懈怠
定当成就诸坛城
得胜金刚性秘密
成就日数与日期
一如续中所宣说
说如是秘密金刚句。如来不问自说如是。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一品:会供坛城竟。
第十二品:会供修持品
复次,大乐如来化现神变之云,於示现庄严之三摩地入定,不问自说偈如是:
幻网坛城现圆满
行者於彼坚入定
手印聚散舞步姿
行者下地或升天
凭依歌偈声手印
行者将得法悉地
凭依受用庄严印
修成无比明王相
凭依饮食之手印
获得甘露如意身
凭依元音辅音印
各各成就一切行
通达性相熟果因
行持性相熟果缘
谁成具足其力者
于佛刹土称明者
人天以及梵天众
是即称为生清净
彼若移往殊胜地
究竟圆满到彼岸
殊胜地有十与三
依次称为方便地
胜方便分别智地
及无上分别智地
依因果而自圆满
虚空坛城澄明界
依日月轮而观修
智王佛母作双运
诸佛坛城即遍修
任随十方与四时
圆满正觉不可得
心性即是圆正觉
正觉更无别处寻
普贤坛城善双运
一切坛城都成就
仪轨盈满或缺失
过失自净而无过
说如是偈,如来由神变之云而心生欢喜。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二品:会供修持竟。
第十三品:甚秘诀窍藏
复次,当十方四时一切如来之所有金刚身语意坛城聚集一处时,大乐如来於一切法无始以来自大圆满中自然成就三摩地,即甚秘密藏如云庄严三摩地内入定,不问自说偈如是:
不证邪证片面证
抑未遍证真实性
调伏意趣及秘密
自性秘密谛四者
凭依字式成假名
集合成词诠彼义
胜解甚深隐密意
彼住上师金刚意
坛城之中有坛城
修持坛城若坛城
坛城之中出坛城
是为佛陀意坛城
乃是坛城众中尊
秘密明点是空界
于彼生出众坛城
大种住为种性母
于亦即为方便智
种性自性即大种
菩提心是金刚聚
五根境时与心识
住为普贤佛坛城
由依佛意五本智
行者殊胜大决定
精华明点等合时
大乐本智显神变
供养俱生大乐智
由彼无漏之福泽
本智幻化自显现
无边坛城与刹土
秘密明点体性界
诸佛真实即是此
十方四时圆满现
由身语意德及业
无余亲见其本性
即是胜者所调伏
行者住于坛城中
坛城任运自成就
圆满坛城具庄严
所有坛城尽相融
圆满坛城平等合
慈悲坛城皆出现
调伏时空诸坛城
行者是故作主人
解脱幻化众坛城
展现坛城无主宾
于彼本智圆满坛
闻思修皆平等合
俱生本智于一切
皆能任运而成就
此住平等金刚誓
越此平等即非佛
孰若求此金刚誓
即被视作近佛子
一切时空一切地
亲近修念众坛城
度尽劫波如尘数
身心轻安妙善住
修习承事诸坛城
当获最大秘密果
于此六世间十方
过去现在及未来
胜者坛城无有余
行者悉皆能熟习
自然圆满五佛身
过去未来众行者
皆由此道自成就
以此真实大密果
经已变化入于道
对诸一切佛坛城
除此更无真密义
胜者求之也不得
诸佛大手印之中
其最胜者谁能得
唯具分别智眼者
由闻思修善净冶
此惟给予堪能者
赋性高贵且坚稳
身及受用作供献
此当不给与余人
若然给与欺诳者
以其挠乱永流转
且受火烤与冰冻
永久长住永无宁
如来不问自说与如来如是偈。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三品:甚秘诀窍(藏)竟。
第十四品:大乐赞
复次,此大乐如来之歌,向诸如来自坛城歌唱:
十方四时皆圆满
本智坛城大明点
功德坛城佛身聚
现空明点全圆满
功德金刚大明点
具智坛城金刚性
於大声中无边际
大明点王金刚性
身语意之大圆满
即德与业尽圆满
本初自圆满普贤
其聚会成大明点
幻化平等界无缘
化为无限多元相
诸方无限自融和
由是多元自显露
殊胜佛身与及意
十方世界如尘数
佛义亦如微尘数
尘数难思量化身
皆於刹那自显现
坛城皆佛身语意
佛身语意大本住
周遍诸界身语意
佛身语意大明点
说如是偈。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四品:大乐赞竟。
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
复次,一切如来本体、一切觉者之自性,於化现为忿怒尊坛城。或问:何以展现?答曰:因有情有自欺之寻思,且极执著於虚幻,故远离正道,不悟隐匿之秘密。於是极贪著於被隐藏之秘密,遂受因果之迷惑。是故,有情受轮回中粗恶种子牵引,生於无间极热地狱。饱受极热之巨大苦痛,心中念起:与此极热相比,我宁愿经受极冷。顷刻,即成极冷,深受如莲花绽裂般宰割之巨大苦痛煎熬,如是於八极热地狱及八极冷地狱所经受之苦痛乃与其器世间结合,历一万二千大劫。
复次,此异熟果报尽时,又作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所欲之物皆不惬心意,变成种种粗劣、有毒之物,甚或变成无有。(饿鬼)变得又瘦又干,体、肢、根生来便不相称,历六大劫。
复次,当前世所造粗恶孽障所获果报渐渐消失时,有情即与前世之有相合,有如饿鬼,成极其凶暴恶毒大罗刹。是等有情或身一头百,且头形各异,或身百头一,而身则各异,肢体众多,也各各相异,手持种种凶恶武器。有极多眷属,具种种恐怖之形状,发种种恐怖之吼声。其形状、吼声、气味和呼息令众生惊惶而不能自持。以其极为恐怖之黑风和冷热气息,使十方一切大千世界不得安宁。彼等散播四百又四种疾病;让人迷醉、衰败;以如是之力,征服龙族、非天、天及梵天、光音、遍净及广果等以下诸天。
凭依曾事供养之力,圣识一切兮鲁迦见之,即以慈悲调伏之。
复次,如来、大金刚庄严幻化网,为示现调伏六世间十方三有主之大我慢威严故,此一切如来之金刚身、语、意本体、大乐(如来)出有坏,於化现忿怒尊坛城大云幻化网如王三摩地中入
定。
是时,忿怒佛母大自在母自真如界趋前,口中发出嘿嘿呼喊,面露欢喜容光,大宝及莲花增大,於无二合抱生喜乐之际双运。自其菩提心云,说如下陀罗尼:
(1)是语遍满世间之无边十方。是时,有忿怒本尊坛城众示现,大小若三千大千世界,数量若十方微尘数,是故六世间之十方一齐震动、极震动、唯震动;喧声吼起、极吼起、唯吼起;乐声奏起、极奏起、唯奏起;物被毁坏、极毁坏、唯毁坏;浪被抛散、极抛散、唯抛散。征服一切住於六世间十方大千世界中之最具权势、最最显赫、最具力量之大自在,极征服之,唯征服之。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自己彻底变化为具大忿怒、极忿怒,立於令人魂飞魄散之大火焰中紫黑色饮血金刚身,其头、手、足之多若大千世界之尘数,手持种种兵器。复次,又化现为具三头六臂四足之相。喜乐於一大尸林,於血诲中央,骨山之巅,大火焰空轮之中,左腿伸、右腿曲,立於大自在与尸林大憍女主夫妇(尸)垫上。
忿怒本尊坛城众云朵,或变成大吉祥饮血金刚,站於东方;或变成大宝吉祥饮血金刚,站於南方;或变成莲花大吉祥金刚,站於西方;或变成普业大吉祥金刚,站於北方;彼等皆具大忿怒严饰,吼声恐怖及火焰光蕴;三头、六臂、四足,双腿一伸一缩,站于乾达婆与夜叉,罗刹与阎王等夫妇(尸)垫上。大饮血金刚佛母众亦站立,与各各佛身合抱。
五种性兮鲁迦融合、聚集於一处,一齐作许多调伏之希有宏化。
复次,大憍等因其凶横之心,示现种种恶毒大神变。齐声以凶狠之吼叫发出犷戾、凶恶之言语,说道;放我、放我!慈悲主,何以行为若是?在其最为恶毒心中,充满忿怒与痛恨。
复次,大乐世尊化现九头、十八臂、八足之形,因慈悲随类教化之方便,现极端忿怒相,声音可畏,发出吽吽吽,哈哈哈,嘿嘿嘿()(12)之声。彼挖掉大自在(Mahesvara)等众大毒精灵之心脏及所有根器,抽出所有内脏,切断一切肢体,食其肉,饮其血至点滴无余,再啃尽其骨。
复次,又发出吽吽吽佐,嗳阿那哩渣渣()(13)。之声,十方世间连同虚空,齐缩集於一芥子大小空间中。
复次,一切大种王中王如大憍精灵等之妻、一切大种女之后中后悉聚集於此。彼为:大罗刹母(Maharakasl)、人罗刹母(Manura kasi)、梵天后(Brahmani)、怨后(Raudn)、帝释天母(Indrani)、爱入母(Vaisnavi/Narayani)、(金刚)童女母(Kaumarl)、赤色母 (Pingala)、甘露母(Amrta,Surya)、守藏母(Saumi/Santi)、短橛母 (Dandi)、罗刹母(Rakasi)、食母(Bhaksasi)、欢喜母(Rati)、醉饮血风母(Rudhiramadi)、独行母(Ekacarini)、意乐母(Manoharika)、成就母(Siddhikari)、风母(Vayudevi)、 阎王母(Mahamarana)、火母 (Agnayl)、亥母(Varahl)、焰摩天母(Camundi)、大鼻母 (Bhujana)、水天佛母(Varnani)、大黑天母(Mahakali)、赤金大羊头母(Mahachagala)、深蓝大瓶鼻母(Mahakumbhakarni)、棕黑大持腹母(Lambodara)等等,及其侍者乃至侍者之侍者、奴仆及奴仆之奴仆,眷属之众若大地之尘数,毕集于此。
复次,大乐如来、大吉祥饮血金刚因随类教化之方便,复示现五姓大忿怒之相,众皆喜乐而於称为生起如云神变坛城之三摩地内入定。由彼金刚身、语、意发出如此密咒:嗡阿吽班渣帕。伯萨也阿那那呵()(4)众大种王母闻此即欲念大生,心旌摇荡,莲花坛城张合。譬如磁铁相合,大乐如来饮血金刚之身即被大罗刹女、人罗刹女、赤母、欢喜母、阎王母、大黑天母、赤金大羊头母、深蓝大瓶鼻母、棕黑大持腹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饮血金刚之身被梵天后、怨母、帝释天母、爱入母、童子母等拥抱。世尊大宝吉祥饮血金刚之身被甘露母、守藏母、短橛母、食母、罗刹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莲花饮血金刚之身为醉饮血母、独行母、意乐母、成就母和风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普业饮血金刚之身为火母、亥母、焰摩天母、大鼻母、水天佛母等拥抱。
复次,彼等大喜如来忿怒本尊之坛城发出字之声,众佛母王后之莲花坛城聚即紧紧闭合,互相拥抱。
复次,因喜乐而发出声,自其菩提心云出现白色(大自在天妃)(Gaurl)聚、女贼(Cauri)聚、无明女(Pramoha)聚、作尘女 (Vetli)聚、香女(Pukkasi)聚、邬摩天女(Candali)聚、有痣女 (Ghasmari)聚、无福女(Smasani)聚等,各各手执兵器,各具希有严饰。各以恐怖相,各执兵器,自大火焰轮东起,环绕而住於其光点上。
复次,因极喜乐而发出声,於是大狮面母(Simhamukhi)聚、大虎面母(Vyaghramukhi)聚、大狐面母(Srgalamuki)聚、大亥面母(Svanamukhi)聚、大鹅面母(Grdhramukhi)聚、大兀鹫面母 (Kankamukhi)聚、大鹰面母(Kakamukhl)聚及大鸱面母(Ul ukamukhi)聚等出现,各执兵器,各具希有严饰。出现後,则带忿怒光彩而住于大火焰轮外东环绕之轮。
复次,因喜乐遍满十方一切净土之故,发出声,於是有金刚线行母(Vajratejasi)聚、金刚面母(Vajramcgha/Vajramukhl)聚、金刚世间女(Vajraloka)聚及金刚起尸女(Vajravetala)聚出现,各各手执兵器,具希有严饰。出现後,即示现极端忿怒相,住於火焰轮之门。
复次,自大喜乐云向十方发出声,众皆忿怒,一切天女刹那又被遣回各各本处。
复次,一切大乐如来大吉祥饮血金刚,皆於称为生大慈悲甘露之三摩地中入定,随後有如下陀罗尼自金刚身、语、意中发出:嗡,班渣玛哈阿弥他玛哈卡罗打昂昂昂()(5)。大自在等一切精灵从众世尊大忿怒尊之内脏逐出,没入不净泥沼海中;随後有不净触金刚明王 (Ucchusmakrodha)自内脏出现,吸干所有泥沼,使一切精灵复得正念。又见所有忿怒尊坛城聚具头九百,臂千八百,足八百,住於大火焰佛身坛城中。
是时,於六世间十方一切有中,各各示现种种不可思议,方便调伏一切我慢大自在天,唯其降伏则为同时。
于是,是等精灵颤怵不已,发出哀号:敢请为尔之臣,敢请为尔之臣!若为臣不诚,愿将我之头身碎为百瓣,愿打碎我心,并将其剁烂;请焚烧找此腐烂如泥之皮囊,将其抛弃;请让我堕入地狱。我恳求你!彼等各就各坛城位,复同声说云:
请受我等之妻子
母女以及诸姊妹
同入于此大坛城
勇识尊主祈受此
请让我等之眷属
持此会供坛城名
如我王冠焰光宝
愿我於尊得承事
无欺唯独有尊敬
宝石留於王冠上
请让我等敬奉尊
不论坛城意为何
愿我圆满悉成就
复言:
若于勇识尊面前
我等不能满誓句
破我头身以及心
碎之且任其腐烂
复次,彼等妻子众、姐妹,母亲及女儿聚,刹那全到坛城中,且异口同声说曰:
我等一切众眷属
愿为勇识作奴仆
大勇识请发慈悲
请赐我等业成就
如是说已。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手持金刚,施名词灌顷。随之彼等即被庄严於坛城之外围。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竟。
注:
(1) Hum Hum Hum Visva Krodha Jvala Mandala Phat Phat Phat Hala
Hala Hala Hum
(2) Hum Hum Hum Ha Ha Ha Khahi Khahi Khahi
(3) Hum Hum Hum Bhyoh E Arali Jah Jah
(4) Om Ah Hum Vajra Pravesaya Alalaho
(5) Om Varja Mahamrta Mahakrodha Am Am Am
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
复次,一切如来本体、一切觉者之自性,於化现为忿怒尊坛城。或问:何以展现?答曰:因有情有自欺之寻思,且极执著於虚幻,故远离正道,不悟隐匿之秘密。於是极贪著於被隐藏之秘密,遂受因果之迷惑。是故,有情受轮回中粗恶种子牵引,生於无间极热地狱。饱受极热之巨大苦痛,心中念起:与此极热相比,我宁愿经受极冷。顷刻,即成极冷,深受如莲花绽裂般宰割之巨大苦痛煎熬,如是於八极热地狱及八极冷地狱所经受之苦痛乃与其器世间结合,历一万二千大劫。
复次,此异熟果报尽时,又作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所欲之物皆不惬心意,变成种种粗劣、有毒之物,甚或变成无有。(饿鬼)变得又瘦又干,体、肢、根生来便不相称,历六大劫。
复次,当前世所造粗恶孽障所获果报渐渐消失时,有情即与前世之有相合,有如饿鬼,成极其凶暴恶毒大罗刹。是等有情或身一头百,且头形各异,或身百头一,而身则各异,肢体众多,也各各相异,手持种种凶恶武器。有极多眷属,具种种恐怖之形状,发种种恐怖之吼声。其形状、吼声、气味和呼息令众生惊惶而不能自持。以其极为恐怖之黑风和冷热气息,使十方一切大千世界不得安宁。彼等散播四百又四种疾病;让人迷醉、衰败;以如是之力,征服龙族、非天、天及梵天、光音、遍净及广果等以下诸天。
凭依曾事供养之力,圣识一切兮鲁迦见之,即以慈悲调伏之。
复次,如来、大金刚庄严幻化网,为示现调伏六世间十方三有主之大我慢威严故,此一切如来之金刚身、语、意本体、大乐(如来)出有坏,於化现忿怒尊坛城大云幻化网如王三摩地中入
定。
是时,忿怒佛母大自在母自真如界趋前,口中发出嘿嘿呼喊,面露欢喜容光,大宝及莲花增大,於无二合抱生喜乐之际双运。自其菩提心云,说如下陀罗尼:
(1)是语遍满世间之无边十方。是时,有忿怒本尊坛城众示现,大小若三千大千世界,数量若十方微尘数,是故六世间之十方一齐震动、极震动、唯震动;喧声吼起、极吼起、唯吼起;乐声奏起、极奏起、唯奏起;物被毁坏、极毁坏、唯毁坏;浪被抛散、极抛散、唯抛散。征服一切住於六世间十方大千世界中之最具权势、最最显赫、最具力量之大自在,极征服之,唯征服之。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自己彻底变化为具大忿怒、极忿怒,立於令人魂飞魄散之大火焰中紫黑色饮血金刚身,其头、手、足之多若大千世界之尘数,手持种种兵器。复次,又化现为具三头六臂四足之相。喜乐於一大尸林,於血诲中央,骨山之巅,大火焰空轮之中,左腿伸、右腿曲,立於大自在与尸林大憍女主夫妇(尸)垫上。
忿怒本尊坛城众云朵,或变成大吉祥饮血金刚,站於东方;或变成大宝吉祥饮血金刚,站於南方;或变成莲花大吉祥金刚,站於西方;或变成普业大吉祥金刚,站於北方;彼等皆具大忿怒严饰,吼声恐怖及火焰光蕴;三头、六臂、四足,双腿一伸一缩,站于乾达婆与夜叉,罗刹与阎王等夫妇(尸)垫上。大饮血金刚佛母众亦站立,与各各佛身合抱。
五种性兮鲁迦融合、聚集於一处,一齐作许多调伏之希有宏化。
复次,大憍等因其凶横之心,示现种种恶毒大神变。齐声以凶狠之吼叫发出犷戾、凶恶之言语,说道;放我、放我!慈悲主,何以行为若是?在其最为恶毒心中,充满忿怒与痛恨。
复次,大乐世尊化现九头、十八臂、八足之形,因慈悲随类教化之方便,现极端忿怒相,声音可畏,发出吽吽吽,哈哈哈,嘿嘿嘿()(12)之声。彼挖掉大自在(Mahesvara)等众大毒精灵之心脏及所有根器,抽出所有内脏,切断一切肢体,食其肉,饮其血至点滴无余,再啃尽其骨。
复次,又发出吽吽吽佐,嗳阿那哩渣渣()(13)。之声,十方世间连同虚空,齐缩集於一芥子大小空间中。
复次,一切大种王中王如大憍精灵等之妻、一切大种女之后中后悉聚集於此。彼为:大罗刹母(Maharakasl)、人罗刹母(Manura kasi)、梵天后(Brahmani)、怨后(Raudn)、帝释天母(Indrani)、爱入母(Vaisnavi/Narayani)、(金刚)童女母(Kaumarl)、赤色母 (Pingala)、甘露母(Amrta,Surya)、守藏母(Saumi/Santi)、短橛母 (Dandi)、罗刹母(Rakasi)、食母(Bhaksasi)、欢喜母(Rati)、醉饮血风母(Rudhiramadi)、独行母(Ekacarini)、意乐母(Manoharika)、成就母(Siddhikari)、风母(Vayudevi)、 阎王母(Mahamarana)、火母 (Agnayl)、亥母(Varahl)、焰摩天母(Camundi)、大鼻母 (Bhujana)、水天佛母(Varnani)、大黑天母(Mahakali)、赤金大羊头母(Mahachagala)、深蓝大瓶鼻母(Mahakumbhakarni)、棕黑大持腹母(Lambodara)等等,及其侍者乃至侍者之侍者、奴仆及奴仆之奴仆,眷属之众若大地之尘数,毕集于此。
复次,大乐如来、大吉祥饮血金刚因随类教化之方便,复示现五姓大忿怒之相,众皆喜乐而於称为生起如云神变坛城之三摩地内入定。由彼金刚身、语、意发出如此密咒:嗡阿吽班渣帕。伯萨也阿那那呵()(4)众大种王母闻此即欲念大生,心旌摇荡,莲花坛城张合。譬如磁铁相合,大乐如来饮血金刚之身即被大罗刹女、人罗刹女、赤母、欢喜母、阎王母、大黑天母、赤金大羊头母、深蓝大瓶鼻母、棕黑大持腹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饮血金刚之身被梵天后、怨母、帝释天母、爱入母、童子母等拥抱。世尊大宝吉祥饮血金刚之身被甘露母、守藏母、短橛母、食母、罗刹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莲花饮血金刚之身为醉饮血母、独行母、意乐母、成就母和风母等拥抱;世尊大吉祥普业饮血金刚之身为火母、亥母、焰摩天母、大鼻母、水天佛母等拥抱。
复次,彼等大喜如来忿怒本尊之坛城发出字之声,众佛母王后之莲花坛城聚即紧紧闭合,互相拥抱。
复次,因喜乐而发出声,自其菩提心云出现白色(大自在天妃)(Gaurl)聚、女贼(Cauri)聚、无明女(Pramoha)聚、作尘女 (Vetli)聚、香女(Pukkasi)聚、邬摩天女(Candali)聚、有痣女 (Ghasmari)聚、无福女(Smasani)聚等,各各手执兵器,各具希有严饰。各以恐怖相,各执兵器,自大火焰轮东起,环绕而住於其光点上。
复次,因极喜乐而发出声,於是大狮面母(Simhamukhi)聚、大虎面母(Vyaghramukhi)聚、大狐面母(Srgalamuki)聚、大亥面母(Svanamukhi)聚、大鹅面母(Grdhramukhi)聚、大兀鹫面母 (Kankamukhi)聚、大鹰面母(Kakamukhl)聚及大鸱面母(Ul ukamukhi)聚等出现,各执兵器,各具希有严饰。出现後,则带忿怒光彩而住于大火焰轮外东环绕之轮。
复次,因喜乐遍满十方一切净土之故,发出声,於是有金刚线行母(Vajratejasi)聚、金刚面母(Vajramcgha/Vajramukhl)聚、金刚世间女(Vajraloka)聚及金刚起尸女(Vajravetala)聚出现,各各手执兵器,具希有严饰。出现後,即示现极端忿怒相,住於火焰轮之门。
复次,自大喜乐云向十方发出声,众皆忿怒,一切天女刹那又被遣回各各本处。
复次,一切大乐如来大吉祥饮血金刚,皆於称为生大慈悲甘露之三摩地中入定,随後有如下陀罗尼自金刚身、语、意中发出:嗡,班渣玛哈阿弥他玛哈卡罗打昂昂昂()(5)。大自在等一切精灵从众世尊大忿怒尊之内脏逐出,没入不净泥沼海中;随後有不净触金刚明王 (Ucchusmakrodha)自内脏出现,吸干所有泥沼,使一切精灵复得正念。又见所有忿怒尊坛城聚具头九百,臂千八百,足八百,住於大火焰佛身坛城中。
是时,於六世间十方一切有中,各各示现种种不可思议,方便调伏一切我慢大自在天,唯其降伏则为同时。
于是,是等精灵颤怵不已,发出哀号:敢请为尔之臣,敢请为尔之臣!若为臣不诚,愿将我之头身碎为百瓣,愿打碎我心,并将其剁烂;请焚烧找此腐烂如泥之皮囊,将其抛弃;请让我堕入地狱。我恳求你!彼等各就各坛城位,复同声说云:
请受我等之妻子
母女以及诸姊妹
同入于此大坛城
勇识尊主祈受此
请让我等之眷属
持此会供坛城名
如我王冠焰光宝
愿我於尊得承事
无欺唯独有尊敬
宝石留於王冠上
请让我等敬奉尊
不论坛城意为何
愿我圆满悉成就
复言:
若于勇识尊面前
我等不能满誓句
破我头身以及心
碎之且任其腐烂
复次,彼等妻子众、姐妹,母亲及女儿聚,刹那全到坛城中,且异口同声说曰:
我等一切众眷属
愿为勇识作奴仆
大勇识请发慈悲
请赐我等业成就
如是说已。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手持金刚,施名词灌顷。随之彼等即被庄严於坛城之外围。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五品: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竟。
注:
(1) Hum Hum Hum Visva Krodha Jvala Mandala Phat Phat Phat Hala
Hala Hala Hum
(2) Hum Hum Hum Ha Ha Ha Khahi Khahi Khahi
(3) Hum Hum Hum Bhyoh E Arali Jah Jah
(4) Om Ah Hum Vajra Pravesaya Alalaho
(5) Om Varja Mahamrta Mahakrodha Am Am Am
第十七品:示现忿怒尊坛城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为示现彼等忿怒坛城故,不问自说偈如是:
火焰坛城有四辐
复有四角甚庄严
具足四方四边门
两座火院更增华
种种颅蛇添光彩
众多火浪层相叠
牛王水牛虎与豹
复有猛熊齐相托
自在天等正双运
紫黑深蓝及棕黑
暗红深绿恐怖相
三头六臂四足展
身著种种生皮衣
蛇与颅鬘日月袍
忿怒威怖大吼叫
为现千界及轮围
手执自家众兵器
金刚颅盖血满盈
复有剑钺和锄犁
拥抱怖畏众佛母
欲处欲地四欲门
各以手印严本尊
眷属嫔妃众侍女
二十又八严本尊
各住其位执兵器
身著侍应仆从装
说如是偈,凡此六世间十方一切地,皆于此一切火焰坛城中成为光辉灿烂。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七品:示现忿怒本尊坛城竟。
第十八品:示现净妙供施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就此大欢喜供养不问自说偈如是:
于彼净妙供与施
我见习气先解除
此由戏论而安立
随後当以无二智
无二救渡可悲界
由抱而成无上供
等至令我自喜乐
由是悦乐须赋予
成就平等无上誓
施予与我平等众
食与嚼噍饮与衣
凡彼具足五妙欲
生坛城复入坛城
善逝十方四时现
其甚希有大功德
自不能於余处有
天人罗刹不待言
是等有缘瑜伽士
圆满成就大手印
无有观待二取心
彼已化大坛城火
如是说已,所有六世间十方即为大欢喜供养所遍满。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八品:示现净妙供施竟。
第十九品:三昧耶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为令诸持密咒者功不唐捐故,不问自说此大三昧耶:
无上妙乘善决定
烦恼及业皆结习
结习不集成资粮
即此律仪善誓句
无上最胜三昧耶
经凋伏而为律仪
以及难思量誓句
无余聚集成清净
不缘有非有中道
生非有如幻与影
何以会有杀生事
生与生者唯误认
由于二谛不可分
无分别如化乐天
既无有他故无施
是亦无有所谓取
诸法即是真如界
诸法实则皆如幻
假立名句尽谎言
虽谎言作谎言修
则非谎言唯假立
于彼无贪实有贪
于彼贪中却无贪
如是即为胜贪王
是为无上大贪欲
不舍无上且敬师
不断密续与手印
慈爱而入於正道
密义不向外人说
此五根本三味耶
无上故当修且持
无明贪欲及嗔恚
我慢嫉护皆不舍
人肉粪溺红白液
自净器出不舍弃
十种支分三昧耶
原本清净且平等
由此证悟作修习
五种修护三昧耶
佛种姓退为凡夫
五不舍与五不弃
是为十支三昧耶
行者实不可逾越
住于平等三昧耶
复与平等作双运
得证平等大圆满
违此不能成佛道
对彼麻木不仁者
刹那亦不与之语
彼坏根本三昧耶
抑且又不思补救
彼失堕罪难形容
坏失根本三昧耶
一切成就皆颠倒
己所不欲反而得
种种不如人意果
若坏支分三昧耶
无有结果堕恶趣
三昧耶大金刚性
一切觉者之本体
五种根本三昧耶
各分二及三十支
两组支分三昧耶
各有二十细支分
三昧耶者大希有
为调众生心意故
於彼六世间十方
示现化身难胜计
尽如三界众生数
尚有最胜普贤印
诸法显现无有余
无修而于真实中
得成就故妙无边
具持佛陀最胜智
世间主从皆敬仰
愿最善及善知识
得加持而成子弟
得入善逝自刹土
无畏普贤作双运
真实本来即如此
得调教者为方便
是故诸难量誓句
无余清净且自成
若然失堕可酬补
如是利益妙无边
如是说已,诸如来自己顶礼如来。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十九品:三昧耶竟。
第二十品:任运成就加持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於称为任运成就三昧耶加持之三摩地内入定,不问自说偈如是:
于彼会供胜坛城
如种字应供养
向怖畏火忿怒供
佛身连德皆摧毁
当备牺牲替身相
连同五肉五甘露
再附姓名作标记
会当牺牲被召引
金刚意橛猛相戳
碎为微尘作会供
无上供坛形若
行者於彼被链缚
紧紧束缚十方摇
昏迷崩裂被焚焦
于彼会供胜坛城
如种字应供养
威光巨焰贪欲供
虽金刚语亦制伏
当备牺牲替身相
连同五肉五甘露
再附姓名作标记
金刚欲橛猛相戳
供诸欲众至消融
无上供坛形若
行者於内被链缚
获召金刚变仆从
所欲皆可如愿偿
于彼会供胜坛城
如种字应供养
火焰生辉欢喜供
功德广大如虚空
画上牺牲相及名
连同五肉五甘露
有如功德如意宝
金刚慢橛喜相戳
金刚光辉更增胜
无上供坛形如
行者於内被链锁
摇身一变生威光
如意虚空皆遍满
於彼会供胜坛城
如种字应供养
明光熠熠澄明供
极凶邪者变光明
(画上牺牲姓及名)
连同五肉五甘露
视为凶暴怖畏性
金刚光明橛相戳
供养威光赫赫众
无上供坛形如
锁链缚住行者身
威光加持火遍满
遂使万物不动摇
眷属嫔妃女仆聚
依愿而施残食供
好生宣说己誓词
令彼施作所欲业
往昔吉祥忿怒尊
最是凶猛与暴恶
具大权势与加持
调伏一切无例外
自在天亦被征服
令汝成为彼眷属
於自在天为奴仆
各各委以种种业
故汝立誓应谨持
迅速而行无障碍
若尔所作非所誓
出尔反尔弃信用
既发誓愿复失戒
若尔违约东盟誓
忿怒夜叉将碎汝
头身心脏成七块
是故行者持密咒
如何发誓如何作
若不依誓竟此业
定当失坏下火狱
愿瑜伽士守誓句
圆满成就种种业
护持眷属如独子
愿毗舍支得悉地(1)
所托诸业皆证成
说如是教诫。
忿怒尊所成就之最主要业如是:
大饮血等诸本尊
舞步千姿依歌赞
一切一切凡所欲
一切一切皆成就
大具藏等诸天女
舞步手姿依歌赞
想要调伏就凋伏
想要增广便增广
大香天女等女神
舞步手姿依歌赞
想要神采有神采
想要倦怠便倦怠
大狮面母等佛母
舞步手姿依歌赞
所有一切皆吃光
就连微尘也不剩
大兀鹫面等佛母
舞步手姿依歌赞
一切根官皆拔除
所有一切皆毁坏
眷属嫔妃女仆聚
舞步手姿依歌赞
当作施舍当祈愿
一切仪轨修圆满
靠近树木矮树林
独木一枝火触地
凭藉净乐贪忿心
噶里仪轨应善修
如此说罢,如来与如来自己净治。
《秘密藏续真实决定》第二十品:任运成就加持竟。
注:
(1) 编注:毗舍支(pisacis),即嗽食精血鬼。六道中饿鬼之建立,即源
於彼。此处即解为具极贪之饿鬼。
第二十一品:忿怒尊赞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会聚坛城以极怖畏声音唱如是之歌:
大怖畏燃末劫火
耀如十万太阳光
忿怒纹如千电闪
尖锐獠牙狂咽食
怒吼轰垄若千雷
倾倒十万妙高山
阿刺哈刺大笑声
喷薄狂风大扫荡
忿怒分别智光明
照耀一切智坛城
燃智摧伏诸烦恼
种智现於大明点
大云乃是忿尊王
骤降忿怒坛城雨
如意坛城忿怒宝
种种现於大明点
一切魔中之大魔
魔之魔者伏众魔
作怖畏怖怖畏众
大明点现大忿尊
金刚大岩大坚硬
金刚水者大摄受
金刚火者大燃烧
金刚风者大狂风
如是有意而唱此歌。
《秘密藏真实决定》第二十一品:忿怒尊赞竟。
第二十二品:欢喜与护持
复次,大乐如来出有坏为向如来自己表示,此秘密咒王当牢牢护持,而不问自说偈如是:
十方四时之自性
即是如来之体性
渴喜戏论二取者
寻思绳索各各持
是故即有种种解
分别无非地庄严
由此道入秘密藏
本智希有实无边
若非利生永不说
谁证此极秘密藏
即证如来众手印
一旦了知即成我
兼且灌顶亦圆满
所有一切如来众
除此秘密无所有
唯一真实秘密藏
或增或损皆止息
由决定界而现前
凡诸护持此续者
授记之为正有情
亦即诸佛之心子
当住持明最胜地
如是说已。一切如来无分别悉皆欢喜,住於四时平等界,且为佛身语意之自成丰满庄严作严饰。圣证悟王、八千品幻化网之第二十二品:欢喜与护持竟。
结分
此总摄转法轮最胜果,一切乘无余皆由此生出。由此《秘密藏真实决定》,一切如来秘密自性,一切正量与密续之总传,皆源於八千幻化网圣证悟王。
印度亲教师无垢友亲偕吐蕃译师涅·阇那鸠摩罗及玛译师胜宝翻译并校订。
《吉祥秘密藏续後续》
此续品乃为补充《秘密藏真实决定》而作,著重於说明唯一佛身一切修法之缘起、坛城之观想、明点、风息之引导及五蕴之净治。由智光及毗卢遮那二译师自梵译藏。
译名:吉祥秘密藏续後续
顶礼出有坏金刚萨埵!
愿住於金刚身、语、意佛母之宫,且愿自性自成意轮众,入於诸王后之宫。
复次,即彼作真言主,赐予教授如是等自性法:幻化者,於等持时专注遍满心间之种字(阿),彼即月轮。种子字中住无自性者。以贪、嗔、痴三者为月明点之种子字,莲花金刚轮之三种子字,乃诸秘密也。
无二菩提遍满者
寻思此身即是空
因之种子不可得
集聚加持表空性
是故共许法界中
成就究竟圆满印
身语意三之印
金刚萨埵彼即是
第一品:即身成就一切之方便竟。
复次,(大乐如来)于歌舞三摩地中入定,向身、语、意主垂赐如是教言:
载歌载舞大吉祥
能成一切之主人
白色母①等作歌舞
聚敛增长大施与
香母②等等作歌舞
自他各各成倦怠
狮面母③等作歌舞
食尽一尘亦无余
兀鹫面母④作歌舞
拔除根官坏一切
马面母⑤等作歌舞
勾召缚己而复解
遂成坐象帝释天
眷属嫔妃女仆聚
一切仪轨究竟成
佛意坛城果之因
生出五相现等觉
知入而达究竟地
即有眼前现证果
因与所具种子字
誓句本智两无二
现境莲坛果无量
依止唯藉四念住
于彼金色四幅轮
对角月墙形四方
二回廊顶具神变
大日光芒普照亮
巨大牛王豹与虎
复有熊等众宝座
大天仰覆宝座上
紫黑深蓝及棕黑
暗红深绿怖畏身
三头六臂四足展
怖畏忿怒大声响
摇曳板斧颅骨号
金刚宝剑长莲花
怖畏王后皆缠绕
者
同具十二或为八
坛城父母口效之
此即菩提心本源
第二品:观修坛城竟
复次,(大乐如来)复于名为救度一切之三摩地中入定,垂赐教言如是:
若度一切有情众
情者即是无生者
与诸佛母成双运
以本无生情相合
自此无生者之界
住於众生诸利益
一有能依即依止
唤作有情名亦无
即微尘许未曾度
者乃是空性智
生出佛部忿怒尊
即是等持分别智
其因莲花种所知
新月平等性智点
其因大宝种所知
亦是所作成就智
其因事业种所知
亦是空性圆镜智
金刚种性甚相许
者诸天之坛城
一切忿怒尊佛身
者等等驭风息
射向十方普摄受
佛父佛母口所念
如是自利成就後
思维利他大手印
身语意三自性
由此放光复聚摄
金刚萨埵唯一身
心之自性明点者
就如光明之坛城
智慧勇识善逝佛
为使专一境坚稳
内外及其秘密三
并於坛城心缘想
⑥
欢喜天母由此生
於彼心间法之轮
遂与善逝作欢乐
红白身上遍利益
为能证智作加持
欢喜天母善逝佛
持聚新月盈满
即彼欢乐於法界
一切如来之自性
第三品:生起明点竟。
复次,世尊出有坏复垂赐教言如是:
生起本智诸风息
圆满相中净圆满
住若欢喜之
金刚钩母照十方
复於即彼自性处
生出勾召四幅轮
金刚生出莲花坛⑥
此中红白合为一
金刚上曳成一体
微聚光明之自性
父母面白彩虹
作净即彼本智界
彻底斩断轮回续
从彼内外二风息
出乎外复入於内
普贤之规不外诵
明点豆子平常者
住於舌头之中间
此时甚明显
隐没两边不住中
一切如来之自性
第四品:风息要诀竟
复次,世尊出有坏于称为净妙圆满之三摩地中入定,向众眷属垂赐如是教言:
于彼圆满正信者
所谓无相三摩地
所依加持修与供
是等意义皆明了
方便智慧遍满佛
须修孰个所缘物
具莲光聚普光照
法身大乐乃其名
于彼无福甚秘密
中意尊或空明点
无上善业净妙智
与彼具莲花者合
喜乐风息是法身
远远胜于普光地
真如界是金刚身
光明莲花菩提身
生起加持受用身
复以次第化身称
於于聚集修供者
亦当修持手印身
二母作净聚散子
以开门祷祝
者空密菩提心
各各根本细戏论
菩提心之事业者
连同种字无量宫
于彼具缘人之聚
细相字
神肴之上吸血聚
思维一切精华者
父母神肴种子字
隐灭之光烧神馐
于此甚妙清净界
自明智光火焰高
忿怒坛城难思议
方便善巧之行者
甚思一切忿怒尊
一切忿怒尊坛城
贡献智慧庄严供
因其无二皆欢喜
⑦种子
何等样者作供养
供品七七堆成团
献于火神复颂扬
三种子字出於
光明相续无间缺
以尸焚烧实物者
由此无实之空识
化出种字熔成金⑦
金刚父母双运合
金刚钩聚钩一切
贪嗔痴之交叉轮
本智净冶乃最胜
之供养成喜乐
即彼菩提心中作
光明焚烧五蕴者
乃是寻思不可得
一切如来之自性第五品:净治蕴竟。
《吉祥秘密藏续後续》至此圆满。
印度之贤者智光及译师毗卢遮那译。
注:
① 梵文:Gauri;藏文:dkar mo。
② 梵文:Pukkasi;藏文:apos mo。
③ 梵文:Simamukhi;藏文:seng gdong。
④ 梵文:Grdhramukhl;藏文:bshad gdong。
⑤ 藏文:rta gdong dkar mo。
⑥ Dram Sha Ho Su Ra Ta Sram Mo Ha Ra Ti Ja
⑦ Avisa Khah Khan
附录
《口诀见鬘》
藏名: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 zhes bya ba bzhugs so
汉言:口诀见鬘
总摄见与乘等差别之记要
(lTa ba dang theg pa La stsogs pa'i khyad par bsdus Pa'i bskyud byang)
顶礼薄伽梵妙吉祥童子(Maunjusrikumara)及金刚法(Vajradharma)
世间有情所持之颠倒见无数,概而言之则有四种:
一、庸常(见)①;
二、顺世(见)②;
三、断边(见)③;
四、外道(见)④。
庸常者,乃不悟诸法有无因果之一切无明众。
顺世者,不悟有无今生来世,依持世间之秘密句⑤而成就今生一世之财富与威势。
断边者,乃以诸法无有因果,且诸法皆於今生一世中突然而生,此即持断灭见者。
外道者,乃於诸法周遍计度之常我见者。於彼复有无因有果之见⑥、因果颠倒之见、有因无果之见等。
如是,皆无明之见。
於出世间之道亦有两种(见):
一、性相乘;
二、金刚乘。
于性相乘,复有三种:
一、声闻乘
二、独觉乘
三、菩萨乘
诸入声闻乘者之见,见外道等由增损而周遍计度,或持诸法本无之断见;或持常等有见,如见绳为蛇。如是等实皆无有。于蕴(skandha)、界(dhatu)、处 (ayatana)等四大种之极微尘与识者,见胜义有,由修四圣谛次第成就四种果。
诸入独觉乘者之见,见外道等由增损而周遍计度之常我等为无,与(入)声闻乘(者)同。较彼殊胜者乃于色蕴法处了知无我,且于得独觉之果时,亦不似(入)声闻(乘者)须观待善知识,即依往昔串习之力,由十二支缘起,证悟甚深法性之义,而得独觉之果。
诸入菩萨乘者之见,以诸染、净之法,于胜义皆无实自性者也;然於世俗,虽亦只是幻象,然有各各不间杂之性相。彼等欲行十波罗蜜多,次第经历十地果,尔後成就无上菩提。
金刚乘亦分为三:
一、事续乘;
二、两俱续乘⑦;
三、瑜伽续乘。
诸入事续乘者之见,以于胜义无生无灭,然於世俗则观修本尊之色身,如修其身相、密意标帜、念咒、净身、择时节及星曜辰宿等,主要以资具与因缘会聚之力成就。
诸入两俱续乘者之见,以於胜义无生无灭,然于世俗,则观修本尊之身相,以观修具四种真实⑧之等持,与观待资具与因缘等二者而成就。
诸人瑜伽续乘者之见分二:
一、外瑜伽能仁续之乘⑨;
二、内瑜伽方便续之乘。
于彼,诸入外瑜伽能仁续乘者之见,主要不依持外部资具,而以胜义无生无灭之佛父、佛母,以及与彼无异心续之清净等持,观修具四手印⑩圣者色身之瑜伽而得成就。
诸入内瑜伽方便续乘者之见,复分三种:
一、生起法;
二、圆满法;(11)
三、大圆满法。
“生起法”者,(行者)依三等持次第生起庄严坛城以作修证而得成就。
“圆满法”者,於胜义,佛父佛母无生无灭,无分别义,不离中观法界;于世俗则亦明修圣者之色身,且以平等不杂之修证而得成就。
“大圆满法”者,证悟世间、出世间无分别诸法无始以来即是身、语、意坛城之自性,而作修证。
复次,《(秘密藏)续》有云:
“所谓五支金刚蕴
世间共许五等觉
一切界及一切入
即是菩萨之坛城
地乃佛眼水我执
火是白衣风度母
空为法界自在母
三界无始佛净土”(12)
有寂诸法本来无生,一切所作能作之幻象本来乃五方蔷逝佛父母之自性,故诸法自然涅盘。五大者,即五佛母之自性;五蕴者,即五部佛(之自性);四识者,即四菩萨之自性;四境者,即四美妙天女之自性;四根者,即四菩萨之自性;四时者,即四供养天女之自性;身之根、识、境以及由彼生起之菩提心者(13),即四忿怒尊之自性;四常断边者,即四忿怒母之自性;意之识者,即菩提心金刚普贤佛之自性;境法之有为无为者,即法行母普贤佛母之自性。彼等本来亦乃现证等觉之自性,而非由彼道证成。如是,十方三时三界等有为、无为诸法,无不出自自心。
故云:“一一证悟自心性
即彼菩提正等觉
亦即三有诸世间
亦即彼等诸大种(14)
复有云:“堵法住心中
心住虚空中
虚空无处住”(15)
亦复有云:“诸法本性空
诸法本清净
诸法皆光明
堵法自涅槃
诸法本圆觉”
如是云云者,即大圆满法也。
彼“大圆满法”者,由四种证悟之道而得胜解。於彼,“大圆满”者乃圆满福德与智慧之资粮,是故乃果法任运成就之义,“法”者,即入於此义(之四种证悟)。
四种证悟者:
一、一因证悟;
二、种字证悟;
三、加持证悟;
四、现观证悟。
“一因证悟”者,诸法於胜义皆无生,故非互异,於世俗乃幻化之性相,亦非互异。无生者显现种种幻化,如水中之月。能作所作与幻化自身无自性,因无生,故於世俗与胜义皆无剐,是为一因证悟。
“种字证悟”者,诸法无生即字,乃语之自性;无生者自身显现为幻化且能作所作者,即字,乃身之自性;如是证悟之本觉、亦即无有中边之幻化智,即字,乃意之自性,是为(种字)证悟也。
“加持证悟”者,譬如茜草具加持力能令白布现为红布,“一因”及“种子”亦具加持力令诸法现为正觉(境界),是为“加持证悟”也。
“现观证悟”者,诸法无始以来住于正等觉(16),彼与经教、口诀亦非相违,然亦非唯依经教、口诀之句,实以自身之本觉於心之深处得胜解,是为现观证悟也。
由道得胜解者,明四种证悟之义者即是瑜伽行者之道也。彼亦非如观待因成而果生之时,而是由自身现观而得证悟与胜解。
于彼,由三性相而得圆满义:
一、明四种证悟之法者,为“知”之性相;
二、无间串习者,为“入”之性相;
三、以串习之力现前者,为“果”之性相。
由此三性相显示关联、需要与极需要。
于彼,“关联”者,诸假施设为染、净之法,无始以来即身、语、意之体性,自觉之本性;且了悟加持之义,即是因位上“知”之性相。彼乃成无上等觉之因,乃与彼义关联也。
“需要”者,诸假施设为染、净之法与五药、五甘露等,无始以来为觉者之大平等,无取舍而行,此者乃“入”之性相。彼乃成无上等觉之因,故乃需要也。
“极需要”者,诸特别假拖设为染、净之法与五药、五甘露者,无始以来於觉者之大平等性,无有取舍、任运成就,是故生死轮回者,乃於无始以来无上等觉之自性、涅盘之性相中任运成就,故即“果”之性相,现前身、语、意无尽庄严轮,乃极需要也。
为证得任运成就之瑜伽,当精进於於念修、近念、成、大成之义。(17)
“念修”者,即了知菩提心;复次,诸法无始以来乃等觉之自性,证悟此非由道而成就,亦非由对冶而改作。
“近念”者,即知自我为本尊。复次,因诸法无始以来即为觉者之自性,故 (虽)证悟自我亦即本尊,但却非如是即为成就。
“成”者,即生起般若也。复次,证悟大般若(佛母)者即虚空界,而显现为地、水、火、风四(大种),即无始以来施功用行之般若。
“大成”者,即方便与智慧之关联。复次,五大般若(佛母)之智慧,於虚空之空性中与五蕴之佛、方便之父,无始以来无愿双运,由此关联,菩提心与幻化(二者)如姊妹之自性,即无始以来觉之义理,幻化与幻化游戏,且即于胜乐幻化之相续喜乐时,无相之义与不可得空相等,即通达而任运成就,复调伏四魔、成就究竟义。
诸法无始以来清净,乃如意之越量宫、广大无间轮、入于无始以来无上坛城。听闻万便乘之经典者,乃开眼也;证悟义者,乃见坛城也;证悟而後串习者,乃入于坛城也;入後现前者,则得大成就也。如是此法者,乃大圆满究竟义,即于“字鬘大集地”(18)任运成就。上智士夫明无始以来觉者之义,为无始以来等觉,缓急(稳步)行于串习(19),非是庸常者所作。庸常者闻而思之,然不得信解於甚深真实。复因不得信解与庸常之智难以理解故,则起不知真实与甚深之行相,思维(此等教法),尽皆虚妄,遂亦谤上智士夫,生起轻视之心。以甚为秘密故,赐名曰极密之乘。职是之故, 于证悟诸法乃无始以来等觉之义之心生起以前,则应以下乘利益有情,令化机不虐耗。阿阇梨者当妙通诸乘,知轮回之过患与湼槃之功德。只知少分者万不可持阿阇梨之地。
见之差己于人别亦以苦行与禁戒行区分,无苦行者,即世间庸常与断边见者;有苦行者,复分四种:
一、顺世派与外道者,修世间之苦行;
二、声闻之苦行;
三、菩萨之苦行;
四、无上之苦行。
于彼,庸常者,於因果无明,故无苦行;断边见者,断见之故,亦无苦行;顺世者,修此生之净尽差别故,具洁净等之苦行;外道者,以为有一常我,且当净彼之故,轻贱身体,倒行依止五火等苦行与禁行。
声闻之苦行者,《毗奈耶》(20)有云:
“恶者皆不作
善者圆满行
自心遍调伏
此即佛教法”
彼见诸善与不善之法于世俗、胜义二者各各存在,故于善与不菩不取舍而行苦行、禁戒行等。
菩萨之苦行者,《菩萨律仪》(21)有云:
“不依他缘作调伏
不持神通作怖摄
具足悲心与慈心
及善心者无违犯”
如是,若为大悲心执受,则所行善与不善之法皆不违律仪。菩萨之苦行者,简言之,即依据大悲心而行也。
无上之苦行者,《大三昧耶经》(Dam tshig chen po'i mdo)有云:
“若是等觉最上乘
虽然现行五欲惑
即如莲花于污泥
于彼戒律遍圆满”
如是,诸法无始以来平等之故,不依悲心,不舍嗔痴。若不证悟如是,不生悲心则非。因其见如是,证悟无始以来清净,故其苦行、禁戒行亦行清净如是也。
此秘密见鬘者,如生盲者自开眼,若有持智慧、方便力之最上士夫,愿其遇之。
此即所谓见鬘之口诀,圆满!
大阿阇梨莲花生造。
注:
①藏文原作Phyal ba·意指凡夫俗子,因其慧力不足,故无殊胜之见,六道有情之绝大部分皆属此类。“无宗无乘,於义亦无意向者,谓庸常。”
② 藏文原作rGyang'phen pa,或作'jig rten rgyang'phen,意出梵文字lokayati(jig rten tsam),译作顺世派,指印度之说断见者(chad par smra,ucchedavada),以得今生美好为满足者,复分但承认今生后世,不承认因果者,与今生后世因果俱不承认两派。
③藏文原作Mur thug pa。“乃尽边际而未到彼岸之名”(mtha'zad cing pha rol tu ma phyinpa'i ming steV。
④藏文原作Mu stegs pa。即梵文词Tlrthika,通常指印度的一切非佛教派别,尤其是自在天派(dBang phyug pa)。该派以自在天为一切智,主张欲界自在天能生情器世间万物。
⑤jig rten gyi gsang tshig。世间之秘密句不能成为解脱之门,彼乃世间之人为成就世间之事而说。
⑥ 此派以为显现之实有法本来存在,於此之前并无生起之他者(因)。
⑦ 藏文原作gnyis ka'i rgyud,相应之梵文当作Ubhaya tantra,亦称为“行续”(Caryatantra)。所谓两俱续者,乃因其所修随应事续,所见随应瑜伽续之故(gnyis ka rgyudkyi'dod pa ni/spyodbpa bya ba'i rjes mthun par/Ita bas rnal'btor rjes'jug phyir)。
⑧藏文原作de nyid rnam pa bzhi。指我真实(bdag gi de kho na nyid,sadhaka)、本尊真实(Iha'i de kho na nyid)、种字真实(Yig'bru'i de kho na nyid)、念诵真实(bzlas brjodde kho na dyid)。
⑨於后出著作中,事续、二俱续与瑜伽续均归属于外续能仁之乘。因其强调洁净与身、语、意三门之行为,故乃化身佛听示之乘,与九乘中前三乘之法随应。于宁玛派传统中,续部之法亦有归属于报身佛之法者,而大圆满法则是法身佛之法。
⑽ 即指三昧耶印、法印、业印与大印等四印。
(11) “生起法”与“圆满法”与“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不同。详见本论的译后记。
(12) 语见《秘密藏续》第二品,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
(13) 对此处所云之菩提心於绒宋班智达法贤(Rong zom chos kyi bzang po)所造《口诀见鬘释论》(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i grel ba)中有多种解释,按照康区之传规,此指庙之识所生(Ius kyi rnam par shes pa'i rjes su skyes pa)之意界(yid kyi khams);而按照卫地之传规,此仅乃身聚、触所生之感觉(Ius kyis'dus te reg pa'i rkyen gyis tshor ha la bya)。而按照绒宋班智达自己的解释,此之所谓菩提心乃指对智慧方便无二双运之乐的体受(thabs dang shes rab gnyis su myed par sbyor ba'i bde ba myong ha'i byang chub kyi sems)。
(14)按照绒宋班智达的说法,此段引文源出《三界尊胜之分别》(Khams gsum rnam par rgyal ba'i rtog pa),然於后者今不明所由。
(15)按照绒宋班智达的说法,此段引文出自《密集续》(gSang ba'dus),然不见于《宁玛十万续》(rNying ma rgyud'bum)中所录之《密集续》中。
(16)对此绒宋班智达的解释为“彼等显现诸法尽皆迷惑,然於去除迷惑之后亦不可证成有一个不迷惑存在。迷惑之本性即是清净等觉,是故云诸法无始以来成正等觉”(snag ba'i chos'di dag thams cad'khrul ba'i yin zad de/de yang'khrul ba bsal ma'khrul bashig bsgrub tu med te/khrul ba'i ngo bo nyid rnam par dag pas sangs rgyas pa yin te/debas na chos thams cad ye nas mngon par rdzogs par sangs rgyas Pa'o)。
(17) 此即“念修四支”。详见不败尊者《光明藏》及谈锡永上师的疏释。
(18)指修道位上的第十三地。
(19)缓急(稳步),藏文原文作drag dal du'gro ba,意为“同时、顿时而行,而非次第渐行于串习”(gom pa drag dal'gro zhes bya ba ni/cig car'gro ba sre rim kyis gro ba bkag pa'o)。
(20)即Pratimoksasutra,《甘珠尔》卷42,第1031号,页149--3--3。
(21)《二十菩萨律仪》(Ryang chub sems dpa'i sdom pa nyi shu ba),《丹珠尔》卷114,第5582号,页253--2--7。
--------------------------------------------------------------------------------
译者后记
一般来说,甯玛派以莲花生大士与无垢友尊者为大圆满法的两大来源,前者直接於西藏宣扬大圆满法,後者则将大圆满法的其中一种传规从印度传入了西藏。而《口诀见鬘》(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 zhes)则是现存唯一的一部据称出自莲花生大士之手的有关大圆满法的经典。《口诀见鬘》收录於《丹珠尔》,全称《总摄见与乘等差刚之记要》(lTa ba dang theg pa la sogs pa'i khyad par bsdus pa'i bskyud byang),其跋尾则称其为《口诀之王见鬘》(Man ngag gi rgyal po lta ba'i phreng bo),通常略称其为《见鬘》(lTa ba'i phreng ba或lTa phreng)。铃木大拙曾将此藏文标题还原成梵文作Rajopadesa-darsanamala,然而迄今没有发现有梵文原本存在。晚近重印绒宋班智达法贤(Rong zom Pandita Chos kyi bzang po)之著作中,收录有此书的另一个版本,标题简作为《口诀兄鬘》,跋尾则称“乃大阿阇梨莲花生所造”。绒宋班智达曾为此书造释论,题为《阿阇梨第二佛亲说·口诀见鬘》(Slob dpon sangs rgyas gnyis pa'i gsung dngos/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
《口诀见鬘》从根本说来源出于《秘密藏续》(gSang ba'i snying po),按照绒宋班智达的观点,它是为《秘密藏续》第十三品,即“开示诸法无始以来於大圆满中任运成就相之口诀品”所作之补充。此品又名“甚秘诀窍藏”,或“大圆满任运成就之口诀”。同为此品之补充或释论的还有作画狮子(Nyin byed seng ge)尊者所造《大乐口诀》(bDe ba chen Po man ngag)与无垢友尊者所造《垂死者之口诀》('Chi kha ma'i man ngag),二者各有侧重,前者乃教人双修(sbyor ba)之诀窍,後者则开示临终救度之法(sgrol ba),而《口诀见鬘》则重点解释大圆满。
《口诀见鬘》中,说“生起、圆满、大圆满三法”(bskyed rdzogs rnam pa gsum gyi tshul)。此“三法门”实贯串于“生起次第”(skyed rim utpannakrama)·及“圆满次第”(rdzogs rim,sampannakrama)。此即是说:“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中,皆有“三法门”的修习,而“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则须不断交替而修,始能渐渐离心识边而入“生圆双运”的“智”境界。于此基础上,复再反覆交替修习生起、圆满、生圆双运,始悟入“无二”。由是可见,不宜轻率把“生起法”与“圆满法”等同“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有关此“三法门”,谈上师于本书的导论中所作的总结最为握要:
‘……“生起”唯修证坛城自显现;“圆满”则修证现空无二为清净
大平等性;“大圆满”则修证周遍轮回涅槃一切法,无始以来即诸
佛身语意之坛城自显现。此即所谓俱生自然智。’
《见鬘》开示成佛之种种途径的基奉构架与甯玛派普通的九乘次第相同,但文中没有直接出现“九乘”(theg pa dgu)的说法,对九乘中之最後三乘,亦没有用“乘”(藏:theg pa,梵:yana),而是用“法”(藏:tshul,梵:naya,vidhi, yukti)一词来表达。此中意趣,读者宜参考上来的诗论及谈上师的导论。《见鬘》最强调的是“诸法无始以来正等觉”(chos thams cad ye nas sangs rgyas pa),复因本论为修大圆满法之口诀,故它不强调仪轨之修习,然而亦巳握要阐明“四种证悟”、“念修四支”等口诀。
於佛教前弘期,即西元八世纪时,西藏就已经有了《宻集続》之灌顶与《见鬘》,因爲在《喇协》(Bla bzhed)与《巴协》(sBa zhed)两部史书,以及《邓噶目录》 (lDan dkar ma)与《旁塘日录》('Phang thang ma)两部目录中,都提到了它们。约成书於十世纪的《禅定日炬》(bSam gtan mig sgron)亦曾两次引用《见鬘》中的段落。旅法藏族学者Samten Cyaltsen Karmay先生在其《大圆满法:藏传佛教中的一个哲学与修行之法》(The Great Perfection [Dzogs chen],A Philosophical and Meditative Teaching in Tibetan Buddhism,Leiden:E.J.Brill,1988)一书中,对《见鬘》一书之源流与意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其译成英文,还附有原文之罗马字转写。其所据原版收录於《絨宋班智达选集》中(Man ngag lta ba'i phreng ba Selected Writings of Rong-zom chos-kyi-bzang po,New Dehli l977),转写时复据北京版,那塘版藏文《丹珠尔》作了仔细的校勘。此《口诀见鬘》的翻译是根据 Karmay先生书中之转写、校勘本,所加注释亦参照了Karmay先生书中所述内容。
《秘密藏续》与旧译无上密法於西藏的传播
沈卫荣
《秘密藏续》是藏传旧译密咒,或称无上密法的根本大法,也是所有佛法之心要、诸乘之绝顶、密法中最为殊胜秘密之金刚乘究竟见地自生大圆满法的根本所依。近年来于东西方日渐流传开来的中有大法,即以供养与观想一百寂忿本尊坛城为主要内容的寂忿尊密意自解脱甚深法,追本溯源也必以《秘密藏续》为其最直接的根源。自八世纪开始,《秘密藏续》就已经在雪域蕃地流传,虽毁誉不一,但其传承不绝如缕,日见广泛。可这样一部重要的密法,却不见于中土流传,迄今为止亦未见有汉译本行世。今香港密乘沸学会出版《宁玛派丛书》,“望能荟萃‘大圆满’理论与修持法要的重要典籍,以期文殊师利菩萨不可思议法门能重光于汉土”。笔者有绿,蒙该会邀请汉译《秘密藏续》。获此重任之后,时常诚惶诚恐,怕有负厚望,因一己之疏浅,而不能传达密法深意之万一。故于读、译这部密法的同时,广泛收集有关这部密法的背景资料,包括各种藏文史籍的记载及后人的研究成果,遂对《秘密藏续》本身的内容与传译经过,以及以它为根本内容的无上密法於西藏的传播、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能对读者读懂、修习这部密法有所帮助,兹将笔者读书所得整理成文,作为《秘密藏续》汉译本之附录。
一《秘密藏续》之名称
《秘密藏续》于藏文典籍中以各种繁略不同的名称出现,最常见的名称是: dPal gsang ba'i snyid po de kho na nyid rnam par nges pa'i rgyud chen po,汉译作《吉祥秘密藏真实决定大续》,相应的梵文名称是: Sriguhyagarbhatattvaviniscayamahatantranama。其他的名称则有:《秘密藏续》(rCyud gsang ba snying po),《幻化根本续》(sCyu'phrul rtsa rgyud)、《幻化秘密藏》(sGyu'phrul gsang ba snying po)、《秘密藏》(gSang ba snying po)、《根本续秘密藏》(rTsa rgyud gsang ba snying po)及《秘密幻化》(gSang ba sgyu 'Phrul)等等。甚于只须略称为《藏》(sNying po)或《藏续》(sNying po'i rgyud)①,亦已代表此续,由是可见其重要性与代表性。
注:
① Dudjom Rinpoche,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Its Fundamentals andHistory,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Gyvrme Dorje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MatthewKapstein,Boston 1991,Vol Ⅱ,PP 262&275.
二 《秘密藏续》于藏传佛教中的位置
简言之,《秘密藏续》乃藏传佛教甯玛派(rNying ma)、或称旧派密咒幻化部的一部根本经典,是该派修摩诃瑜伽(Mahayoga,大瑜伽)及大圆满阿底瑜伽 (Atiyoga,无上瑜伽)之根本所依。它於自显现中开示一切法,于自愿现中开示心性与本智。《秘密藏续》部续及释论之绝大部份收录於《甯玛十万续》(rNying ma rgyud'bum)中之《甯玛十七续》(rNying ma'i rgyud bcu bdun)部中,有些也见于藏文大藏经之《丹珠尔》部。(1)
《秘密藏续》对於甯玛派之重要,或可於该派著名大德龙青巴上师(Klong chen rab'byams pa 1308-1363)与文殊胜海不败尊者(Mi pham‘Jam dbyangs mam rgyal rgya mtsho 1846-1912)对它的评价中知其梗概。龙青巴上师于其名著《幻化网秘密藏续释论·十方除暗》(Phyogs bcu mun sel)中说:
“此殊胜吉祥秘密藏续真实决定,乃诸乘之绝顶,一切经教传承之根源,
三世诸佛法乘之捷径,一切秘密之秘密。”而不败尊者则于《秘密藏续》之另一部重要释论《十方除暗总义·光明藏》(sPyi don'od gsal snying po)中说:
“此大续无隐藏显示无上密咒见与修之末摩(marman),如理抉择一切金刚乘密义,是故乃三界唯一如意宝、乃一切续之王、一切乘之绝顶、一切法之源头、一切圣言之总释、一切觉者之大捷道、一切佛密意之究竟。此具微妙希有大功德。故若无此(《秘密藏续》)所说未摩,仅各各凭自心(分别)力,将密咒乘金刚语引入推理(分别)境,如是随意所造诸论,乃如离命之尸身,当知其为无精要者也。於金刚乘具增上信念之诸有缘众,当为授受如是之续,不惜身命而精进。”
藏传佛教密乘部按译经时间的先後分成新、旧两派,一般说来以弥底尊者 (Smrtinanakirti)入藏以前所译续部经典为旧译密咒,称为甯玛派(rNying ma pa),而以大译师宝贤(Rin chen bzang po,958-1055)以后所译续部经典为新译密咒(gSar ma pa)。(2)
宁玛派教法传统有“九乘次第”(theg pa rim dgu)之说。简言之,声闻、独觉、菩萨为共通三乘,乃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事部、行部、瑜伽部为密咒外三乘,乃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生起摩诃瑜伽、圆满阿努瑜伽、大圆满阿底瑜伽为无上内三乘,乃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所说。共通三乘即通常所说的显宗三乘,而後六乘则是所谓甚深密咒(gsang sngags zab mo),是密乘,也称金刚乘。
密乘经典,或称“续”(rGyud)、“坦特罗”(Tantra),指分别表示本性、方便及身、智的基续(gZhi'i rgyud)、道续(Lam gyi rgyud)及果续(Bras bu'i rgyud),以及说明这三续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等四部之密典。事部、行部和瑜伽部三部为外续,因其见地未离心识,不能分别一切法之自性,更不能说自然智:其修定也未离心识,不区分三昧耶尊和智,故不能入定;其灌顶也不能教示甚深三灌顶,所以被称为外续。无上瑜伽部又分成摩诃瑜伽(Mahayoga,大瑜伽)、阿努瑜伽(Anuyoga,无比瑜伽)和阿底瑜伽 (Atiyoga,无上瑜伽)三部,因为见地、果位都胜於外续,故被称为内续。说其见地殊胜,是因为外续不解圣谛无别,以为胜义谛即—边纯净空性。世俗谛被分成三种、四种或五种;而内续以为胜义自明即离戏论,世俗谛为身与智之显相,於心间无别,胜义谛与世俗谛实则为一。说其果位殊胜,是因为外续认以为人当经过七世或五世修持,得三部、四部或五部的持金刚悉地。内续认为经灌顶、诵咒即可见第一悉地真谛,经修定生起次第,可得第八悉地,修习圆满次第可获第九悉地,修习光明可得第十悉地,修习双运可获第十三悉地,即持金刚悉地,最终生身、语、意二十五种功德事业,利益无数有情众生。(3)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合称内续三瑜伽,也称方便瑜伽。摩诃瑜伽如诸法之基,重金刚乘地或本性,属生起次第以“三等持”渐次生起本尊,证知一切法乃心性“现空无二”之幻化;阿努瑜伽乃诸法之道,属圆满次第,证知一切法乃心性“界智无二”之力用。阿底瑜伽是诸法之果,是大圆满,为无生,因已超越生起及圆满二次第故,证知一切法乃心性自显,即无始以来无生无灭之自生本智。龙青巴尊者于其名著《大圆满心性休息导引》中对此三方便内续作如是总结:
大瑜伽续修生起次第
修风为主是即方便道
无比瑜伽修圆满次第
修乐为主且空乐双运
无上瑜伽主修无二智
三者皆知诸法本一如
如是了知而修习行持(4)
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之续部(rNying rgyud)及藏传佛教甯玛派之内续经典
总集《宁玛十万续》收录了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三内续的主要经典。
虽然《秘密藏续》归类於摩诃瑜伽部,但其内容涉及所有三部方便内续。
注:
(1) 见于《丹珠尔》的释论有:《大续王吉祥秘密藏疏》(rGyud kyi rgyal po chen po dpalgsang ba'i snying po'i'grel):《吉祥秘密藏唯一真实大疏》(dPal gsang b;i snying po dekho na nyid nges pa'i rgya cher bshad Pa'i'grel pa):《吉祥秘密藏略义疏》(dPal gsangba'i snying pa'i don bsdus'grel pindartha):《吉祥秘密藏二次第义》(dPal gsang ba'irim pa gnyis kyi don)。
(2) 详见童吉祥(gZhon nu dpal),《青史》(Deb ther sngon po);土观善慧法日(Thu'ubkvan BIo bzang chos kyi nyi ma),《土观宗派源流》(Thu'u bkvan grub mtha'),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5,页55-56。对新、旧密法的区分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或以在金刚座译出的为新密法,在邬仗那译出的为旧密法;或以空行母所译为新密,持明所译为旧密;还有人力主以四无量或七无量来区分,译从因位金刚持至果位金刚持之间内容者为新密法,译果位金刚持之圆满修行法者为旧密法;金刚持所说为新密法,普贤所说乃旧密法。而十五世纪藏族杰出史家富贤(dPal'byor bzang po)则以为上述种种说法均不可靠,划分新、旧密法的标准只能是译经时间的先后。他以大喇嘛智光(IHa bla ma ye shes'od)之前所译密典为前译旧密法,以大译师宝贤以后所译密典为后译新密法。详富贤,《汉藏史集》(rGya bod yig tshang),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页447-449。
(3)《汉藏史集》,页438--439。
(4) 龙青巴造论、谈锡永译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导引》,香港:密乘佛学会,1996,页200。
三 摩诃瑜伽续部与修之经典
摩诃瑜伽的经典被分成“续部”(rGyud sde)和“修部”(sGrub sde),前者是
经典的外示工体,後者出之於前者,主密修。而所有摩诃瑜伽密续之根本续乃
《幻化网秘密藏续》,此与五大观想本尊相应,摩诃瑜伽“修部”经典分成五大部:
1、《妙吉祥阎罗王释续部》('Jam dpal gshin rje bshad pa'i rgyud skor,文殊阎魔身,毗卢部)
2、《吉祥马头明王莲花语自在宝马游戏续部》(dPal rta mgrin padma dbang chen rta mchog rol pa'i rgyud sde rnams,莲花马头语,弥陀部)
3、《吉祥真实意续部》(dPal yang dag thugs kyi rgyud sde rnams,金刚忿怒真实意,吉祥兮噜迦,不动部)
4、《无死甘露功德续部》('Chi med bdud rtsi yon tan gyi rgyud sde rnams,殊胜甘露功德,宝生部)
5、《出有坏吉祥金刚橛续部》(bCom ldan'das dpal rdo rje phur pa'i rgyud sde rnams,金刚橛事业,不空成就部)
这五部被称为出世五部,此外还有世间三部:
1、《本母世间持母成就大续郎和本母十万根本续》(Ma mo srid pa'i dzong lung chen mo yum bzung ma'i dngos grub chen mo'i rgyud rnams dang ma mo rtsa rgyad'bum tig gi skor,差谴非人)
2、《供赞世间神》(mChod bstad)
3、《威猛真言》(Drags sngags)
旧译密法之法要有三种传承,即远传之经典传承(Ring brgyud bka'ma),近传之伏藏传承(Nye brgyud gter ma),以及甚深净相传承(Zab mo dag snang gi brgyud pa)。远传经典复分为幻(sGyu phrul)、经('Dus pa mdo)、心(Sems phyogs)三部。《秘密藏续》即是幻化部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故被称该部的根平续 (rTsa ba'i rgyud)。
摩诃瑜伽部“续部”经典有所谓十八部大坦特罗(Tantra chen po bcu brgyad),传统上被认为是从《十万品幻化网续》(sCyu'phrul drua ba le'u stong phrag brgya pa'i rgyud)中划分出来的。其中属身续者三:
1、《佛相应续》(Sangs rgyas mnyam sbyor)
2、《大象渡涉续》(Clang po che'bog)
3、《大象昏迷》(Clang po che chur zhngs)
属语续者三:
1、《月密明点续》(Zla gsang thig le)
2、《从—放射续》(gCig las'phros pa)
3、《从多放射续》(Du ma las'phros pa)
属意续者三:
1、《秘密集续》(gSang ba'dus pa)
2、《山王连绵续》(Ri bo brtsegs pa)
3、 《聚於一顶续》(rTse gcig'dus pa)
属功德续者三:
1、《最胜吉祥续》(dPal mchog dang po)
2、《最胜甘露续》(bDud rtsi'i mchog dang po)
3、《如意宝续》(Yid bzhin nor bu'i rgyud)
属事业续者三:
1、《偈磨磨勒续》(skar ma ma le)
2、《燃灯续》(sGron me'bar ba)
3、《金刚橛十二字续》(Ki layayig'bru bcu gnyis kyi rgyud)
属总续者三:
1、《幻化网续》(sGyu'phrul drwa ba'i rgyud)
2、《三昧耶十万部庄严续》(Dam tshig sa ma ya bum sde bkad pa'i rgyud)
3、 《金刚方便绢索续》(rDo rje thabs kyi zhags pa'i rgyud)(1)
另按《汉藏史集》的说法,旧译经典幻化部共有八部经典,称为幻变八部 (sGyu'phrul sde brgyad),它们是:
1、《幻化根本续秘密藏续》(sCyu'phrul rtsa ba'i rgyud gsang ba'i snying Po),说心智自显现。(2)
2、《天女幻化续》(IHa mo sgyu phrul),明说庄严。
3、《八幻化续》(sGyu'phrul brgyad pa),示现圆满坛城。
4、《四十幻化续》(sCyu'phrul bzhi bcu pa),示现圆满事业。
5、《上师幻化续》(sGyu'phrul bla ma),主示灌顶。
6、《八十幻化续》(sGyu'phrul brgyad bcu pa),说究竟功德。
7、《文殊大幻网续》('Jam dpal sgyu'phrul drwa ba chen mo),说遍布一切根器。
8、《支分幻化续》(sGyu'phrul le lag),说殊胜三昧耶。
此续被称为《幻化秘密金刚续》(sGyu'phrul rdo rje gsang ba)。
复有解释《幻化秘密藏续》之所谓《四部释续》(bShad rgyud sde hzhi),它们是:
1、《智慧藏续》(Ye shes snying po)
2、《金刚镜续》(rDo rje me long)
3、《幻化尘续》(sGyu'phrul thal ba)
4、《幻化海续》(sGyu'phrul rgya mtsho)前两郎总说解脱道次第,後两部总说方便道次第。(3)
注:
(1) 《汉藏史集》,页443。关于十八坦特罗的划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 于觉洲(Sangs rgyas gling pa,1340-1396)之《遗教金鬘》(bKa'thang gser phreng)中,
(3)《汉藏史集》,页449--450。关于宁玛派之九乘次第参见S.G.Karmay,The Great Perfection (Rdzogs chen);A Philosophical and Meditative Teaching of Tibetan Buddhism,Leiden;E.J.Brill 1988.
四《秘密藏续》之科判
《秘密藏续》共分二十二品。依甯玛派的教传(bka'ma)传统,此二十二品各与基、道、果三续相应:甲:寂静坛城基续
第一:缘起品
第二:发胜义及世俗菩提心本智品
第三:抉择一切法品道续
第四:字鬘轮庄严品
第五:幻网成就三昧品
第六:坛城之幻化品
第七:坛城摄入及密咒品
第八:一切支分坛城加持幻化手印品
第九:金刚庄严秘密三昧耶品
第十:施灌顶品
第十一:会供坛城品
第十二:会供修持品
第十三:甚密诀窍藏品果续
第十四:大乐赞品乙:忿怒坛城基续
第十五:忿怒尊自性坛城如云化现品道续
第十六:大忿怒尊众语坛城化现品
第十七:示现忿怒尊坛城品
第十八:示现净妙供施品
第十九:三昧耶品
第二十:任运成就加持品果续
第二十一:忿怒尊赞品结续
第二十二:欢喜与护持品
五 关于《秘密藏续》之真伪的争论
佛教密法于公元八世纪经莲花生大师传入雪域,其主要典藉即由莲花生 (Padmasambhava)、无垢友(Vimalamitra)等印度上师和遍照护(Vairocana)、娘·定贤(Nyang ban Ting'dzin bzang po)等西藏译师翻译传承下来。由於他们传译的密法典籍都是秘密传授,禁止公开宣扬,再加上密法的传承遭到了热巴巾等吐蕃赞普的限制,密法的经典只有在得到王室的许可後才准许翻译,故不像显乘经论那样流行广泛,以致於後世对诸如《秘密藏续》这样的密法经典是否真的源於圣地印度也产生怀疑。但当末代吐蕃赞普朗达玛灭法、王权衰败以後,显乘损失惨重,一时难以为继,而密法则反而大行于世,引起了残存之吐蕃宗室子弟的反对。其中,最早对《秘密藏续》等密法经典提出质疑,并对当时流行的密宗修法提出尖锐批评的是被人尊称为上师菩萨的天喇嘛智光(Lha blama Ye shes'od)。智光是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积极倡导佛教复兴的吐蕃宗室子弟中的杰出代表,为振兴佛法而不惜舍弃生命。他对佛法于雪域弘传的贡献主要在於派大译师宝贤(Rin chen bzang po 958-1055)等人往迦湿弥罗
(Kashmir)寻求正法之宗,开启了新译密咒的新时代。而其动机则在于他对旧译密法之真伪的怀疑和对双修、食供等密宗修法的反感。由於《秘密藏续》之十一品专门解释双修、救度及食供,故特别为智光垢病,被其视为伪经。在保存至今的一份诏诰中,天喇嘛智光用极端刻薄的语言对《秘密藏续》所描述的双修、救度及食供等法严加谴责,说甯玛派教徒是借修法之名,行杀生、淫欲之实,并断言谁若将《秘密藏续》当作经典来奉行,则来世定将转生为罗刹。(1)
天喇嘛智光对甯玛派大圆满法、特别是对双修、药修、尸修、食供、救度等修法的批评,在当时影响巨大,这—时期其他藏传佛教教派之僧人很少有人相信《秘密藏续》的真实性。根据善慧法日尊者(Thu'u bkvan Blo bzang chos kyi nyi ma)所著《土观宗派源流》的记载,在大译师宝贤所造《辩法与法论》(Chos dang chos min rnam'byed)一书和天喇嘛智尤、静光(Zhi ba'od)、咱米译师(Tsa mi Lotsawa)、恰译师(Chag Lotsawa)等人的书简中,以及俄译师(rNgog Lotsawa)之《蒺藜论》(gze ma ra mgo)、萨迦班智达之《三律仪差别论》(sDom gsum rab dbye)等著作中虽未明说宁玛派之过失,但在对藏地所传宗派凡有不纯正者均加驳斥,隐约中也有一二语暗刺宁玛派之处。此外,如噶当派的廓库巴天护(Gos Khug pa Lhas btsas)、止贡噶举派的止贡白增('Bri gung dpal'dziu)也提出许多论点,证明甯玛派之教法之不纯正;附和其说的还有萨迦派的释迦乔丹(Sakya chos ldan)、噶玛噶举派的不动金刚(Mi'gyur rdo rje)等。然而支持宁玛派的各派大德也还不少,例如五世达赖喇嘛、遁世者悲精进(Kun spungs thugs rje brtsun'grns)、三世噶玛巴活佛自生金刚(Rang byung rdo rje)、邬金成道者(O tgyan grub mchog)、世尊明剑(bCom ldan rig pa'i rel gri)、塔译师日幢(Thar lo Nyi ma rgyal mtshan)、主巴噶举派大师白莲(Padma dkar po)及藏族大史学家巴卧祖剌成瓦(dPa'bo gTsug lag'phreng ha)等,以及甯玛派本派大师如昆敦富饶天成('Khon ston dPal'byor lhun grub)及绒宋·法贤译师(Rong zom chos bzang)等,皆曰甯玛派教法乃纯正之法。(2)
事实上,到十三世纪噶当派上师世尊明剑在桑耶发现了《秘密藏续》的梵文原本,这场争论已基本上告一段落。按照《青史》的说法,最早由迦湿弥罗班智达释迦吉祥(sakyasri 1127-1225)来到桑耶时,发现了《秘密藏续》之梵本,后落入达敦思吉(rTa ston gzibrjib)之手,後者复将此原本献给侠格上师(Sha ge Lotsa wa),侠格上师将其转给世尊明剑上师,后者据此梵本造《秘密藏续疏·修法庄严华论》。最终,这个珍贵的梵本落到了《青史》的作者廓译师童吉祥(Gos Lotsa wa gZhon nu dpal,1392-1481)手中,于是,这场争论终於烟尘落定。廓译师本人深信《秘密藏续》之真实作为例证,他还引述了布敦大师所编藏论目录中收录的许多引用《秘密藏续》之论著(3)。像《秘密藏续》这样其真实性受到他派上师怀疑的甯玛派典籍还有许多,例如宁玛派人相传由莲花生大师教示之《金刚撅修法》届一直被疑为伪经,最後萨迦班智达普喜幢(Sa-pan Kun dga rgyal mtshan 1182-1251)于香曲河谷塞兴地方古寺中发现了此续之梵文原本,别人才不得不信其真实。
廓库巴天护也是十一世纪时人,是噶当派祖师阿底峡的弟子,因向甯玛派大师大宿氏(Zur chen po)求法不果而心生怨恨,当其自参拜圣地归回雪域後即宣称甯玛派所传经典不见於印度,故是伪经。对甯玛派之根本大续《秘密藏续》则更提出有所谓四大缺点(邪误)(skyon bzhi),并缺乏导师、眷属、处、法及时等五种圆满。他指责《秘密藏续》与其他续不同,没有出现菩萨为眷属,故犯界之错误;它不像其他经续通常听言三时,而独说有四时,故犯时之错误;《秘密藏续》之坛城不以毗庐遮那,却以金刚萨埵为中央本尊,故犯坛城之错误;在表明修行之良辰吉日时,《秘密藏续》援引其他续部经文,故犯续文之错误。
对於这些对宁玛派、特别是对《秘密藏续》的批评,甯玛巴给予了有力的回击。龙青巴尊者在其《秘密藏续疏·十方除暗》及《龙青教法源流》(4)中都为此化了不少笔墨。此外,像前面提到的世尊明剑,以及西藏著名史家、《贤者喜筵》的作者巴卧祖剌成瓦(dPa'bo gtsug lag'phreng ba)以及索铎巴智幢(Sog bzlog pa Blo gro rgyal mtshan,1552-1664)等,也都对此作出过激烈的反应。索铎巴在其《问答·教言与明之雷》(Dris lan lung dang rig pa'i'grug sgra)中对天喇嘛智光的说法逐条予以批驳,特别是对受到批评的一些特殊的密宗修法作出了说明和辨正。例如,他申辩说,甯玛派之双修与世俗的男女交媾不是一回事,药修、尸修并不是甯玛派的独有之法、新密咒中也有救度法、救度和供修之法有差别,因救度和尸供而杀生,不是直接的杀生等等(5)。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索铎巴的辩解实在不够有力,相反在很大程度上,他实际上接受了天喇嘛智光的非难,承认在天喇嘛时代确有人借修法之名,行种种恶行。
与此相比,世尊明剑对廓库巴天护关于《秘密藏续》有四大缺点的反驳则有力得多。他对《秘密藏续》的注疏题为《秘密藏修法华严论》(gSang snying sgrub pa rgyan gyi me tog),全书已不再单独存世,但从佛子胜意勇(rGyal sras Thugs mchog rtsal)之《教法源流大宝藏论》(Chos'byung rin po che'i gter mdzod)、五世达赖喇嘛之《恒河之水流》(Gang ga'i chu rgyun),《索铎巴全集》,龙青吉祥全胜(Klong chen bKra shis mam rgyal)之《善说无垢恒河之水流》(Legs bshad dri med gang ga'i chu rgyun)以及巴卧祖刺之《贤者喜筵》(mKhas pa'i dga'ston)对其的大段引述中,尚可基本见其全貌。
世尊明剑尊者先以无垢友上师所著《吉祥密集大疏》(dPal gsang ba'dus pa 'grel chen)等名著中曾引述《秘密藏续》为由,证明其非伪经。因为像吉祥密集部的这些著名的印度续部经典是不可能直接在西藏写成的,因而若在这些续部文献中援引了《秘密藏续》中的段落,则无疑再没有理由将《秘密藏续》归结到直接在西藏写成的伪经的行列中去了。
世尊明剑尊者写道:
解说此续(《秘密藏续》)为真经之理由如下:
无垢友上师(Visvamitra)在其《吉祥密集大疏》(dPal gsang ba'dus pa'grel chen)中疏解《吉祥密集》(Guhyasamaja)云:“具本智之有情可登何地”句时,引证《秘密藏续》所云:
“於离边离中之色究竟天密严刹土,无量根本智周遍光明法轮,有智宝炽燃之越量宫,十方虚空遍满无间缺,”以及“於一切不可思议之[有情世界],无处不在,示现种种不同身、语、意相。”又,当他在疏解《吉祥密集续》所云:“当知此塔乃一切佛陀之天宫”句时,引证《秘密藏续》所云:
“无上本智居一切之中央,其间所有一切十方四时正觉坛城各各不可分别,都成一味。”
在他疏解“本质之存在即基於非本质”句时,同样又引证《秘密藏续》所云如下:
如是稀有奇妙法
一切圆觉之秘密
由无生而生一切
生者本来是无生
随後,当无垢友上师解释“秘密”之含义时,他又提到《秘密藏续》说及五种灌顶。另在援引:“所有行相颜色各异,或深蓝、或白、或黄、或赤、或绿,皆光辉灿烂。有最上王后,或为幻界、或为坚硬界、或为柔软界、或为温界、或为动界,如是王后聚悉皆无二,无边无际,周遍法界。如是,若芝麻剖荚盈满。”他又说:“据《秘密藏续》有三种真实。”在所有这些和其他同类的例子中,无垢友上师都提到了《秘密藏续》,这足以证明此续确渊源於印度,而非藏族甯玛派密宗法师自撰。
紧接着,世尊明剑又对廓库巴天护所提出的《秘密藏续》之所谓四大缺点一一驳回。第一,若经文以“如是我闻”为开场白,通常则表明这些经、续乃由诸佛编纂而成,因为即使是已登十地之菩萨也不可能编集所有佛陀之教法。就如萨如诃(saroruha)上师在其所著《吉祥密集续》(Guhyasamaja)之疏解《吉祥秘密悉地》(Sriguhyasiddhi)中所说:“许多上师以为最具光明之大续《吉祥密集续》乃由名称自在之勇识编集而成。因至尊上师之慈悲,告知此《吉祥密集续》之编集者乃金刚心识,首倡宣说此续者同时即是此续之作者,而不可能是其他什么别的入。”按照这种解释,宣说者本人即是编集者乃属传统。
第二,至於越量地者,阿毗达磨亦曰色究竟天广大无量。
第三,至于所谓四时,无垢友在《吉祥密集续大疏》中云:“如是,当知四时是同一。”另外,“一切十方四时之主”这样的说法也见于新译密咒中。佛密上师解释说,这四时乃指四劫。
第四,至于何以金刚萨埵居于坛城之中,据新译密咒之解释,坛城中的主要本尊可以改变位置。
至于“尾点(tig)说名之妙慧”句,在《秘密藏续》之印度梵文原本中读作: Sutriprajnetisyati。窣都利(Sutri),梵文原意线条,与藏文字thig正好相对等。日光狮子上师在《幻网秘密藏续真实疏》(Guhyagarbhatattvanirnayavya khyanatika)中解释说:tig实际上等同於thig(明点),tig是一种古代的写法。
至于说在《秘密藏续》中提到了其他一些秘密续,则是因为所有後来传播的续部经典,都会提到比其先问世的其他续典;如《喜金刚续》中就提到过比它先传播的《真实总聚续》(Tattvasamfigraha)。
通过以上这些论据,世尊明剑为宁玛派之根本大续《秘密藏续》重新建立起了真经的权威。如前所述,这场关于《秘密藏续》是真是伪的讨论,以十四世纪廓译师亲自得到该续之梵文原本而告终。接著,索铎巴在其所著《第二佛阿阇黎莲花生传·除心之暗》(Slob dpon sangs rgyas gnyis pa padma'byung gnas kyi rnam par thar pa yid kyi mun sel)中宣布,八部幻纲之梵文原本由莲花生大师亲自从印度那烂陀(Nalanda)寺带到桑耶寺,并在桑耶南边一个叫做伽噶札举岭 (rGya dkar sgra bsgyar gling)的地方,以其神变将其译成藏文。所以,这些梵文原本即收藏于桑耶寺之葛藏(Ke tshang),而不存于印度。
经过这一关于《秘密藏续》等宁玛派所传教法之真伪的讨论,宁玛派作为藏传佛教之一派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肯定。以后,宁玛派当不再需要为证明其所持经续之真实性而大费笔墨。後来的宁玛派上师如无畏州('Jigs med gling pa, 1729-1798)等即拒绝再对像廓库巴等人的批评逐一予以批驳,认为世尊明剑和索铎八等上师所作的回应已无法再予置喙。对此,就连新密咒派的译师如萨迦派大班智达释迦具法(Shakya chos ldan.1428-1507)也出来主持公道,支持宁玛派,他提出没有必要劳神费力地去证明宁玛派的教法确是译自印度之梵文原本。若能证明他们是圣师运花生的教法,则便足已证明其真经的地位了,尽管他们或与後来译自印度原本的密咒和祥符不完全一致,但他们之卓越和共通的成就就无可置喙地证明了其真实性。他们或可与那些并没有在印度被单卷单卷地译解,而由一些高僧大德自不同的地区获取的教法相比较。据云,经金刚萨埵同意,那些编集流传教法者本身也获准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语言来传播这些教法。甯玛派的教法传统传译自印度,这当然不需要作任何证明。若深文周纳,处心积虑地构想证据,人们或可证明一种不确定的经书是真经,而从前来到西藏的大师们发现这是一条人为假设的道路,为避免在这条道路上行走,他们便自己开始说法。
敦珠法王也说:
“一般说来,一种教法并不是仅仅因为它源自印度就异常重要。以其出自那个地区来作为分辨经书好坏之标准,此为学界所不齿。若一个作者乃得地之大德,那么,他所著作的经书就应当是真实可靠的。所以事实证明它们是来自印度或者西藏并不说明任何区别。西藏本土的经书有时甚至好过印度的经书。人们应当相信那些由藏地显现本智的成道者所编集的经书较之印度那些由只懂语法、因明的平庸学者所写的经书要可靠得多。”(6)
注:
(1) Karmy,Samten G,'The Ordinance of Lha Bla-ma Ye-shes-od",Tibetan Studies in Honour of Hugh Richardson,Proceedings of the lntenativnal Seminar on Tibetan Studies Oxford l979,edited by M Aris,and San Suu Kyi Aung,Warminster l979pp 150-162 该文汉译:卡尔迈,《天喇嘛意西沃[智光]的文告》,严审村译,《国外藏学译文集》·第三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页106-118。
(2)善慧法日尊者,《土观宗派源流》(Thu'u bkwa grub mtha'),藏文版·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页73-74。
(3)廓译师童吉祥,《青史》(The Blue Annals).New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1979。
(4)此书原甸为《教法源流大宝藏论·阐明圣教之日光》(Chos'byung rin po che'i gter mdzod bstan pa gsal bar byed'i nyi ma'od ces bya ba),习称《龙青教法源流》。此书之藏文原版由西藏古藉出版社于1991年重新刊印。此书中有一章专论旧译密咒是否存在于印度(gSang sngags rnyi ma rgya gar yul du bzhugs min sogs kyi skor),参见该书页430-451。
(5)对於尸修,新密咒有《空行修尸法》(Ro langs mkha'spyod sgrub pa)和《修尸金法》(Bam sgrub ro langs gser sgrub)等。关于供修(mchod sgrub)有伯希和敦煌藏文写卷840号专述其修法。
(6)Dudjom Rinpoche,1991,Vol I.p 917
六 《秘密藏续》在印度的历史传承
关于大乘无上密法摩诃瑜伽在人间瞻部洲传播的历史:佛经曾作过种种授记。《佛说教诫传授王经》有云:释迦牟尼佛行年八十,心知已身行将涅槃,遂于三月上旬告众弟子曰:“吾将入于涅槃,汝等当召三界众天人至此,听吾为其析疑解惑,转最后一次法轮。”目犍莲子遂召集众弟子来会。释迦牟尼佛曰:“吾之引他事业至此已告圆满,旋将入于涅槃。故等凡有疑惑,吾今当为汝等解之。”众弟子当即请求世尊不要入寂,有弟子持明王贡罗阇者,自座位起立,趋赶释迦牟尼佛身前曰:“世尊!汝功德虽或圆满,惜尚未开示正法精要、甚深道大乘无上密法。”释迦牟尼佛答曰:“吾离人世一百一十二年后,有教法心要之圣人,自色究竟天及须弥山及四方城楼等天界三处降世,于瞻部洲之东方向人间之有福者、名字中有札(Tsa)字之国王开示此法。”《幻化授记》亦云:“释迦牟尼佛入灭后百十二载,内传之乘以咒语出现,传怖于邬金等地,有名札者,及文殊、阎罗等无数持明师出现。此后,在印度传播,有无数获成就者出现。”根据这些授记,大乘无上密法,即所谓摩诃瑜伽在瞻部洲的传播,首先当从名子中有札字的那位国王算起。
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国王到底是谁?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云即大帝释天。亦云乃帝释天之子,抑或另一位与古古罗阇(Kukkuraja)同时代之帝释天,亦有可能是指钦婆罗沙陀(Kambalapada)(1)、萨如儒诃(Saroruha)与阇烂达罗巴(Jalandharipa)等。关於他的事迹,在藏文史籍中记载甚详,其云:
释迦牟尼入灭後百十二载,马来耶山东南有止香阿输罗岩洞,乃诸种珍宝所成,有有福国王名札者,在洞中修外续密法,七次梦见秘密部主降临马来耶山顶,转动内续密法之法轮,并为他加持赐福。於最后一次梦中,空中有无身形之本尊发声曰:“汝乃具善缘与大福德之人,即是化身佛所作授记之人。佛陀授记所言集正法精要之圣者,所说即汝这有福之人。”国王自梦中醒来,即刻爬上山顶,见一尊珍宝所成之黑色秘密部主金刚手菩萨身像,高约一肘。他即向此像顶礼、绕行,并作赞颂曰:
汝为佛像真希有
即是我之依怙尊
赐我吉祥作引导
前世修习获成就
遂得结成此业缘
百劫之中供奉汝
尔後,他即以此佛像为观想本尊,修行达七月之久,乃有种种经典於其梦中显现,落到马来耶山顶,藉此佛像之怙佑,所有境象皆于经书中显现。国王札自己不昧此类经典之真义,为读懂它们以正确教化众生,遂四处打听,当今世间,谁最博学?人云於萨诃尔(Sahot)国有国王邬巴罗阇最为博学。国王札遂将所获经典悉数送予国王邬巴罗阇,请其解读。不料博学如邬巴罗阇国王者,竟也无法解读经中的任何一个词,只好将经典归还,顺便捎话说:“依往昔之授记,是等经典该当由大王自己解读。”国王札复遣佛宝等菩萨化身,往有大学识之比丘古古罗阇(Kukkuraja)处求教,请其解读这些经典。古古罗阇曰:“此乃《十万品幻化网续》之金刚勇识心成就品,当以金刚心读之方可解其密义。若照此修习七月,尔即可入金刚勇识禅定。善男子,汝即好自为之。”国王札再请赐予领会正法及各乘之悉地,比丘古古罗阇答曰:“此等悉地均在金刚手菩萨授记中。”说毕即消失无影。国王札照此修习七月,果有金刚手菩萨来现,三次点燃金刚,赐给断取戒行之灌顶,使之趋善去恶,抛弃进取之法相乘,体验自行成就之密乘,并曰:“吾巳授汝一切教法与各乘之心义灌顶,作名词灌顶,可请清净大德吠舍厘传授。”国王札谨依其吩咐而行之,遂得完整地理解了这些经典中所传授的摩坷瑜伽密法。
或曰《十万品幻化网续》乃由比丘古古罗阇向国王札讲述。古古罗阇乃著名的“犬王”,因其时常于白天扮作犬相向成千菩萨与瑜伽士传法,而于晚间则带他们去墓地行食供及其他一些圣礼。他曾往邬金,於此详细讲述摩诃瑜伽之五内续经书,包括《佛陀三昧瑜伽》(Buddkasamayaga)。他曾造《六密度庄严》 (Sadguhyarthadharavyuha),《一切坛城随转五明》(Sarvamandalanuvartipanavidhi)等论,解释《秘密主瑜伽续》。他将摩诃瑜伽十八部怛特罗传给了沙克罗普特罗、或国王札之子小因陀罗普提,後者传给僧哥罗阇,僧哥罗阇传给沙克剌普提,克剌普提传给邬帕罗阇.最後传给公主果玛德妃。亦或有云:“在瞻部洲之东,依靠金刚座,有一神圣的珍宝宫,宫内有一吉祥、圣洁之室,古古罗阇、因陀罗晋提与僧哥罗阇、邬帕罗阇及公主果玛德妃等人一起,接受幻化网之灌顶。”实际上,他们作为一个团体集体接受了幻化网之坛城,并荣登持金刚地。
按照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的记载,印度共有五百名班智达得到摩诃伽密法之真传,遍识密咒之内、外二续,并获成就。《法藏日光疏》云:释迦能仁入寂后百十二年,有具福国王札出,五百年时,有妙吉祥友(Ma/ijusrimitra)出,一千年时,有後妙吉祥友出,千五百年时,有莲花生大师出,两千年时,有吉祥狮子出(Srisimha);在这段时间内,密咒内外续寺院中有学者五百名,最善巧之学者二十一名,得成就者十八名。(2)其中有不同的传承系统,自具缘国王札与古古罗阇而下最著名的—支传承由游戏金刚(Ljiavajra)及佛密(Buddhaguhya)二位大师继承。
游戏金刚乃桑萨剌国人,幼时於邬金剃度出家,并于此学习三藏及大小五明,学有所成,尤擅无著上师(Asanga)所造大乘要论及幻化网等续部典籍。後于邬金一名为玛底玛之岛上,修习《佛说妙吉祥名称续》(Maniusrina masanggiti),获得正果。复往那烂陀寺十年,造论无数,其中关于幻化网续者有:据摩诃瑜伽续之解释所怍《佛说妙吉祥名称续大疏》(Jam dpal mtshan briod kyi grel pa)、《吉祥秘密藏续八卦疏》(Sriguhyagarbhatika)、《甚深明点》 (Cittabindu)、《六种次第》(Kramasatka)、《三昧耶质多罗波罗伽释》 (Samayacitraprakasa)和《三昧耶》(Samayanusayanirdesa)等。於其众多弟子中,以佛密及佛智波陀(Buddhajnanapada)习《幻化网续》最精、最著名。
佛密上师乃中天竺人,於耶烂陀寺出家,与佛寂(Buddhasanti)上师一起同为佛智波陀上师之弟子。因修妙吉祥文殊菩萨而得道,后往邬仗那,遇游戏金刚上师,随其学瑜伽续与五部无上内续,特别是幻化网续。著作甚丰,其中著名者有:《秘密藏续注疏·判位疏》(gSang ba'i snying po la'grel ba rnam bshad rnam bye kyi'grel)、《幻化金刚业次第》(Mayajalavajrakarmakrama)、《法坛城经》(Dharmamandalasutra)、《圣庄严经》(Tatrvalokaparamalamkara)、《幻化网续简疏》(Suksmajala)、《幻化网续详疏》(Drva chen)、《幻化网道大疏》(Ma yajalapathakrama)和《幻化网道小疏》(sGyu'phrul lam gyi rnam bshad chung ha)。
摩诃瑜伽的另一脉传承也传自国王札和古古罗阇,他们的传人先是俱生喜金刚(Sukhasidhi,dGa'rab rdo rje),俱生喜金刚先传大笑金刚(Vairahasya),再传萨诃尔之光象尊者(Prabhahasti),后者复迳从佛密上师获幻化网续部之口传。光象尊者即是莲花生大师之主要师尊。莲花生大师著有《秘密藏续唯一真实大疏》,于西藏时曾给吐蕃赞普及其有福弟子讲述其名作《口诀见鬘》(Man ngag lta phreng),专门解释《秘密藏续》之第十三品。
《秘密藏续》於印度传承中的另一位重要祖师无垢友(Vimalamitra),乃西天竺之哈思提瓦那(Hastivana)人,幼随佛密等大师学法,通大小五明与显密二乘之经典,尤擅幻化纲续,他于解释、弘扬摩诃瑜伽密法、特别是幻化纲续有特殊贡献,曾将以《秘密藏续》为根本、与金刚萨埵幻化网部有关的经典归结为幻网八部,总而说之。无垢友上师造论甚多,其中有关幻化网续者有:《幻化口诀明灯》(sGyu'phrul man ngag gsal ba'i sgron me)、《无上幻化网续注疏·除暗》(sGyu'phrul bla ma'i'grel ba mun sel)、《金刚萨埵幻化网吉祥秘密藏续开眼疏》 (Vajra-sattvamayajalatantra-ariguhyagarbhanama-caksustika)、《幻化纲秘密藏续第十八品简疏》(brGyad bcu pa'i bsdus'grel)、《摩诃瑜伽般若开眼》(Maha yogaprajnapravesa-cak surupadesanama)、《幻化三地》(Mayaja lopadesakramatraya)、《幻化火供仪轨》(Mayajalahomasamksiptakrama)、《幻化手印禅定》(Mayajalamudradhyana)、《幻化火烧仪轨》(Mayajalaghudrsta ntasvasrayakrama)、《明点次第》(Thig rim)和《秘密藏续简注》 (Guhyagarbhapindartha)等。
现存印度法师所造关于幻化网续部经典之注疏,包括以上所列诸论在内,均收集于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卷八十二至卷八十三中。据法吉祥之《秘密主言教》(gSang bdag zhal lung),这些注疏大致可分为总义释(spyi'i don bshad pa),与普通释论('grel pa)两类。前者以游戏金刚的《心之明点》(Thugs thig)和无垢友之《内典明灯》(Khog gzhung gsal sgron)为代表。後者包括本注(rtsa'grel)与释注(bshad'grel)两类,本注包括印度大师所造解释《秘密藏续》本身之大论,如游戏金刚上师所造《八卦疏》、日光狮子所造《广注》(rGyal chen 'grel pa)、佛密所造之《判位疏》、莲花生大师所造《秘密藏续大注》(rNam bshad chen mo)、无垢友所造《秘密藏续简疏》等;释注则是对幻化网续部其他经典的注疏,如无垢友所造《无上幻化网续注疏·除暗》、《支分眼疏》(Le lag gi spyan'grel)和《幻化网秘密藏续第十八品简疏》等。
此外,组成续部经典主题之所谓密咒十部(mantradasatattva)的每一部,各有其自己的注释传统。
1.见部(1ta ba)
俱生喜金刚(dGa'rab rdo rje)之《分别见之灯》(la shan lta ba'i sgron ma)、莲花生(Padmasambhava)之《口诀见鬘》(Manngagltaphreng)、龙树(Nagarjuna}之《碧玉散布九平原》(gYu thang ma kras dgu)、噶瓦译师吉祥积(sKa ba dPal brtsegs)之《见次第十七明相》(1Ta rim snang ba bcu bdun pa)。(3)
2、行部(spyod pa)
《行部灯注》(sPyod bsdus sgron ma)与《金刚文殊怙主》(rDo rje'jammgon)。
3、坛城部(dkyil'khor)佛密上师(Buddhaguhya)造《二金刚业次第上部》(rDo rje las rim gnyis kyistod)及无垢友上师(Vimalamitra)造《三明点胜》(Thig sum par rgyal)。
4、灌顶部(dbang)佛密上师造《二金刚业次第下部》(rDo rje las rim kyi smad)、《要论》(Galpo)、《大小抉择》(Nges'byed che chung)、《三滴》(Thig pa gsum)。
5、三昧耶部(dam tshiR)游戏金刚上师(Lilavajra)造《光明三昧耶》(Dam tshig gsal bkra)、《三昧耶细增》(Dam tshig phra rgyas)。
6、事业部(phrin las)无垢友上师造《护摩》(sByin sreg)、《起尸烧》(Ro reg)、《舍利业鬘》(sKugdung las phreng)、《极乐寒林之原处小喻》(Dur khrod bde ba'i dpe chungrang gnas)。
7、成就部(sgrub pa)因陀罗菩提(Indrabhuti)造《道庄严》(Lam rnam bkod)、《二次第》(Rimpa gnyis pa)、佛密上师造《大小道次第》(lam rim che chung)、游戏金刚上师造《六次第》(Rim drug)、无垢友造《三次第》(Rim gsum)、《光次第》('Od rim)、《大疏》(Drva chen)及佛密上师造《小疏》(Drva chuag)、《妙庄严》(Dam pa rgyan)等。
8、三摩地部(ting nge'dzin)无垢友上师造《手印禅定》(Phyag rgya bsam gtan)、《一忿怒手印》(Khrobo phyag rgya geig pa)、《集中一境四手印禅定》(rTse gcig bsdus pa phyagrgya bzhi pa'i bsam gtan)。
9、供养部(mchod pa)莲花生大师造《食会供》(Za tshogs)、《寒林》(Dur khrod)、《小极乐朵马》(bDe ba gto chung)、《大和》(Ho chen)、《小和》(Ho chung)、《大小食谱》(gYas yig che chung),以及无垢友上造《无量妙法》(Thabs mchog dpaggi mi lang ba)、《宝灯》(dByig gu sgron ma)。
1O、密咒与手印部(sngags dang phyag rgya)《八掌事业》(Phrin las sbar ba brgyad)。
注:
(1)Samten G Karmay)有专文讨论有关国王札的传说:《国王札金刚乘》(King Tsa/Dza and Vajra yana)。
(2)《汉藏史集》,页443--444。
(3)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著名的噶、焦、祥三大译师之一。参见许明银,《吉祥积的〈见次第说示〉藏文本试译》,《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1983年,页165-180。
七 以幻化网续部为中心之摩诃瑜伽法於西藏的传译
对摩诃瑜伽无上密法於何时、怎样传入西藏,藏文史书中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最普通的一种说法是,无上密法主要分三次传入西藏,第一次是莲花生大师之弘传,第二次是遍照护大师之弘传,第三次是努·佛智(gNubs Sangs rgyas ye shes rin po che)之弘传。若细述之,则更分八次传入。
早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时,为修建吉祥桑耶天成神殿而首先要降伏地魔,故特从西方邬金国请来莲花生大师,大师在桑耶寺说圆满八法(bKa'brgyad yongs rdzogs),是为密咒在雪域传播之始。随後,於桑耶寺开光时,有名辛噶巴者出,说事续部经典,是为密法第二次传入;此後,有译师藏提烂陀(gTsang thig len ta),波烂伽目底(Brankamukti)、妙吉祥渣('Jam dpal go cha)三人赴岗底斯山,从师阿阇黎佛密学法,得《大日如来菩提续》,弘传讲论,是为密法在西藏的第三次传入。此後,则有俄译师及所谓六试人出,他们去印度随阿阇梨护目则札巴学纯正之续,并大作弘扬,是为密法在西藏的第四次传入。此後,有学者遍照护出,翻译无数妙吉祥续部经典,是为密法之第五次传入;於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时,迎亲迦湿弥罗译师咱那迷得刺、答剌摩伽剌、室烂答刺等,由噶、焦、祥三译师任厘订,邓玛泽氓等为传译,翻译了密咒身、语、意续之大部分经典,是为密法之第六次传入;于法王赤祖德赞在位时,迎亲无垢友上师,由称为六学者译师的宇札宁波古达、贞巴虚空胜宝、贞巴智胜觉等,将以前所译的所有经典按梵文原本重译,以前所译不完整者则予补足,并厘订新译语,凡属心性、法界、幻化、口诀、经教诸部大小众多续典均被译出,是为密法第七次传入西藏;最後,继末代赞普朗达玛灭法,正法後弘时,有玛、聂二位译师之再传弟子努·佛智上师出,值年五十又四,因不满雪域先前所有密咒,遂住尼婆罗,见国王答苏达罗,又赴印度,遇阿罗牙瑟坚、戌博咱牙昝特罗等,译出内、外、秘密三部密咒法护,是为密咒在西藏的第八次传入。据说,努·佛智上师还自印度往勃律,与当地译师班智达答剌那乞悉答、昧昝葛、喀巴达喀等一起,将密集续译成勃律语,再从梵语译成藏文。他前後七次往尼婆罗、印历等地求法,获内外密咒之一切续典,并作弘扬,故其于密咒在西藏传播之功德尤其巨大。
八 《秘密藏续》的藏文翻译
以上是无上密咒在西藏传播的一般情况,具体到摩诃瑜伽部之根本大续《秘密藏续》何时何地由何人译成藏文,也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无畏洲上师在其《宁玛派续部典籍目录》中谓《秘密藏续》无疑是由无垢友上师及聂·阇那古玛罗 (gNyags Jnanakumara)、玛译师胜宝(rMa Rin chen mchog)等一起翻译成藏文的。不过在此以前,佛密与遍照护二位大师也已曾将此续译成藏文,而且莲花生大师及聂·阇那古玛罗译师于这两个译本之间的某个时期也曾翻译过这部续部大典。故通常以为,佛密大师曾在岗底斯山(Kailash)向贝。妙吉祥(sBas 'Jam dpal)及瞻伽目提(Bran ka mu kti)讲述属于《秘密藏续》部之续典,包括《口诀妙庄王安石》(Man ngag rnam pa rbkod pa),他在遍照护大师的协作下翻译了《秘密藏续》,是为《秘密藏续》的第一个藏文译本。其后,莲花生大师将《秘密藏续》及他自己所造的《口诀见鬘》传授给聂·阇那古玛罗译师,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秘密藏续》,是为《秘密藏续》的第二个藏文译本。聂·阇那古玛罗将此传授给粟特人吉祥智上师(Sogdian dPal gyi ge shes);吉祥智与尚胜功德(Zhang rGyal ba'i yon tan)一起将此教法传予努·佛智(gNabs chen Sangs rgyas shes)。
随後,无垢友上师在桑耶寺说《金刚萨埵幻化八部》(sGyu'phrul sde brgyad),其中即包括为十八续部经典之根本的《秘密藏续》。无垢友上师乃由吐蕃赞普赤热巴巾派堪布龙王、属庐龙幢、娘索龙自在等人专程从印度迎亲至桑耶寺,于此住一年之久,在玛宝胜译师及聂·阇那古玛罗协助下,也将《秘密藏续》等幻化部续典译成藏文,此为《秘密藏续》的第二个藏文译本。聂译师翻译了经部和心部,玛译师翻译了性相部和幻化部。以上这三种译本被称为本译。
此後,塔译师日幢(Thar lo Nyi ma rgyal mtshan)及廓译师童吉祥('Gos lotsawa gZho nu dpal)合作根据新发现的梵文原本又重新翻译,由于他们没有大班智达为其翻译作监督,故其译本被人称为技译(rtsal'gyur)。此外,於该译本中,塔译师根据其新发现的梵文原本,增译了该续之二十三及二十四品。
龙青巴上师曾对现存《秘密藏续》之各种藏文译本作了详钿的比较、研究,此後得出结论,认为《秘密藏续》于印度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版本,故这三种不同的藏译本不只是简单重复劳动,而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原本所作的三种不同的翻译。对此他在其名著《十方除暗》中行别就《秘密藏续》各种译本中或有附加偈语或无附加偈语一事作出如下评论,他说:或以为此类附加偈语於根本续中本不存在,乃玛译师宝胜自幻网部其他续典中抽出,分别添加於根本续各品之中。以后,又有祖茹宝童(gTaug rum rin chen gzhon nu)将这些不同的译本分成有附加偈语本及无附加偈语本两种。
复次,或以为没有附加偈语之译本乃聂·阇那古玛罗译师所译,有附加偈语之译本乃玛宝胜译师所译。甚至,或以为玛译师出於对刺宋胜菩提(La gsum rGyal ba byang chub)(1)的嫉妒而故意将这些译本隐藏了起来。事实是,这些附加的偈语既不见於佛密及遍照护合译的第一个译本,也不见於莲花生大师与聂·阇那古玛罗完成的第二个译本,它们只见於由无垢友上师与聂·阇那古玛罗、玛译师宝胜等合作完成的第三个译本中。因而,显然梵文原本即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此或可於其他续典中见到同样的例子,如《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本身有许多梵文原本,其中就有般利伐罗句迦(Parivrajikagzosbyangs)、具鬘(Threng can)和具众(sDe can)三种不同的版本存世。同样,像《白伞盖佛顶轮王经》(Sitatapatra)这样的经典,也已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因此,我们无法肯定这些不一致的段落是否为藏人所添加。当知此续各种译本之间的不一致之处即已出现於其各种梵文原本之中。因於这些译本中有达意及不达意之别,故出现有各种不同的梵文原本版本。
以上所述《秘密藏续》之三种不同的译本,及其幻网部其他续典的藏译本,即组成所谓旧译密咒的主要内容。
注:
(1)刺宋胜菩提乃著名的吐蕃最早受剃度的“七试人”之一,与玛译师同时为当时著名的八大译师之一,曾在昌珠受莲花生大师灌顶,故能在空中打坐修禅。
九 教传经典传承
旧译密咒於西藏的传承系统极为复杂,说法不一。或说有诸佛密意传承、持明表示传承、补特伽罗口耳传承三种,又有亲承语旨的授记传、具福的掘藏传、发愿的付印传三种,共分六种传承。或曰旧派之法要,总分三类,教传的为经典传承、近传的为伏藏传承以及甚深之净相传承。教传经典由《幻化续》、《遍集明经》和《心本续》三种,分为幻、经、心三部,其中《幻化秘密藏续》由无垢友上师传玛译师宝胜,玛译师复传于祖茹宝童及吉热胜护,此二师再传予达吉吉祥称及尚胜德二师,其中达吉吉祥称学识过人,提出即便吾师亦乃有漏众生,故对其所传教法也当自作考量。但其所传以普传教典传承著称,对众生利益不大。达吉在康、卫、藏各地弘传,其传人后分为卫派和康派二支。尚胜德上师则仅按上师所传授徒,所传以青普教典派传承,或要门派著称,对众生利益甚大。
也有人说,旧译密咒依止三大传承,第一传承由聂·阇那古玛罗所传教诫、生起、圆满三部远传经典四河;第二传承由努·佛智传出;第三传承由大宿·释迦源所传远传经典四河。所谓远传经典四大河指的是莲花生、无垢友、遍照护和宇札宁波四位大师之教法,分别是:一、共通之经续之河,包括各类经续之注疏;二、口耳相传之要门之河,包括根本经典及直传要门;三、加持、灌顶之河,包括传授之方便;四、实修·菩萨行、成就仪轨之河,包括诸本尊护法之忿怒真言。
在西藏被称为“远传经典”(Ring brgyud bka'ma)的传承系统包括所有自印度传入西藏,并渐次以口耳或文字相传下来的属於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之续典和经教,它与所谓“近传伏藏”(Nye brgyud bka'ma)形成鲜明对比,後者指后世渐次新发现的属于密咒部之续典。远传系统通常以其综合摩诃、阿努及阿底三瑜伽著称,它以幻、经、心三部为名,即取旧派密咒生、圆、大圆满部之三部主要续典《续部·幻化网》(即《吉祥秘密藏续》)、《经部·遍集明经》、和《心部·菩提心遍作王本续》之首字。这一西藏甯玛派传统的共同遗产先落到聂·阇那古玛罗手中,再传至努·佛智,三传至宿氏家族。
聂·阇那古玛罗由寂护(Santaraksita)剃度出家,并为伐吉罗母陀(Varia mrta)及伐金刚橛(Vajrakila)二位上师的名弟子。他追随印度诸位最博学、最有成就的大师学法,得通大小五明,尤擅内外密续,汇聚远传四大教河。阇那古玛罗专精经、幻、心三部,通过他的阐幽发微,将《幻化网续》传予许多弟子,特别是著名的“八大吉祥金刚”。这“八大金刚”指的是他的前期弟子粟特人吉祥智(Sogdian dPal gyi ye shes)、俄瞻吉祥童('O bran dpal gyi gzhon nu)、念庆吉祥音(gNyan chen dPal dbyangs)及塔桑吉祥金刚(Thag bzang dPal gyi rdo rje)四人,和其後期弟子妙道吉祥金刚(Lam mchog dPal gyi rdo rje)、达吉吉祥金刚(Dar rje dPal gyi grags pa)、札吉祥金刚(Gra dPal gyi snying po)及剌隆吉祥金刚(Lha lung dpal gyi rdo rje)等四人。
努·佛智因修妙吉祥文殊坛城而得灌顶,获成就。他曾随莲花生、无垢友、吉祥狮子、伐苏答刺(Vasudhara)及莲花成(Kamalasila)等印度大师,以及聂·阇那古玛罗、粟特人吉祥智及尚胜德(Zhang rGyal ba'i yontan)等西藏本地大师学包括《秘密藏续》在内的内外密咒及其要门。他留下了很多著作,主要有:
1、《密意集合经广注·除暗之箭》(mDo'i'grel chen mun pa'i go cha)
2、《现观十八品幻化网续注》(sGyu'phtul brgyad bcu pa'i mngon rtogs'grel)
3、《大圆满之要门·禅定目炬》(rDzogs chen gyi man ngag bsam gtan mig sgron)
4、《断难论说之剑》(dKa'bcod smra ba'i mtshon cha)
努上师最嫡传的弟子是库隆功德海(Khu lung yon tan rgya mtsho),他将所有灌顶、续典及要门悉数传予这位高足,后者复将其所得传授给了智慧海(Ye shes rgya mtsho)、莲花胜王(Padma dBang rgyal)、天王小泓(Lha rje Hum chung)、娘·妙慧(Nyang Shes rab mchgo)、娘·智慧源(Nyang Ye shes byung gnas)、天王大宿波且(Lhas rje Zur po che)等弟子。这一传承系统根据其传承者之部族名通常被称为绒派(Rong)传承,或者娘派(Nyang)传承。
绒宋班智达·法贤(Rong zom Pandita,chos kyi bzang po)是十—世纪宁玛派著名的大班智达,後藏茹拉(Ru lag)那隆戌地(sNar lung rong)人。因获得了莲花生大师的要门传承而名闻一时。这系传承自莲花生大师经那囊金刚摧魔 (sNa nam rDo rje bdud'zoms)、喀庆吉祥自在(mKhar chen dPal gyi dbang phyug)、咱金刚童(sCra rDo rje gzhon nu)、尚尚功德称(Zhang zhang Yon tan grags)、绒班智达功德(Rong ban Yon tau)、绒班智达戒律宝(Rong ban Tshul khrims Rin po che)等上师一脉相传.而名列此系传承之末的绒班智达戒律宝即是绒宋班智达·法贤之父。据说,法贤从十三岁起,即以通达经典、学识优异著名。他通因明、吠陀及非宗教典籍;会梵文,善译经,除译有密教典籍以外,还著有若干关于密教典藉的注疏及论著,他亦曾为念称智所著《语言门论》作过注释,自己也写过几部藏文文法书,因此得享班智达之雅号。法贤年轻时曾随一法师朵敦狮子学习旧译密咒,一天他梦见自己正在吃他自己用《秘密藏续》熬成的稀粥,喝用《秘密主瑜伽》烧成的菜汤。惊异之余,他将此梦中之情景告诉了师父,不料师父当即连呼:“善哉!善哉!此乃汝已圆满领会这些教法之徵兆。尔当为《秘密藏续》与《秘密主瑜伽》各撰一注。”於是,绒宋班智达留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秘密藏续》的藏文注疏。因三宝之自性乃菩提心故,他特将此书命名为《宝疏》(dKon cog' grel)。
绒宋班智达的这部注疏与后来龙青巴尊者所造《十万除暗》被认为是从阿底瑜伽的观点出发解释《秘密藏续》的两部最重要的藏文注疏,与教传派所强调的《秘密藏续》属摩诃瑜伽的观点大相迳庭(1)。对此敦珠法土曾说:
遍智龙青巴大师之注疏《十方除暗》乃据“众乘之王”(即阿底瑜伽之传统)阐发《秘密藏续》之密义;而遍智绒宋巴之注疏则显得像是一个密封的大箱子,它广泛地对真如界作了评注。当知这两部注疏乃是《秘密藏续》之最重要两部藏文注本,它们提供了具大潜力之智慧。(2)
绒宋班智达作为第一位评注《秘密藏续》的西藏学者,遭到了众多其他教派的大师们,包括宁玛派密法传统的著名批判者廓库巴等人的尖锐批评。绒宋班智达所传甯玛派密法以“心品”为主,於甚至不承认宁玛派为佛教之一派的他派上师们看来,尤其不像是来自印度的传统佛教,故不惜用相当激烈的语言对其作猛烈的批判。事实上,绒宋班智达的贡献在於他复兴了在西藏佛教後弘期以前由噶瓦·祥增(sKa ba dPal brtsegs)、娘·祥音(gNyan dPal dbyangs)及努·沸智等人创立的注疏传统。尽管在十一世纪时,西藏本地大师造论者尚属凤毛麟角,故易遭非议,但即使是他的批评者也都承认,绒宋班智达所作忠实于原续经文之权威,经得起量学理断,既不违普通与一般之考量,又不背离上师之教法,实不失为一部值得推崇的好论。
绒宋班智达一系所传内容以心品为主,与其同时的宿氏家族传承则以集经及幻化网为主。自绒宋班智达至十四世纪宁玛派大师龙青巴之间的传承系统史载不详。此派传承後分成心部(sems sde)、界部(Klong sde)和口诀(man ngag sde,或称要门)部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各有师承,又彼此相互影响。心部说随见何境,唯是自心、自性现自然智慧,除此自然智慧之外,再无余法。界部说一切法性,不出普贤境界,遮破了除法性境界以外,还有他者出现。此部重光明,运用永离所缘的甚深关要,安住无功用中,由甚深及明了的妙智双运,成就虹体金刚身,这是修法中的最深法门。口诀部者说运用离去取舍,双融无分别智,把生死涅盘一切诸法,都归於不空不执的法性境中,由此要点,所以用生死涅盘无二分别的灵明智性现证法性境界,并在自性金刚链身中成熟解脱。这三部,特别是其中的口诀部被称为大圆满法,乃甯玛派特有的教法。大圆满法的字面意思是,说现有世界,生死涅盘,所包含的一切诸法,悉在此灵明空寂之内圆满无缺,故曰圆满,再无较此更胜的解脱生死方便,故名为“大”。继绒宋班智达之後真正承前启後、建立起大圆满法之见地、实修传统的是十四世纪西藏佛学大师、被人称为甯玛派掌教中学者之巅峰(mkhas pa'i rtse mo)的龙青巴尊者。(3)
龙青巴尊者通常被人称为遍智龙青饶绛巴无垢光(Kun mkhyen rab'byams pa Dri med'od zer),乃甯玛派之大阿阇黎,大圆满法在雪域的开宗祖师。尊者於藏历第五胜生之土猴年(1308)生於乌思藏四茹之一夭茹西部名札恰堆仲 (Grva'i cha stod grong)的地方。父名阿美天护(A mes lha srung,又称阿阇黎佛护bsTan pa srung),乃莲花生大师亲炙弟子具吉祥宝马庄严证果者胜音(dPal rta mchog rol pa'i grub thob mchog dbyangs)之第二十五代孙,其母种氏女福庄严('Brom bza'bSod nams rgyan)乃噶当派祖师种敦巴胜源('Brom ston pa rgyal ba'i'byung gnas)之後裔。
尊者自动聪颖,五岁即能读、写无碍,七岁失怙,九岁能背诵《般若二万颂》及《般若八千颂》。以闻、思、修博通经律论三藏、融会内外五明,除障增益。年十二,於桑耶寺随亲教师如意宝(bSam grub rin chen)、屏教师庆喜光 (Kun dga''od zer)出家,取法名戒智(Tshul khrims blos gros)。因擅习正法毗奈耶,年甫十四即能说法。年十六,随阿阇黎吉祥宝(bKra shis rin chen)学《道果》、《那若六法》、《金刚亥母六法》、《胜乐大轮铃尊》、《金刚手大轮》等许多灌顶、引导和教诫。复随阿阇黎自在智(dBang ye shes)与上师楚普哇(sTon Khro phu ba)等学《金刚橛》、《时轮》等密法,随萨龙巴活佛(Za lung pa)等听闻察巴噶举派始祖尚贡唐上师精进称(Zhang Gung thang bla ma brTson'grus grags pa, 1122-1193)之教授、主巴噶举派上师贾昌巴怙主金刚(rGod tshang pa mGon po rdo rje.1189-1528)之导引前、後、中三部希解教法等。年十九,居前藏噶当派名刹桑普乃乌托寺(gSang phu ne'u thog gi chos grwa),先後随该寺上院第十五代住持阿阇黎赞贡巴(bTson dCon pa)和第十六代住持法吉祥幢(Chos dpal rgyal mtshan),以及著名的邦大译师慧定(dPang lo Blo gros brtan pa)学法。
此外,龙青巴尊者曾遍礼雪域名刹大寺,一时名贤若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辈活佛自生金刚(Rang byung rdo rje,1284-1339)、萨迦派座主圣上师福幢 (Bla ma dam pa bSpd nams rgyal mtshan,1312-1375)、萨迦派显宗大德雅德班智达(g.Yag sde pan chen)等都曾与他结下师生之缘,故尊者对量学、般若和中观等法相乘经教,与《慈氏五论》、《心经》等内典,以及声明、修辞、声律、戏剧等所有大小明处皆有听闻,并达究竟,获无碍辩才。尊者通雪域各大教派之殊胜教法,对各路密法不存门户之见。对智者三事喜生无碍之心。于是,尊者于雪域巡回辩经,无往而不胜。人称其为“桑耶龙芒哇”(bSam yas lung mang ba,意为桑耶通众经教者),或称“龙青饶绛巴”,意为广通经义者。(4)
作为甯玛派喇嘛,龙青巴尊者对旧派密法自然用心最多,成就最大。他曾随膽八巴(Dan bag pa)、阿阇黎童义成(gZhon nu don grub)、醉者亭玛哇(Myos pa'i mthing ma ba)及觉称(Sangs rgyas grags pa)等上师听闻经、幻、心三部要典等《宁玛十万续》要诀,其用心之专一若幼蜂沉醉于蜂蜜醍醐之中。年二十九,得遇甯玛巴大圆满法祖师持明童王(rNying ma rigs'dzin Kumaraja.1266- 1343),於其座前学法两年,受赐《大圆满秘密心髄(rDzogs chen po gsang ba snying thig)之灌顶、导引及教授,以及《大圆胜会三部续》(rDzogs chen sde gsum gyi rgyud)之经教、口诀等,成为其当之无愧的衣钵传人。年三十一,龙青巴尊者往涅普休瑟(sNye phu'i shug gseb)广转法轮,说秘密心髓法。年三十二,复往白顶雪山乌杖那宗之云光林(Gang ri thod dkar O rgyan rdzong'od zer sprin gyi skyed mos tshal)建阿兰若。随后,又往门蚌塘(Mon bum tang)建立僧伽,造寺院解脱洲(Thar pa gling)。一时为高僧大德、王公贵族所重,故佛事隆盛、供养无算。是为宁玛派教法在今不丹境内弘传之始。
龙青巴尊者在达到闻、思之极顶後,常遁迹山林、幽禁独修,最后得证光明身,达到大圆满心体见地之究竟。据称尊者三十二岁时,修大圆满入甚深止观,定中面见莲花生大师及智慧海,获授灌顶及口诀传承,即空行心髓之教授,遂尽得宁玛派大圆满两部心髓之传承。尊者修行处遍布雪域,无远弗届,著名的有:桑耶青普、乌仗那宗、神山岩(IHa ri brag)、爪普(Gra phu)、休瑟、白顶雪山、雪堆提珠(gZhu stod ti sgro)、耶尔巴(Yer pa)、雅剌香波、蚌塘、绛布班吉格定(skyam bu dpal gyi dge sdings)、贡布山之拉瓦陇(Gong po ri'i gla ba lung)、工布札贡噶普(Kong po rtsa gong gi phu)等等。此外,像南方主巴(1Ho'brog)、乌夭(dBu gyor)、门域等边荒之地也成了他修行、怖道的炼洞及道场,尽管尊者淡泊功名,但其令誉若“圣识一切法主”、“语自在”、“无垢光”等仍不迳而走,传遍雪域。
龙青巴尊者一生著述宏富,造大小乘及金刚乘等共通与不共通之论达九十八部之多,另有专门的内论百二十八部,秘密了义论二百六十三部。其中最著名的有《龙青七藏》(Klong chen mdzod bdun)、《四部心髄》(sNying thig ya bzhi)、《三休息》(Ngal gso skor gsum)、《三自解脱》(Rang grol skor gsum)等。其中《龙青七藏》指的是:《宗轮藏》(Crub mtha‘mdzod)、《妙乘藏》(Theg mchog mdzod)、《如意藏》(Yid bzhin mdzod)、《口诀藏》(Man ngag mdzod)、《法界藏》 (Chos dbyings mdzod)、《本性藏》(gNas lugs mdzod)及《句义藏》(Tshig don mdzod)等七论;《四部心髄》指的是《空行心髄》(mKha''gro snying thig)、《无垢心髄》(Bi ma snying thig)、《上师心要》(Bla ma yang thig)、《空行心要》(mKha' 'gro yang tig)及《甚深心要》(Zab mo yang tig)等;《三休息》是《心性休息》(Sems nyi ngal gso)、《禅定休息》(bSam gtan ngal gso)、《虚幻休息》(sGyu ma ngal gso)及自释论(5);《三自解脱》指《心性自解脱》(Sems nyid rang grol)、《法性自解脱》(Chos nyid rang grol)、《平等性自解脱》(mNyam nyid rang grol)。
龙青巴上师是从阿底瑜伽之观点出发来解释《秘密藏续》的。他一共留下了三部专门解释《秘密藏续》的注疏,命名为《除暗三部》(mun sel skor gsum),分别是:
1、《略义无明除暗》(bsDus don ma rig mun sel ba,长14页,分析《秘密藏续》之科判;
2、《总义意语除暗》(sPyi don yid bka'mun pa sel ba),长89页,分析佛教与非佛教教义的范围及结构;
3、《文义十方除暗》(gZhung don phyogs bcu mun pa sel ba),长313页,先介绍《秘密藏续》各品内容,然後对其金刚偈作详细的行间注。通常所言龙青巴造《秘密藏续》释论即是指他的这部《文义十方除暗》。
此外,龙青巴尊者尚有《教法源流宝藏·作明正法之光》(Chos‘byung rin po che'igter mdzod bstan pa gsal bar byed pa'i nyi'od)、《法行道次第论》(Chos spyod lam gyi rim pa)、《起死回生之回向宝鬘》(Shi gson gyi bsngo ba rin chen phreng ba)等名著传世。《教法源流宝藏》是继夏鲁派大师布敦宝成(Bu ston Rin chen grub,1290-1364)之名著《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之后又一部著名的教法源六类史著,通常被译名为《龙青教法源流》。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印度佛教史及佛教于西藏传播,特别是前弘期佛教各种显、密教法於西藏传播的历史。对吐蕃王国时期,西藏佛经翻译的历史记载尤详。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旧派密咒是否存在於印度,对有人提出《秘密藏续》有四条邪误,所以是伪经的说法逐条予以驳斥。(6)
(1)编者按,宁玛派教法分外、内、密三层意趣来解释一切经、续、论,是故可以视为《宝疏》及《十方除暗》所说者为《秘密藏续》之密义。
(2)Dudjom Rinpoche上揭书,页707。
(3)199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文版《遍智龙青绕绛传》(Kun mkhyen klong chen rab'byams kyi rnam thar bzhuga)一书,将福胜法成(bSod nams chos'grub mchog)著《遍智龙青绕绛传·三种信之津梁》(Dad pa gsum gyi'jug ngogs)与法称贤父之子胜妙(Chos grags bzang po pha yi bu mchog dam pa)著《遍智无垢光传·见即具利》(Kunmkhyen dri med'od zer gyi rnam thar mthong ba don ldan)两种传记合成一书出版。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详细的龙青巴尊者传。另可参见敦珠法王书,The Nyingma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Its Fundamentals and History,translated & edited by CDorje & M Kapstein,Longdon 1987.Book 2,Pt 4,pp.238-277。
(4)按照土观上师的说法,饶绛巴作为一个称号是萨迦派上师大慈饶绛巴佛增(Byams chen rab'byams pa sanga rgyas'phel)在世时创立并立为制度的。《土观宗派源流》,页187。饶绛巴后为格鲁派寺院所赠格西学位之第一等者的称号。
(5)详见龙青巴造论、谈锡永译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导引》,香港:密乘佛学会,1996年,页3-6。
(6)《龙青教法源流》近有两种版本传世,一种是敦珠桑耶(Dodrup Sangyey lama,义成佛)上师版,1976年于德里出版;一种是拉萨版,1991年作为雪域文库丛书第十七号由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近世有学者怀疑此书作者并非龙青巴上师本人,而是他的或转弟子世,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见Dan Martin,Tibetan Histories:A Bibliography of Tibetan-Language Historical Works,London:Srindia Publications,1997,pp 58-59。
十 宿氏派传承与宁玛派僧伽的建立
宁玛派旧派密咒最初的传播乃父子相承、口耳相传,虽有若干法门分散的传承,但不仅没有寺院僧伽组织,也没有形成为一套成系统的密教教义。直到十—世纪有所谓三宿氏出,甯玛派才建立寺庙,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这三宿氏乃指三位来自宿氏(Zur)家族的宁玛派上师,第一位宿氏被人称为宿波且(Zur po che,意为大宿氏),本名释迦源(Shakya 'byung gnas,1002-1062),又称邬巴龙巴('U pa lung pa),来自康区之亚宗或赛摩。幼时从朗达魔灭佛後于西藏东南部维系戒律传承的大上师极明意(Bla chen dGong pa rab gsal)上师出家。後随其祖父宝海(Rin chen rgya mtsho)学习显密经续,包括幻网部诸续。随後,复从曲龙(Chos lung)之娘·智源(Nyang Ye-shes‘Byung gnaa)上师处获幻网及心部之要门,从虚空部上师处获《遍集明觉经》(mDo dgongs pa'dus pa)、《八卦疏》(Crel pa par khab)之要门从大圆满法之传承;由从娘·贞卓炯('Bre Khro chung)上师处得幻化网次第之要门。宿波且以其善将根本续与释论结合在—起而著称,他开始整理当时所流行的宁玛派典籍,首先确定一些根本密续,然後把其注疏,及其修法、仪轨等理出头绪,组成系统,以用于实修。从他开始,甯玛派始有教派规模。他曾多年住于香地之邬巴龙('Ug pa lung)地方,於此亲见四十二寂相本尊与五十八饮血忿怒本尊,并于此建庙。他曾说:“邬巴龙之土、石、山、岩于我皆是寂忿本尊之居处;而于本瑟摩之南峰,我常见五部佛。是故,我欲於此为寂相本尊建庙。”并许以按密宗传统造五部佛像,像之右画以幻网之寂相本尊像,像之左画以幻网之忿怒本尊像。
宿波且建邬巴龙寺时已有很多弟子追随左右,相传其中经常修定的弟子有一百零八位大瑜伽行者,其中以所谓“四顶峰”为最胜,他们是:见与义之顶峰小宿智称(Zur chung Shes rab grags)、解释《秘密藏续》之顶峰梅袅琼札(Me nyags Khyungs grags)、博学之顶峰尚·廓琼(Zhang'Gos chung)及修行之顶峰桑禅师智王(bZang sgom Shes rab rgyal po)。此四顶峰中又以宿波且的养子宿琼(小宿氏,1014-1074)最有名。
宿琼巴又称嘉沃巴(rGyal bo pa),本是行乞僧宿恭之子,父子二人行乞至宿波且处,遂为後者收养。宿琼巴随其养父学法多年,得益甚厚,但终因贫困而不能得到密法传授。宿波且遂令其与—富家寡母之女婚配,用他们的钱来学密法。学成之后,复将比母女遗弃。宿波且又令其讲经,曾有弟子三百人听其讲《遍集明觉经》。此後,他继其养父之后住持邬龙巴寺,广传包括《秘密藏续》在内的甯玛派远传经典传承诸法。以後,他将邬龙巴寺托付于他人管理,自己往嘉沃地方静修,于此间九个巉岩地修法十三年,故人称其为嘉沃巴。他於此地证得一切法皆金刚萨埵性,达大圆满境界,他亦曾谒见廓库巴天护上师,听他讲喜金刚法。后复于年若地方与四名显教上师辩论,四人同时向他问难,依然辩他不倒,结果四人都成了他的弟子。宿琼巴之名声随之响亮起来,随其学密法者日众,他也因此而变得十分富有,据称为当时一般佛教徒中最富有之人。
宿琼巴之弟子有四柱、八梁、十六椽、三十二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柱,他们是:心部之柱贡布之鸠敦释迦(Gung bu sKyo ston Shakye)、《遍集明觉经》之柱坤隆之阳铿上师(sKyong lung Yang kheng bla ma)、幻化网之柱曲巴之朗·释迦贤(Chu bar glang shakya bzang po)上师以及仪轨、修行方便之柱讷摩若之丹底觉沙(Nag mo re mDa'tig io shak)。
宿琼巴有子三人,女数人,均修甯玛派密法,且有成就。其中最著名、且继承其衣钵者为宿卓浦巴(Zur sGro phug pa,1074-1134)。卓浦巴,名释迦狮子,是宿琼巴尊者之幼子。出生之年,其父示寂,故由母舅抚养成人。年十五开始师从朗·释迦贤(gLan Sak.ya bzang po)上师学《秘密藏续》;年十九,因需管理众多的家财而无暇外出求学,遂将其父之号称四柱的四大弟子请回家中,请授甯玛派之经、幻、心三部密法之教授、仪轨、灌顶等,获宿氏家族传承的《秘密藏续》之完整的注疏传统。此後,卓浦巴又师从其他上师,获大圆满教法,遂成为名重一时之甯玛派大师。他於《秘密藏续》之成就从以下例子可见一斑:一次,当他於卓浦说法时,坐於一四周无靠背之法座上,众弟子从四方将其团团围住,而他恰似面问所有方向之听众。人们遂信其为金刚萨埵幻化网坛城主尊之化身。从此他便成了一位著名的化身佛。
尽管卓浦巴住世时,甯玛派的教法正受到天喇嘛智光、廓库巴天护等人激烈的批评,但卓浦巴尊者依然能传法收徒,招揽弟子达千余人之多。他在卓浦地方建新寺,据传冬、夏随其学法的弟子有五百余众,春、秋随其学法者也有三百余众。因卓浦巴精熟《秘密藏续》,从他又衍传出两支主流,一支在卫藏流传,另一支则在康区流传。
十一 宿氏派於卫藏的传承
在卫藏地区,卓浦巴的主要弟子有所谓四黑、四师及四祖等十二人,四黑中最胜者是节敦伽耶(ICe ston rGya nag),他精中观、量学等显宗经典,曾来卓浦与卓浦巴辩经获胜,卓浦巴遂将其所有教授悉数传予,成为上部宿氏传承系统之主要掌门。伽那自三十岁起随卓浦巴学法十一年,因其根器不凡,卓浦巴即赐其以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之根本续与修行要门。伽那的弟子中著名的有来自前藏的敦夏(sTon shak)及锡波(Zhig po),以及伽那的侄儿功德总持(Yon tan gzungs)等。
这支传承之次第为:
节敦伽那(ICe ston rGya nag)
功德总持(Yon tan gzungs)以及前藏人锡波(dBus pa Zhig po)
锡波甘露(Zhi po bDud rtsi)
达敦觉耶(rTa ston Joye)
达敦威光(rTa ston gZi brjid)达敦威光曾造《秘密藏续广注》,并编撰了此派传承之上师的传记。
此外,云敦金刚吉祥(gYung ston pa rDo rje dpal)於其所造《云注秘密藏续》 (gYung'grel)中,根据《秘密藏续八卦疏》所载,提出了一条不同的传承系统,其传承之上师先后为:
卓浦巴(sGro phug pa)
藏人金敦(Bying ston)及贡真人涅敦法狮子(sGong drings Nye ston Chos
kyi seng ge)
藏那光炽(gTsang nag'od'bar)
梅敦怙主(Mes ston mGon po)
宋喇嘛(Bla ma Srong)
释迦光法师(Shakya'od)
达那伏魔(rTa nag bdul'dul)
达释迦增(mDa'Shakya'phel)
宿慈氏狮子(Zur Byams pa seng ge)
云敦巴金刚吉祥(gYung ston pa rDo rje dpal)(1)
云敦巴乃学、修皆优之大德,其行传为新、旧两派所共许。其师尊宿·慧氏狮子(Zur Byams pa Seng ge)乃宿·太阳狮子(Zur Nyi ma Seng ge)之子,宿·释迦光(Pak shi Sak.ya'da)法师之曾孙。宿·慈氏狮子十五岁时,在邬巴龙寺随达释迦增(mDa'Sakya'Phel)学《秘密藏续》,两年后即自造《秘密藏续注》(rGyud kyo rnam bzhag)。他先后从节敦十万成就(Grub pa'bum)领受大圆满法及幻化网续部密法,复从拉打(La stod)之达敦威光(rTa ston gzi brid)获宿氏派传承之幻化网利益、能力及甚深三种灌顶及其他教法。慈氏狮子自己也有众多弟子,其中有十六人精《幻化网道大疏》(Mayajala-pathakrama)、《秘密藏续》及《秘密藏续八卦注》;他最著名的弟子是云敦金刚吉祥及达那卓玛瓦心成金刚(rTa na sGrol ma ba bSam grub rdo rje)。
云敦金刚吉祥(1284-365)乃朗聚(glan)家族人,通显、密经教,为第三世噶玛派活佛自生金刚(Rang byung rDo rje)之亲传弟子。但他亦习甯玛派教法,自宿·慈氏狮子处获其远传系之经、幻、心三部教法,造释论《吉祥秘密藏续义作明镜》(dPal gsang ba snying po'i rgyud don gsal byed me long)。此论于西藏甚受欢迎,其流行程度盖过早於它问世的其他各种《秘密藏续》注释本。他于其所造释论中重新排列了《秘密藏续》第五品之次序,这成为後出大师如宿·法界自解(Zur Chos dbying rang grol)等人之研实的兴趣点。以後造《秘密藏续》释论的大师如虚空宝(Nam mkha'rin chen)、噶陀·善悲班智达(Kah thog dGe brtse Pandita)及不变利乐光明('Gyur med Phan bde'od zer)等皆深受其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宿氏传承的掌门中有多人曾任中原传法,并与元朝王室发生了关系。例如,释迦光曾托元朝的使者将他掘藏所得之关于长寿水仪轨的经书献给元世祖忽必烈。作为回报,忽必烈赐给他一个“八哈失”(Bagsi,意为法师)的称号。这个称号虽比不上萨迦派大师八思巴所获的帝师称号,但在当时也只有少数几位来自西藏的的高僧得享此殊荣。另一位著名的八哈失是噶玛派第二世活佛噶玛八哈失。(2)以后,云敦金刚吉祥上师又因其善咒术、精《时轮金刚》而受元成宗之邀进京,在元廷献金刚舞,受赐丰厚。随後,又奉成宗命赴内地求雨。另外,还有一位名觉称(Sangs rgyas grags)的甯玛派上师也曾进京谒见元帝,获赐大量十地。(3)
达那卓玛瓦心成金刚(rTa nag sGrol ma ba bSam grub rDo rje,1295-1376),来自达那新寺(rTa nag gnas gsar),师从宿·慈氏狮子学法,专擅幻化网。亦曾于朗聂蔡巴福怙(Glang Nya tshal pa bSod nams mgon po)处获灌顶。在其弟子中以宿·宏释迦源及觉宝(Sangs rgyas rin chen)父子为最胜,所谓“宿氏传规” (Zur brgyud)和“子传规”(sras brgyud)即分别出自此父子二人。
宿宏释迦源乃前面提到过的宿贤吉祥之子,五岁时,即不可思议地写出了一部解释《秘密藏续》的论典。他师从著名的梵文专家地贤慧(Sa bzang Mati)、云敦巴、妙音心成金刚('Jam dbyangs bsam grub rdo rje)等学显、密教法,特别是《幻化网》、《吉祥秘密藏续》、《秘密藏续八卦疏》等。他有得其所传宁玛派经、幻、心三部教法之徒众甚多,其中有名者有觉宝(Rin chen rgyal mtshan)及涅巴祥瑞(gNyel pa bDe legs pa)。
觉宝,全名觉宝胜幢祥贤(Sangs rgyas Rin chen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1350-1431),乃卓玛瓦成金刚之子,师从乃父及宿·宏释迦源学法,专精包括《秘密藏续》在内的幻化网部续典。年仅十四即能为他人灌顶,年四十,造《秘密藏续大疏》(gSang snying'grel chen)及《幻化网道善庄严注》(Lam bkod la rnam bzhag)。此外,他还著有《现观忿怒本尊广注》(Khro bo Ia mngon par rtogspargyaspa)、《处地仪轨广释》(gNas lung la'ang cho ga rgyas pa)。年七十,收西藏著名史家、《青史》作者廓译师童吉祥为徒,授其以《幻化网寂忿本尊灌顶》(sGyu'phrul zhi-khoo'i dbang)、《幻化网长寿灌顶》(sCyu‘phrul gyi tshe dbang),并为其讲解《秘密藏续》及其各种释论,根据其自造释论而对《幻网要门道庄严》(Man ngag rnam par bkod pa)作详细疏解,他还赐童吉祥以《内典明灯》(Khog gzhung gsal sgron)、《四十品幻化网》、《八十品幻化网》和《无上幻化网》之传规。
廓译师童吉祥('Cos Lotsawa gZhon nu dPal.1392-1481)是五世噶玛巴活佛、明封大宝法王如来(De bzhin gshegs pa)、俄·菩提吉祥(rNgog Byang chub dpal)及大班智达伐那若答那(Vanaratna)的弟子,他订正、重译了《妙吉祥根本续》(Manjusrinamasamgiri)及《秘密藏续》等其他续典。他於觉宝大师处获得远传经典之传规,成为宁玛派远传系之传人。他自称对旧译密咒宁玛派的传统有特殊的热忱,尚未为拒受正法之毒沾染,他的主要弟子是噶玛派黑帽系的第七世活佛法称海及噶玛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法称,後者是此派传承之掌门。
法称(Chos kyi Grags pa,1453-1525),乃哲雪康玛(Tre shod khang dmar)人,随廓译师童吉祥学新、旧密咒,然後将学得之教法悉数传予止贡派的宿·宝圆满(Rin chen phun tshogs)。宝圆满不仅精通以经、幻、心三部续典为主的远传沸说经典,而且也博闻与《八教》(bKa'brgyad)(28)、《四部明点》(sNying thig ya bzhi)(29)、《上下伏藏》(gTer kha gong'og)(30)等相关的伏藏。与阿里班禅莲花
(28)在伏藏中有按统一的八位观想本尊划分的不同的伏藏集,被称为八教。
(29)《四部心髄》共十三卷,收录大圆满法之要门(man ngag gi sde),由龙青巴上师编集
而成。它包括他所领受之印度和西藏之口传文本,即无垢心髄和空行心髄,和他自己
的伏藏,即上师精要(yang tig)、空行精要和甚深精要。
胜王(Padma dbang rgyal,1487-1543)(31)的传统一致,他的习惯也是以传承之经教打开中心之明点,然後用伏藏中的要门来庄严它们。自止贡宝圆满以下之传承为:
自解日月觉(Rang grol Nyi zla sangs rgyas)
寿自在宝觉(Tshe dbang nor rgyas,萨迦款氏家族之上师)
款敦富饶天成('Khon ston dpal'byor lhun grub,前者之子)
青敦富饶天成('Khon ston dPal'byor grub.1561-1637)早年随其父学习《秘密藏续》、幻化网部其他各种续典其释论,特别是云敦巴的著作及龙青巴尊者的《十方除暗》等。因其专擅幻化网续故,被人视为卓浦巴之化身。在其弟子中以札那(Brag na)掌教邬金持法(O rgyan bstan'dzin)及宿·法界自解(Chos dbying Rang grol)为主。前者曾根据云敦所著《秘密藏续》释论为该续前五品作注。款敦晚年,曾给在帕邦喀闭关的第五世达赖喇嘛授法。
宿庆·法界自解(Zur chen chos dbyings Rang grol,1604-1669)乃宿庆·童义成(Zur chen gZhon nu don grub)之子,宿氏家族的直系传人。於青敦富饶天成上师处,获得了结合《秘密藏续》、《秘密藏续八卦注》及云敦所作藏文释论之要门。他曾将富饶天成所讲《秘密藏续》前五品教法记录成文。1622年,他专学龙青巴上师之《十方除暗》。1624年,他在泽当寺(rTses thang)为金刚岩持明三世语自在(rDor brag Rig‘dzin III Ngag gi dBang po)及其他弟子讲述《秘密藏续》,建立起他自己的解释体系。其后,他又在噶陀寺给达剌莲花慧(sTag bla Padmamati)讲述龙青巴上师的《十方除暗》。莲花慧复将此口传经教传给了罗札松竺(IHo brag gSungs sprul),以保证此系传承宏传不绝。法界自解尊者晚年住贡颂(Gung thang),授秘密主事业天成(gSang bdag phrin las lhun grub)以《秘密藏续》之口传经教。达赖五世也曾授事业天成以与《秘密藏续》之《八卦疏》及与云敦巴之释论一致之口传。因此,远传经典系这支传承之次第如下:
宿·法界自解及五世达赖喇嘛
(30) 上下伏藏指分别由著名掘藏师娘若日光(Nyang ral Nyi ma'od zer,1136-1204)和古鲁
法自在(Gu ru Chos dbang,1212-1270)所发现的伏藏。
(31) 阿里班禅是远传教典系的重要传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掘藏师,相传伏藏《后经集持明
遍集之启请法部七品修法》)(bKa'dus phyi ma rig'dzin yongs'dus kyi chos skorgsol'debs
le'u bdun'isgrub thabs)即为其所发现。他自造之大论《三律仪定量论》(sDom gsum
rnam par nges pa'i bstan bcos),在甯玛派传统中影响甚巨。
秘密主事业天成
大译师法王持法(Lo chen Chos rgyal bstan'dzin)
从这个时期开始,此远传经典系注释传统得以毫无减缺地在中藏流传下来,此当首先归功由秘密主事业天成的两位儿子持明伏藏主洲(Rig‘dzin gter bdag gling pa即不变金刚'Gyur med rdo rje,1646-1714)和大译师法吉祥(Lo chen Dharmasri,1654-1717)。自法吉祥译师又传出几大支,强调经、幻、心三部。
注:
(1)这支传承系统也记载于《土观宗派源流》,页63-64。
(2)参见Leonard W J van der Kvijp Bagsi and Bagsi-sin Tibetan Historical,Biographical and Lexicographical Texts (在藏文历史、传记、字书类文献中的八哈失,CAJ 39/2,1995.PP.275-299
(3) 参见格西莲花寿(Pema Tsering),rNying ma pa Lamas Yuan Kaiserhof(《在元廷的甯玛派上师》),Proceedings of the Csoma de koros Memerial Symposium,Budapest 1978。
十二 噶陀康区传承
宿氏远传经典传承于康区的传播或可推遍照护大师於奥尔朵('O rdu)之大慈寺(Byams chen)翻译、宣讲日光狮子大师造《吉祥秘密藏续广注》 (Sriguhyagarbhatattvaviniscayavyanatika)为其开端。但真正使旧译密咒之教法在康区得到广泛传播的是噶陀巴善友如来(Kah thog pa Dam pa bde gshegs, 1122-1192)。
噶陀巴本名慧狮子(Shes rab seng ge),又名辩才无边(sPobs pa mtha' yas),乃噶举派帕木竹巴(Phang mo gru pa)大师的姨表兄弟,来自朵甘思六岗之一的博波岗(Bu'bur sgang)。早年随宿·卓浦巴之弟子赞敦众生怙主(Dzam ston'gro ba'i mgon po)学《秘密藏续》及心部诸续等,故当为卓浦巴之再传弟子。但五世达赖喇嘛在其《所闻书记》(gSang yig)中说,噶陀巴曾亲遇卓浦巴大师,是其亲灸弟子。噶陀巴也曾随吉祥自在(dPal gyi dbang phyug)学《内典明灯》 (khog gzhung gsal sgron )之释义。1159年,噶陀巴在其家乡位於金沙江畔的博波岗,今甘孜州德格南部地区和云南西部一带,一地形酷似梵文“噶”字的地方,建噶陀寺。此後便於此说法授受,向来自朵甘思、朵思麻各个地区的弟子按宿氏派传统讲授大圆满法、《秘密藏续》及其大小各种注疏,以及《妙吉祥文殊幻化网》('Jam dpal sgyu'phrul drva ba)等,为密咒教法在康区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寺受历代德格土司支持,寺主以转世相承。
宿氏派远传经典传承在康区的授受次第为:
噶陀巴善友如来
藏敦巴(gTsang ston pa)
十万慈氏(Byams pa'bum)
金厄芒普瓦十万福阴(sPyan snga Mang phu ba bSod nams'bum pa)
邬沃十万智(dBu'od Ye shes'bum)
菩提吉祥(Byang chub dpal ba)
福贤(bSod nams bzang po)
十万庆喜(Kun dga’bum pa)
自在吉祥(dBang phyug dpal ba)
十万智慧(Blo gros bum pa)
智慧狮子(Blo gros seng ge)
菩提智慧(Byang chub blo gros)
菩提狮子(Byang chub seng ge)
菩提胜幢(Byang chub rgyal mtshan)
贤哲智慧胜幢(mKhas grub Ye shes rgyal mtshan)
经、幻、心三部之远传系统在噶陀的传播发生于十四至十六世纪之间,即介乎邬巴龙寺昌盛与卫藏地区寺院中心兴起之间。在上述传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证兼具的智慧胜幢(Ye shes rgyal mtshan)大师。他是博波岗之土著,为菩提胜幢(Byang chub rgyal mtshan)与札沃十万法(8ra'o cos'bum)之弟子。他对无上密法于康区传播之主要贡献在于他重新整理《秘密藏续》根本续及其诸种注疏。他有多种著述存世,著名的有:
《寂忿本尊注》(Zhi khro'i'grel pa)
《秘密藏续之注疏、科判及略义》(gSang ba'i snying pa la'grel pa,sa bcad/ bsdus don)
《幻化网道庄严之释论及夹注》(Lam rnam bkod la ti ka dang mchan bu)
《八卦疏与甚深意明点夹注》(sPar khab dang thugs thig la mchan bu)
《三昧耶详论·明镜》(Dam tshig gsal bkra la'grel pa gsal ba'i me long)
《持寂忿本尊手印之方便书》(Zhi khro'i phyag rgya bcings thabs kyi yi ge)
《善友宝诸称总义注》(Dam pa rin po che'i theg pa spyi bcing gi'grel pa)
《会供轮详注》(Tshogs kyi'khor lo'i rnam bshad)
在贤哲智慧胜幢的弟子中有名喀瓦噶波瓦虚空海(Kha ba dkar po ba Nam mkha'rgya mtsho)者,也曾造《秘密藏续》与《幻化网道庄严》之释论。
十三 宿氏派远传经典传承于卫藏的复兴
十七、十八世纪,正当甯玛派远传经典传承于康区得到迅速发展时,它于卫藏地区的传播却渐趋式微。此时,有伏藏主洲及其兄弟大译师法吉祥出,挑起了在乌思藏教法之区重振远传经典派传承之重任。
持明伏藏主洲(Rig'dzin gTar bdag gling pa,1646-1713),本名莲花舞主不变金刚(Padma gar dbang'gyur med rdo rje),乃秘密主事业天成之子,生於今西藏札囊县(Gra nang)连结曲林(Dar rgyas Chos gling)。他所习教法涵盖包括幻化网续在内的所有现存的旧派密咒所传经典。据传,他十三岁时,即能背诵《秘密藏续》,并从其父亲那儿获得口传经教。其後,他不仅精通宿氏派传规,而且也通努、绒宋等派传规,对世尊明剑所著《续部定规》(bCom ldan ral gri'i spyi rnam)也有独到的研究。尤因对龙青巴尊者所造诸论有独到的研究,故获得了无碍辨智。
伏藏主洲于1676年於札囊建敏珠林寺(sMin grol gling),在此弘传三宿氏以来所传承之经典,重建起以经、幻、心三部为主的远传经典派传承,敏珠林寺与金刚岩寺齐名,是甯玛派在卫藏的两所主寺;金刚岩寺以弘传北藏为主,兼弘三宿氏以来所传经典,寺主以转世相承;敏珠林寺则以弘传南藏为主,也兼传三宿氏以来所传经典,寺主以父子或翁婿相承。(1)
远传经典派得以作为一个活的传统继续存在下去,与伏藏主洲及其传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曾传甯玛十万续之经教予五世达赖、其摄政觉海(Sangs rgyas rgya mtsho)及金刚岩寺第四世持明活佛莲花业(Padma phrin las)、大圆满莲花持明不变妙乘持法(rDzogs chen Padma rig'dzin'gyur med theg mchog btan 'dzin)、噶陀佛子福德赞(Kah thog rGyal sras bSod nams lde'u btsan)及其他众多来自康区与卫藏的弟子。他最亲近的弟子是他的弟弟大译师法吉祥及他的儿子莲花不变海(Padma'gyur med rgya mtsho)、沙布隆如意善成(Zhabs drung Yid bzhin legs grub)、大恩宝胜(Drin chen Rin chen rnam rgyal),以及他的女儿不变祥灯夫人(rJe btsun Mi'gyur dpal sgron)。
大译师法吉祥(Dharmasri,1654-1718)由五世达赖剃度出家,随其兄长伏藏主洲学习龙青巴尊者、绒宋班智达及其他宿氏派传承之大师的著作,获经、
幻、心三部及其根续《宁玛十万续》之完整经教。随後,他於敏珠林寺为该寺僧伽之六十名学僧说《秘密藏续》,先後八次授《幻化纲续寂忿本尊》之灌顶。为了使远传经典久为流传,法吉祥译师勤于造论,其全集达十八卷之多,其中有对《集经》及《幻化网》的注疏多部。特别是当他听其兄长结合《八卦疏》及云敦大师所作释论,口述其自己对《秘密藏续》之解释时,对《秘密藏续》之甚深精义有了透彻的理解,遂造论多卷,通称《幻化部文书》(sGyu'phrul skor gyi yig cha)。其中有两部即是根据远传经典派传承所造的对《秘密藏续》之权威注疏,它们是:《具吉祥秘密藏唯一真实续之王由幻化网总义理断之善说·秘密主言教》 (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yid nges pa'i rgyud kyi rgal po sgyu'phrul dra ba spyi don gyi sgo nas gtan la'babs par'byed pa'i legs bshad bdag zhal lung)与《具吉祥秘密藏续唯一真实续注·秘密主密意庄严》(dPal gsang ba'i sny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i rgyud kyi'grel pa gsang bdag dgongs rgyan)。前者称颂《秘密藏续》於整个宁玛派传统中的地位,後者则提供了对该续原偈文之解读。对其後一部著作现有其弟子邬金法增(O rgyan Chos'phel)所作造两部注疏存世,它们是:《吉祥秘密主密意庄严总义笔录·无上要门宝鬘》(dPal gsang bdag dgongs rgyan gyi spyi don yang gyi bshad pa'i zin bris bla ma'i man ngng tin chen phreng ba)和《具吉祥秘密藏唯一真实续之王秘密主密意庄严之略义及科判·珠鬘》(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i rgyud kyi rgyal po gsang bdag dgongs rgyan gyi bsdus don sa bcad nor bu'i phreng bd)。
敏珠林寺远传经典派传承之次第如下:
大译师法吉祥
佛子宝胜(rGyal sras Rin chen rnam rgyal)
大堪市邬金持法金刚(mKhan chen O rgyan bstan'dzin rdo rje)
赤钦业胜(Khri chen Phrin las rnam rgyal)
赤钦莲花胜王(Khri chen Padma dhang rgval)
赤钦觉庆喜(Khri chen Sangs rgyas kun dga')
经咒持法珠宝(mDo sngags bstan'dzin nor bu)
不变利乐光明('Gyur med phan bde'i'od zer)
摧魔无畏智金刚(bDud'joms'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
其中,不变利乐光明曾造《秘密藏续》释论,题为《甚深意开百门之钥匙》 (Zab don sgo brgya'byed pa'i lde'u mig)。不变利乐光明上师是当代著名甯玛派大师敦珠法王无畏智金刚尊者之上师,也是该传承系列中晚近之重要人物。
注:
(1)关于敏珠林寺的历史晚近有藏族学者教灯(bsTan pa'i sgron me)署《敏珠林寺志》 (O rgyan smin grol gling gi dkar chag)可供参考,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页1-387。十五、六世纪时,有掘藏师宝洲(Ratna gling pa)把前述“上部伏藏”和“下部伏藏”,加上他自己所掘伏藏汇刻在一起,是即所谓“南藏”;十六世纪初,加有一位掘藏师名持明具雕妙翅(Rig'dzin rgod kyi ldem'phrul can),乃后藏北部拉堆绛王室子弟,他曾将其所掘伏藏汇刻在一起,被称为“北藏”。
十四 远传经典传承於康区的广泛传播
自五世达赖时代起,远传经典派传承之教法于整个康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於平定准噶尔(Dzun gar pa)入侵之後,及于无畏洲('Jigs med gling pa)时代,宁玛派之主要活动中心事实上已东移至康区,源出於佛子宝胜及大德邬金持法的敏珠林系传承不仅於康区的噶陀寺(Kah thog)、白玉寺(dPalyul)、协庆寺(Zhe chen)、竹庆寺(rDzogs chen)等地,而且也于康区东部之甲绒(rGyal mo rong)及安多(A-mdo)的果洛(mGo log)等地得到广泛传播。於上述地区,经、幻、心三部之远传一直持续不衰,及至晚近。
噶陀金刚座寺自十二世纪开始就是宁玛派教法于康区的大本营,至十六世纪又为持明伏魔金刚及龙赛藏(Klong gsal snying po)两位大师开展。龙宝藏的弟子索南德乌赞(bSod nams lde'u btsan)于敏珠林寺的伏藏主洲尊者处得卫藏之传承,遂於噶陀寺重振释经传统。经由无垢护土怙主(Dri med zhing skyong mgon po)等索南德乌赞之历辈转世,以及持明寿命自在宝(Rig'dzin tshe dbang nor bu,1698-1755)及善悲班智达不变寿命自在妙成(dGe brtse pandita'Gyur med tshe dbang mchog grub)等上师的努力, 这一传承系统一直流传到晚近之二世噶陀司徒活佛普见法海(Kun gzigs Chos kyi rgya mtsho,1880-1925)、大堪布持明语自在贤吉祥(Rig'dzin Ngag dbang dpal bzang,1879-1941)、堪布具能 (mKhan po Nus ldan)、堪布具财(mkhan po'Byor ldan)及出世觉金刚(Bya bral sangs rgyas rdo rje)等上师。於这些传人中,善悲班智达(Kah thog dGe brtse pandita'Gyar med tshe dbang mchog grub)曾为宁玛派续部经典编目,并于1764年为《秘密藏续》作疏,题为《内密咒之道次第广疏·第二佛陀之密意庄严》 (gSang sngags nang gi lam rim rgya cher'grel pa sangs rgyas gnyis pa'i dgongs rgyan)。
竹庆寺,全称竹庆邬仗禅林(Khams'dzogs chen dgon pa O rgyan bsam gtan gling),是甯玛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内的著名寺庙之 一。1685年,高僧莲花持明(Padma Rig'dzin,1625-1697)经五世达赖授意来到康区一个名为茹丹昌(Ru dam skyid khram)的地方,在德格土司语自在吉祥(Ngag dbang bkra shis)支持下,建造了一个禅修中心,後世称竹庆寺。莲花持明大师在该寺首创依据梵本释论教学十三部经论之例,讲修显宗密乘以及其他学问之风,极一时之盛。各地甯玛派僧人纷纷来此求学,许多通人证士如著名的不败尊者等均由此出身,其声望甚至超过了前藏的金刚岩及敏珠林寺。该寺之住持位先由莲花持明上师之弟子大掘藏师日称(Nyi ma grags pa)、长老虚空光明(Nam mkha' 'od gsai)及协庆广大教幢(Zhe chen rab'byams bsTan pa'i rgyal mtshan)继承,此後则由日称之历辈转世,即二世竹庆活佛不变炒乘持教('Gyur med theg mchog bstan'dzin)、三世竹庆活佛、四世竹庆活佛不变虚空金刚('Gyur med mkha'rdo rje)、五世竹庆活佛教法金刚(Thub bstan chos kyi rdo rie)及六世竹庆活佛无畏菩提金刚('Jigs bral byang chub rdo rje)继承。该寺迁往印度后则由七世竹庆活佛住持。
于四世竹庆活佛在世时,有高僧名佛子利他无边(rGyal sras gZhan phan mtha'yas),或称众善先生(sKu zhabs dge mang)暂於竹庆寺建室利星哈 (Srisimha)札仓,并因敏珠林寺住持庆喜佛(Sangs rgyas kun dga)及巴珠活佛莲花自在胜(dPal sprul padma dbang rgyal)的请求,造总论包括幻网部在内的远传经典传承之纲要,长达十卷。其转世甲空堪布利他法相(rGya kong mkhan po gZhan phan chos kyi snang ba},即堪布他喜(mKhan po gZhan dga',1871- 1927),曾为包括《秘密藏续》在内的十三部经论作疏。他为《秘密藏续》所造释论题为《幻化网续之夹注·日月藏》(sGyu'phrul drva ba'i rgyud kyi mchan'grl nyi zla snying po),虽通常被认为是龙青巴上师所造《十方除暗》之夹注部分的重述,但于竹庆寺仍深受重视。
协庆寺,全称协庆二教兴隆洲(Zhe chen bsTan gnyis dar rgyas ghing),为竹庆寺僧、二世协庆饶绛活佛不变普贤尊胜('Gyur'med Kun bzang rnam rgyal)于1735年所建,位於竹庆寺东不远处。此寺规模远比不上竹庆寺,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有寺僧约百人,而竹庆寺有五、六百人。寺主以转世相承,有三世协庆饶绛活佛持明富海(Rig'dzin dpal'byor rgya mtsho,1771-1809)、四世协庆饶绛活佛不变威德尊胜('Gyur med mthu stohs rnam rgyal)、五世协庆饶绛活佛密咒持教(gSang sngags bstan'dzin)及摄政不变莲花尊胜(rGyal tshab'gyur med padmar rnam rgyal,1871-1927)等。(1)
白玉寺,全称白玉尊胜菩提洲(dPal yul rNam rgyal byang chub gling),位于今四川白玉县,创始人是持明普贤慧(Rig'dzin kun bzang shes rab),建于公元1665年。该寺所传教法由宁玛派及帕竹噶举派之玛仓支派合流而成,在显密教法传习方面与宁玛派其他寺院不同,以宝洲尊者(Ratna gling pa)之伏藏部为重。寺主也以转世相承,称噶玛再世(Karma yang srid),历代噶玛再世活佛均去德格噶玛噶举派司徒活佛之根本道场八邦寺受戒。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妙吉祥智慧自在('Jam dbyangs mkhyen brtse'i dbang po)及妙变洲(mChog'gyur gling pa)曾在白玉寺鼓励甲珠活佛莲花显密持教(rGya sprul Padma mdo sngags bstan'dzin)举办与远传经典派传承之现存二十七坛城有关的年度大修法会,後者于1857年在今青海省久冶县白玉乡建白玉寺子寺达塘显密讲修院(Dar thang mdo sngags bshad sgrub gling)。该寺在当地也以白玉寺著称,百年来发展迅速,乃川甘青边界地区一座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
白玉寺的传承系统现于印度南部由白玉莲花宝文殊成就慧(dPal yul Padma nor bu'jam dpal grub pa'i blo gros)之转世维持。现存远传经典派所传承之经论先由邬金显密法日尊者结集,由白玉寺以影印方式重印,约二十卷;後又由敦珠法王无畏智金刚在印度重印。敦珠法王刊本共有四十卷,题为《宁玛全经》 (rNying ma bka’ma rgyas po),其中前二十卷乃保持白玉寺影印版之内容和结构,自第二十至四十卷则为新编排进原典的注疏类文献。
妙吉祥智慧自在(1820-1892),本名莲花光明显密洲(Padma'od gsal mdo sngags gling pa),因出生於德格之德隆定阁,故又以宗萨智悲或定阁智悲知称。平生修学不断,所有新旧密乘、地伏藏、伏伏藏、意伏藏、随念、净相、耳传等七种应机,皆得具备;著有阐述甯玛、噶当、道果、噶玛噶举、香巴噶举、希解、金刚瑜伽、近修等八派修道教理,以及声明、诗韵、医方之书甚多。与文殊怙主工珠活佛('Jam mgon Kong sprul)及妙变洲(mChog'gyur gling pa)一道,妙吉祥智悲自在上师是远传经典派传承于康区再次兴盛的主要推动者。他于二十岁时,受敏珠林寺上师持明妙贤(Rig'dzin bzang po)上师剃度,正式出家为僧,并在萨迦派上师金刚宝(rDo rje rin chen)处受菩萨戒。其後三十余年间修学包括《秘密藏续》在内的一切显密经论及其注疏,得《甘珠尔》、《丹珠尔》及《十万甯玛续》之传承。特别是,他从协庆寺不变威德尊胜上师处获得有关《幻化网寂忿本尊》之教法及灌顶。
妙吉祥智悲上师最主要的弟子是局·不败尊胜('Ju Mi pham mam rgyal)上师、二世噶陀司徒活佛法海(1880-1925)、阿宗主巴(A'dzom brug pa,1865- 1926)、三世多竹千活佛无畏教日(rDa grub'Jigs med bstan pa'i nyi ma,1865-1926)、掘藏师福胜(bSod rgyal,1856-1926)、堪布普贤具样{Kun bzang dpal ldan)、白玉寺僧莲花宝文殊成就金刚(Padma nor bu'iam dpal grub pa'i rdo rje)、五世竹庆活佛教法金刚(Thub bstan chos kyi rdo rje)等。其中三世多竹千活佛曾为《秘密藏续》作疏,题为《吉祥秘密藏续总义略释·宝藏之钥匙》(dPal gsang ba'i snying po'i rgyud kyi spyi don nyung ngu'i ngag gi rnam par'byed pa rin chen mdzod kyi lde mig)。此书乃由多竹千活佛口授、掘藏师福胜笔录而成,侧重讨论密修《秘密藏续》之方便。于多竹千寺之秘密藏殿中,每逢冬季法会即有上师按远传经典系传承之释经传统开讲《秘密藏续》。
不败尊者(1846-1912)是继龙青巴尊者之后,甯玛派远传经典派中的另一位有名的大师。不败尊者全名文殊尊胜海('Jam dbyang rnam rgyal rgya mtsho),他出生于德格附近的阿曲丁琼,幼时随其父学习书写诵读,十二岁入甯玛派寺院密咒法林(gSang sngags chos gling)为僧,後赴拉萨入甘丹寺游学,一年後回德格,皈依妙吉祥智悲上师为根本上师,随其及大自在极喜金刚(dBang chen dgyes rab rdo rje)、巴珠活佛无畏法自在('Jigs med chos dbang)等大师学法,遂通大小五明及显密教法,特别是对工巧、医方与历算尤有慧解。随後,即以讲经、辩论和著述三途利益正法、有情。其常修处有噶摩达仓寺(dKar mo stag tshang dgon)、局茅蓬('Ju Ri khrod)、邓柯丁果茅蓬(IDan khog ding mgo ri khrod)等。年六十七于局茅蓬圆寂,故後世习称其为局·密彭大师。他留下著述共三十二卷,由其弟子噶陀司徒法海及巴珠活佛等整理、编排,于德格印经院木刻印行。其著作中有一部《十方除暗总义·光明藏》(sPyi don'od gsal snying po),是对龙青巴上师之名著《十方除暗》的注疏,它依绒宋与龙青巴二位尊者之无上密意,从见地、等持、行为、坛城、灌顶、三昧耶、修行、供养、事业及手印等密咒之十个方面来解释《秘密藏续》之真义。据传:当不败尊者造此论圆满时,密主护法阿仲玛於光明梦境中示现,以身供养,发誓怙佑。次日,不败尊者造内外祈供密主护法仪轨时,复有格萨尔王亲现,发誓与不败尊者如影随身,不相分离。藏地有名的护法拉登亦于此时亲手供奉大小如瓶之黄金,尊者用此一半为大召寺释迦佛尊容贴金,另一半於拉萨大祈愿法会时,供养十方常住现前僧众。
注:
(1)参见蒲文成主编·《甘青藏传佛教寺院》,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页294-295。
十五 《秘密藏续》之近传伏藏传承
除了远传的经典传承外,旧密法要之传承还有近传伏藏传承。按宁玛派的传统,莲花生大师其他少数具德相之大师,为了教化未来众生,将很多修习共与不共两种悉地的教授作为伏藏埋藏,大力加持,令不失坏,付于守藏护法掌管,并发净愿,愿此法得遇有宿缘之化机。若到取藏之时,则先示现取藏之预兆,由谁得此藏,则应将掘藏者的名号氏族、容貌等记在取藏的简扎上。若时、地与掘藏师一切缘会具备,则可将此藏取出,以之普传有缘,称为伏藏法 (gTer ma)。伏藏之法,天竺自古有之,藏地其他宗派中也屡见不鲜。伏藏法存在之理论根据可见诸许多正法经典中,其主要理由在於远传经典传承之活力必然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衰退,因此,旧译经典之纯洁性只有在近传(nye brgyud)之伏藏中重新获取。每一代人只有在其重新发现的伏藏中得到更直接的影响。因为伏藏是在近传中获得,其发现者比任何旧密大师更接近教法之源头,所以由他们传播的伏藏法比师徒相承的远传教法更为殊胜。(1)
伏藏法按其被发现的不同方式分成地藏(sa gter)、密意藏(dgongs gler)、净相藏(dag snang)及随念藏(rje dran gyi gter),或称极密藏(yang gter)。地藏通常指的是由后世掘藏师在地底下、佛像内或院墙中发现的文献,而密意藏则指被隐埋在某人意识中被发现之伏藏。由於宿住之随念,菩萨或可在野兽之声音中,或在五支中听到法音。佛与菩萨也常常在得道者之梦境及净相中示现,并授之以特殊的教法。所谓净相藏与随念藏,亦被称为甚深净相传承,即是指已得道者在入定时面见本尊,由本尊亲口所说教授,祖祖相承之伏藏法。这类传承虽也见於他派,但以旧密传承中为最普遍。它甚至被藏族宗教史家单列为区别于远传之经典传承、近传之伏藏传承之外的第三种传承。(2)
西藏之伏藏法的根源通常主要归结于莲花生大师。虽然除了莲花生大师外,还有赤松德赞赞普、无垢友、遍照护、努·佛智、虚空藏、聂·阇那古玛罗、纳南·金刚伏魔、尼洋班·等持妙贤等大师也都被认为是伏藏的掩埋者,後世的掘藏师也分别是他们的转世,但直至著名的掘藏师尼洋若·日明(Nyang ral Nyi ma'od zer.1124-1192)时,莲花生大师与他的西藏明妃智慧海(Ye shes mtsho rgyal)佛母则已被认为是西藏伏藏法之主要来源。据传莲花生大师将众多
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的教法传给了智慧海佛母,後者将它们重新组合成象征五部佛的五种黄卷,隐藏在不同的伏藏库中,留待被俊世发现。当然严格说来,莲花生大师在此扮演的也不过是一个中间人角色,因为伏藏本身最初是诸佛密意传承(rGyal ba'i dgongs brgyud),是由本初佛于本初净土中传承的;其次是所谓持明表示传承(Rig'dzin brda brgrud),是密咒持明、即甯玛派之印度上师们以标帜相传的。旧密所有不共之特殊口诀的传承只以上师以记号、标帜指点介绍。再其次才是由莲花生大师於八世纪的吐蕃宫廷用语言传授,此被称为补特迦罗口耳传承(Gang zag snyan khung du brgyud)。具体说来,诸佛密意传承又经三传,即由法身佛普贤王如来父母於色究竟天之法界宫中将所有密意传于第六大金刚持,加持佛法大净瓶;第六大金刚持又亲将密意授予金刚萨埵,并赐加持;金刚萨埵将密意加持後传授给大持明俱生喜金刚 (dGa'rab rdo rje)。大持明俱生喜金刚乃印度金刚座西一邦国国王邬波罗札与王妃明光之女苏达玛公主之子,传说公主於一茅蓬修法时夜梦一白人将五佛种子字所饰宝瓶安其顶,於是受孕从左肋间生下一子。此小儿七岁时,即能难倒邬波罗札国王及国内著名的五百学者,故受众敬仰,得名惧生喜金刚。後去日光遍照山修禅三十二年,显种种神通,挫败外道无算。其後,复赴金刚座东北大寒林中修行,向诸空行母说法,并於此将佛说所有法藏、要诀传予弟子吉祥狮子($risimha)。吉祥狮子于此大寒林修持六百四十部大圆满续,历二十五载,修成正果。吉祥狮子复将密乘所有修持,及清净解脱之灌顶,尤其是所有自性大圆满法要阿底无上瑜伽等之修持作为具相宝瓶,赐予弟子无垢友、佛智光及莲花生三位大师,是为持明表示传承。所谓补特伽罗口耳传承者,乃指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父子与大译师焦若·龙幢等於莲花生大师座前听得普贤王如来之真意六百四十部大圆满续。因如是之法,小乘种姓无福享受,非但不悟,反遭毁谤,是故莲花生大师只能将其藏之名山,以利益未来浊世之众(3)。为准备隐埋伏藏又在一祈愿灌顶仪轨中传授伏藏法,在此其间特别委任某位弟子由其将来的转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重新发现这些伏藏。为此他特作所谓奉旨授记 (bka''bahs lung bstan),以确保这些伏藏由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被重新发现。然後,他任命护法去隐藏这些伏藏文书,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人物出现以前不为人发现。
甯玛派发现之伏藏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罗万象。十九世纪时,工珠活佛无边慧尊者(Kong sprul Blo gros mtha'yas)曾将其所见之佛教伏藏法汇编成集,名之为《伏藏宝库》(Rin chen gier mdzod),共一百十一卷。其中尚不包括像《玛尼全集》、《五部遗教》等伏藏法中属于历史类的著作,以及那些已经收录进《宁玛全续》中的伏藏及被归入要门部之阿底瑜伽类续典,可见状藏数量之多o(4)
若封伏藏作粗略的分类的话,则主要可分两大类:一是历史类,主要内容是雅陇王朝时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二是宗教类,包括教法和实修。第一类作品出现於十二至十四世纪,以前面提到的《玛尼全集》和《五部遗教》为典型代表。虽然书中保留有许多今已失传的古代文献中的一些段落,但更为神话、幻想的成分充斥,以致无法将它们当作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使用。这些伏藏的主要内容就是粉饰、神化雅陇王朝的历史,特别是对松赞干布等吐蕃赞普如何将佛法引入,并加以大力扶植的历史浪漫化、教条化。《玛尼全集》实际上就是记载松赞干布之种种弘化的传记,它用大量笔墨来证明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的转世。(5)
第二类宗教类作品之主题包括教义、修法和仪轨。这类作品占所有伏藏之大部。除了莲花生大师及一些掘藏师的传记以外,卷轶浩繁的《伏藏宝库》汇集的主要就是修法仪轨(grub thabs,sadhana)。一般说来,伏藏法主要是关於莲花生上师、大圆满及大悲心等三类文献,其中主要部分是《修部八教》、《遍集明觉经》及《金刚橛》部之经典。《伏藏宝库》之主要组织原则是旧译藏之内续三部,即摩诃瑜伽、阿努瑜伽及阿底瑜伽。其中摩诃瑜伽在三部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包括《伏藏宝库》之第三至第八十五卷;阿努瑜伽仅占八十五卷和八十六卷中的部分,阿底瑜伽则占第八十六至第九十一卷。摩诃瑜伽部诸尊被划分为上师、本尊和空行母三组,合称为三根本(rtsa gsum)。上师修法在《伏藏宝库》中占去十四卷,本尊修法占三十二卷,主要即是摩诃瑜伽之修部八教,空行母修法占五卷,其中包括一些佛母之修法。阿底瑜伽在实修时也用一些同样的本尊,但更重那些重心性之修行方法类伏藏。
在众多的掘藏师中,有事业洲尊者等掘藏大师发现了与百尊寂忿本尊(即四十二寂静相本尊及五十八忿怒相本尊)之坛城有关的伏藏法。而百尊寂忿本尊坛城即《秘密藏续》及幻化网部续典之坛城,所以《秘密藏续》实乃《寂忿密意自解脱甚深法》之主要源头。于是,修供寂忿本尊坛城法的传承也就与《秘密藏续》之传承息息相关。(6)
注:
(1)关於伏藏类文献的历史、内容、种类及其宗教意义参见Janat B Gyatso,"Drawn frum the Tibetan Treasury.The gTer ma Literature",Tibetan Literature,Studrs in Genre, Edited by Jose lgnacio Cabezon and Roger R.Jackson,Ithaca:Snow Lion.1996,PP.147- 169.
(2)参见《土观宗派源流》,页62-69。
(3)详见《甚深法寂忿密意自解题解》(Zab chos zhi khro dgongs pa rang grol gyi them byang),页27-40。
(4) 德国波昂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Peter Schwieger博士多年来从事对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所藏楚卜寺版《伏藏宝库》之编目、整理工作,至今已出版目录三册:Tibetische Handschriften und Blockdrucke,Teil 1O,11,12,Die mTshur-phu-Ausgabe der Sammlung Rin-chen gter-mdzod chen-mo,nach dem Exemplar der Orientabteilung,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Preussischer Kulturesitz Beschrieben von Peter Schwieger,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1990,1995,1999.
(5)参见Matthew Kapstein,“Remarks on the Mani Bka'bum and the Cult of Avalokitesvara in Tibet”,in Tibetan BuddhisM:Reason and Revelation.Ed. by Ronald M.Davidson and Steven D.Goodma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k Press,1991,pp.79-94
(6)参见Henk Blezer,kar gling Zhi khro,A Tantric Buddhist Concept,Leiden:Research School CNWS,School of Asian,African,and Amerindian Studies,1997,pp.39-93.
十六 伏藏师略传
为说明伏藏传承的历史,兹据工珠活佛《伏藏宝库》中所收《百名掘藏师传·大宝琉璃鬘饰》(gTer ston brgya rtsa'i rnam thar rin chen baidurya'phreng mdzes)一书的记载,对与《秘密藏续》有关的最著名的几位掘藏师之生平及其所掘伏藏作简单介绍。①雅尔结邬金洲(Yar rje O rgyal gling,1329-1367):
邬金洲传说为天子胜成王(lHa sras mchog grub rgyal po)之第七辈转世,藏历第五胜生之阴水猪年(1323)生于今西藏自治区札囊县名雅尔结的地方。家中素有密续渊源,故尤擅咒术、医方、历算等。年二十三,于桑耶寺之红塔发现伏藏法之标牌授记(kba byang),并于雅陇协札背後一个由莲花岩堆砌而成的希有水晶岩洞中发现了大量伏藏。此岩洞奉为莲花生大师作甘露药修仪轨之处,洞中有众寂忿本尊之天然石像,一尊佛陀之子罗怙罗像为其守卫。(1)邬金洲从这尊罗怙罗像的头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中,抽出了许多伏藏经典。其中自其头顶获属上师、大圆满、大悲三部的《寂忿本尊生起次第二教三轮》(bsKyed rim bla ma bstan gnyis skor gsum zhi drag)、《大悲莲花心随》(Thugs rje chen po padma shying thig)、《大圆满长寿仪轨》(rDzogs chen tshe grub)、《阿底、其底、仰底》等。复於此像之根部三顶中,获《本尊语集大法海》(Yi dam bka''dus chos kyi rgya mtsho chen po),百三十二节;自其咽喉部,获《寂忿佛语总集》(Zhi khro bka''dus)、《黑忿怒空行佛母》(mkha’'gro khros nag)、《黄门怙主之轮》(mGon pa ma ning gi skor):自其心间获《大莲花遗教》(Padma bka'yig thang yig chen mo);自其下部蛇尾中,获智慧怙主与其他许多本尊之续、修法及业集、医术、甚深护教教诫;自手部与蛇尾余部,获《损益业法》(Phan gnod kyi las thabs)及《工巧花饰》(bzo rig pa tra)(2)。
此外,邬金洲还在札玉工札(cra'i g.yu gong brag)获《密咒道次第广论》 (gSang sngags lam rim chen ma)、《莲花生略传》(Padma'i rnam that chung ba)、《息解遗教明义》(Zhi byed bka'chem don gsal)、《缘起精义集》(rTen'brel yang snying'dus pa)等伏藏法;又在桑耶寺之另一伏藏库获《五部遗教》,於宿喀多塔(3)中获《大悲智慧胜光》(Thugs rje chen po ye shes'od mchog)、《吉祥骑马怙主》,于温普达仓获《忿怒上师与护法之轮》(Curu drag po dang bstan srung skor),于札奇之札波奇获《阎王寿主之轮》(gShin rje tshe bdag gi skor)等伏藏法逾百卷,其中,仅佛语集部就约有三十卷。但因邬金洲无法将它们定于黄卷之上,故不得不将其再次作为伏藏隐埋起来。在他发现的伏藏中与《秘密藏续》有最直接关联的是《寂忿佛语总集》。
②事业洲(Karma gling pa,1376/7-1394/5)(4):
事业洲乃吐蕃王国时三大著名译师之一属庐氏龙幢(Cog ro Klu'i rgya] mtshan)之化身。约於藏历第六胜生年间(1327-1387)降生于达波(5)上部名克珠 (Dwags po gyi stod khyer grub)的地方,父名日月佛(Nyi zla sangs rgyas),享百二十五之高寿。事业洲善咒术,具无量功德,乃事业、神通无碍之大圣。年十五,因授记与缘起圆合,遂於达波之形若舞神的岗波达(6)山中获《寂忿尊密意自解脱》(Zhi khro dgongs pa rang grol)与《大悲莲花寂忿本尊》(Thugs rje chen po padma zhi khro)及其他岩藏法宝。他将《大悲莲花寂忿本尊》传给了他的所有十四位弟子,使其成为此法之传承上师。但仅将《寂忿尊密意自解脱》单传给他唯一的儿子日月法主(Nyi zla chos rje),并要求在三代以内必须是秘密单传。三代之後,才准由其第三代传人广为传播。由於与授记之妙印母缘起不合,事业洲即於发掘伏藏后不久圆寂。
事业洲的第三代传人虚空法海(Nam mkha'chos kyi rgya mtsho)即按其授记所言,将《寂忿密意自解脱》之法在卫、藏、康三区,特别是在南北康区,广为传播,其灌顶传承及教敕之系统一直延续至今。《寂忿尊密意自解脱》中的—部分,即《中有大闻解脱》(Bar do thos grol chen po)被译成英文,以所谓《西藏死亡书》(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闻名西方。(7)
③光明慧(Shes rab'od zer. 1518-1584)
光明慧习称为掘藏大师陈布('Breng po gter ston),乃大译师遍照护之转世。他发现了《莲花生遗教》及《寂忿本尊解点》(Grol tig zhi khro)。後一伏藏与《秘密藏续》相关,其修法在光明慧之本寺琼结白日寺('Phyong rgyas dpal ri,吉祥山寺)尤为流行。该寺位于琼结藏王墓後方,日窝德庆(Ri bo bde chen大乐山)寺之河东,全名吉祥山大乘洲,古名金刚成熟吉祥山(rDor smin dpal ri),原是甯玛派大寺,乃当地土司福力胜(bSod nams stobs rgyal)所建。但至智悲上师于十九世纪中後期造访此庙时,它已成为一座小庙。庙内尚有莲花生大师的替身像和其他佛宝。(8)
④持明彩虹藏('Ja'tshon snying po,1585-1656):
持明彩虹藏又名掘藏师余业洲(Las'phrog gling pa),或持咒尊者火燃黑吽 (Hum nag me'ber),一身以三个不同的名号著称,是一位有名的金刚持者。传说他是得莲花生大师嫡传、并得证无漏光身的一百零八位弟子中之胜妙者娘班定贤(Nyang ban Ting'dzin bzang po)的化身,他出生於藏历第十胜生之阴木鸡年(1585),出生地是工布的瓦茹南泽(1Ba ru gnam tshal),父名护法怙主,母名天明招弟(Nam laugs bu khrid)。自幼为教法熏习,三岁即能识字念咒,自十二至二十岁,习普通法,尤擅医方明,达贤者之顶。是时常在日常、净相与梦境中遇莲花生大师,遂决意脱离火宅,潜心佛法,在不败吉祥智上师座前出家,法名语自在自在法王。随上师听闻一切密咒经教、灌顶、引导和教授等,且时时潜修。後又随沙布隆宝庄严、主巴一切智和无比天境(mNyam med lha rtse)等上师学法,通显密新旧一切教法。并随无比天境上师受近圆戒。
彩虹藏尊者曾在淤泥的洞中修行十又七年,虽获许多有关伏藏之授记,但他不曾理会。当他念诵金刚手仪轨达一亿次时,再次出现令其掘藏之授记,遂在吉祥智上师鼓励下,于阳铁猴年(1620)一月十日开始掘藏,最初于一座铁合金妙翅鸟像内掘出佛母智慧海亲手写下的伏藏标牌授记。按此授记所示,他在札陇虹帐(Brag lung bom‘phrang)之铁门内,掘出《极深至宝总集》(Yang zab dkon mchog spyi'dus)等秘密伏藏,他的伏藏修行及秘密手印与之完全相合。随後,他渐次在工布布楚(Kong po bu chu)、称作绛真泽的大林地的入口、聂木神山、工帐根敦乃和乌茹夏拉康等地,掘出《大悲心》、《马头明王、亥明王如意宝》(rTa phag yid bzhin nor bu)、《寂忿了义藏》(Zhi khro nges don snying po)、《长寿仪轨霹雳金刚》(Tshc sgrub gnam lcags rdo rje)、《金刚卓洛》(rDo rje ro lod)、《吉祥怙主黄门轮》(dPal mgon ma ning skor)、《莲花净土路引》 (Padma dkod kyi gnas kyi lam yig)许多甚深伏藏法。其中有些如《至宝总集》等为秘密伏藏法,而大部分则是当众发掘的伏藏。
彩虹藏尊者享世寿七十又二,後人将其所掘伏藏汇编成集,名《六卷彩虹》 (Ja'tshon po drug)。其中《寂忿了义藏》与《秘密藏续》之传统最有关联。(9)
⑤伏魔金刚(bDud‘dul rdo rie,1615-1672)
持明伏魔金刚尊者据传乃大译师卓僧童('Brog ban Khye'u chung)之化身,於藏历第十胜生之阴木兔年(1615)出生于康区德格名额普囊(Ngiilpunang)谷之山阴,父亲属岭氏(Ling)家族,名龙树(Ludrup),行医为业;母亲名柏绿玛 (Poluma)。自幼随父从学,识文断字,兼习医道。六岁时,即显现许多净相,居吉祥天成顶法苑,顶礼持明具雕翎之化身、德格成道者庆喜海上师,得法号庆喜福法圣。先闻思修萨迦派教法,后随导师宝幢习大圆满法,得开证悟之门。复赴前藏学法,於娘布遇大德吉祥长寿,听闻许多解脱之诫。後於札噶拉曲弃食,仅以避谷卫为生,炼通甚深道风脉明点之瑜伽。其後,往後藏萨迦鄂尔派寺院学道果法,回程过邦日(Bang ri)顶礼彩虹藏尊者,圆满与闻以尊者自家甚深伏藏法为主之灌顶、引导及要诀。后往波密,於玉海宫(Pho brang g.yu mtsho)精进于修习宝洲之极密无上金刚橛时,梦中被诸空行母引往莲花生大师的净土铜色吉祥山,居此二十八日。莲师赐其圆满成熟灌顶及有关伏藏之授记。後往晋见吉祥邬金持教上师,请其释梦。后者大喜,献其以丰盛之供养,并封其为金刚上师。
伏金刚尊者发掘甚深伏藏之始,与落入其手之伏藏标牌授记相合,年二十九,他以具种莲花喜为其业印,在玉海宝岩取出标牌授记,於波密东河大乐秘密洞中,取出《妙法密意遍集轮》(Dam chos dgongs pa yongs'dus kyi skor)。按尊者自己的说法,此藏是他所有掘藏中最为根本的一部,以后所掘伏藏不过是它的补充而已。随后,他渐次在擦瓦卓札掘出《妙法化身精义》(Dam chos sprul sku'i snying thig)及其护法刹土神之仪轨,于波日达宗掘出《甚深义秘密精义》 (Zab don gsang ba snying thig)、《吉祥胜乐四臂护法轮》(dPal bde mchog dka’ srung phyang bzhi pa'i skor)等,于波日协结洋钟掘出《无量寿、黑茹迦及金刚橛三身精义及其护法翳迦杂谛与自生佛母轮》(sNying thig tshe yang phur gsum dang srung ma ekajati rang byung rgyal mo'i skor),复於波密东河北岸岩石中掘出《密处莲花刹土圣迹志》(sBas yul pad mo bkod pa'i gnas yig),复于康区德格境内掘得《红、黑、畏三本尊轮》(Yi dam dmar nag ejigs gsum gyi skor);但除了《寂静妙吉祥文殊修法轮》('Jam dpal zhi sgrub kyi skor)外,他都末予抉择。
此外,经伏魔金刚尊者之手在西藏各地掘出的伏藏还有《吉祥四面怙主及大天修轮》(dPal mgon gdong bzhi pa dang lha chen sgrub skor)、《持明上师聚》 (Bla ma rig'dzin'dus pa)、《长寿仪轨火热红霞》(Tshe sgrub tsha ba dmar thag)、《护法尚论与蚌若之轮》(bKa’srung zhang blon dang spom ra'i skor)、《耳传顶饰如意宝轮》(sNyan brgyud gtsug rgyan yid bzhin nor bu'i skor),对这些伏藏法他同样未作抉择。
特刷值得一提的是,有行者名具念珠者在波密之南佳巴瓦(gNam lcags'bar ba 火燃霹雳)山中取出《幻化网寂忿本尊》、《修部八教》及其护法轮,于若扎的石塔中取出《吉祥骑马怙主轮》(dPal mgon stag zhon skor)等伏藏,并将它们交到了摧魔尊者的手中。这部名为《幻化网寂忿本尊》的伏藏于藏地《秘密藏续》之传承意义重大。
伏魔尊者晚年以位于波密西部之德庆堂(bDe chen thang)及玉日岗果(g.Yu ri sgang'go)二寺为根本道场,并在康区各甯玛派丛林巡游示教,广宏密法。藏历阳水鼠年(1672)往生莲花光明大宫,享世寿五十八。
⑥天法不动金刚(gNam chos Mi'gyur rdo rje,十七世纪时人)
他发现的伏藏达二十三卷之多,多为净相传承。据说自十二岁至其二十四岁时圆寂为止,他於净相中得到十五卷伏藏法,被称为《天法》(gNam chos),其中著名的有《寂忿天法》(gNam chos zhi khro)。
⑦殊胜洲(mChog gyur gling pa.1829-1870)
殊胜洲尊者全名殊胜大乐断灭洲(mChog gyur bde chen zhig po gling pa),传说为吉祥天子木迪赞普、亦名智慧游戏者之化身。藏历第十四胜生阴土牛年(1829)出生于西康南部与叶尔堆相连的一个名宫德札囊地方。其父名莲花自在,其母名长寿福海。自幼灵异,显现希有正行,识文作颂,了无碍艰,人称持教宝。後随八世巴俄祖拉法王、止贡妙变上师、八邦寺堪布司徒莲花作画自在等著名大师学习各派教法。自文殊怙主工珠活佛处获得了甯玛派之大部分教法传统,包括幻化网之寂忿本尊修法。他与妙吉祥智慧自在二人都兼具关於经、幻、心三部之远传和伏藏、净相传承之七种传承(bka'bahs bdun)。这七种传承分别是:佛语传、地藏传、极密藏传、密意藏传、随念藏传、净相传及耳闻传。他所发现的众多伏藏如《妙洲伏藏法》(mChog gling gier chos)等,共达三十卷之多。其中,有在十万空行宗发现的《大悲莲花幻化网》(Thugs rje chen po padma sgyu'phrul drwa ba),此伏藏法说远传经典传承之义理结构及名相。
⑧妙吉祥智慧自在('Jam dbyangs mkhyen brtse'i dbang po)
妙吉祥智悲自在,又名莲花光明显密洲,为大班智达无垢友与法王赤松德赞之双运幻变、佛子天主纯净掘藏师(rGyal sras lha rie gter ston rkyang pa)的第十三辈转世。藏历十四胜生之铁龙年(1820)出生於西康德格,父为内氏仲钦大宝胜王,母是蒙古女福海。自幼以自己为大乘之种,时以出家为念。年二十一,由邬金敏珠林寺堪布持明现上师授近圆戒,随後十三年间,他师从萨迦派上师金刚大宝等一百五十位上师修习大、小乘及显、密教法,遂通大小五明,精各派教法要义。对《幻化秘密藏》和《时轮》、《胜乐》、〈密集〉等续典及其释论,如《佛宝甘珠尔》、《宁玛十万续》、《丹珠尔》等都毫无偏见地通习无余。
妙吉祥智悲自在具经、幻、心三部之远传及伏藏、净相传承之七种传承,曾掘出众多伏藏法,其中与《秘密藏续》直接相关的有在司峨韵措湖发现的《三根幻化网轮》(rTsa gsum sgyu'phrul drwa ba'i skor)。此外,当他在宗雪德协度巴时,曾在净相中游商羯罗矩砣塔,受到莲花生大师之八位化身的灌顶及关於《修部八教》、《幻化寂忿本尊》之教敕。
注:
(1)据智悲上师《卫藏圣迹志》记载:“[于雅陇]北部山岭上有最驰名的雅陇协吉礼浦(水晶岩洞)大修道处。修道处中心有莲花生的真身替代像,是开口显过圣的神像。其他天然生成的神像还很多。协札山下面不远的地方有村吉拉康(mTshan brgyad lha khang八相神殿)、乃提拉章宫(gNas mthil bla brang中央官)等,内中有莲师的替身像,日光法衣、还有禅仗等内供佛宝甚多。在巧策拉喀(Phyag'tshal la kha礼拜山口)山口有特别殊胜的弃尸场和大宝塔,离尸场不远处有佛母意希措结(智慧胜海)的修道秘密窟。山左边的背后有邬坚林巴(邬仗洲)取伏藏的地方,名白玛协浦 (padma shel phug 莲花水晶洞),但距离比较远点。”见智悲自在箸,刘立十、谢建君译,刘立千校,《卫藏道场圣迹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藏文史料译文集》·1985,页16。加参AIfonsa Ferrari,mK'yen Brtse's Cuide to the Holy Piaces of Central Tibet Roma,IsMEO,1958,p.n.271-277.
(2)此经已佚,但在妙吉祥智悲自在之《佛语总集总略藏》(bKa"dus snying po mdor bsdud skor)中仍可见其全貌。见《伏藏宝库》,卷23,页209-429。
(3)宿喀多位于桑耶寺附近,自桑耶逆雅鲁藏布江往上游走便到宿喀。此地最希有的圣迹是象征五部如来的大佛塔。见刘立千译《卫藏道场圣迹志》,页11:Ferrari上揭书,p.n.161。
(4) 迄今为止,未有事业洲之传记面世,仅在《甚深寂忿密意自解之题记》(Zab chos zhi khros dgongs pa rang grol gyi them byang)中有关於事业洲之出处、授记、所掘伏藏及其传承的简单记载。事业洲之简传另见敦珠法王书,页800-801。关於事业洲的生平,特别是生卒年代的考证见谈锡永为《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深法?六中有圆满次第导引》所撰导论:沈卫荣《伏藏师恶业洲及〈寂忿密意自解脱深法〉研究》。
(5)关于达布之地望见《卫藏道场圣迹志》,页13;据译注者言,达布指今西藏自治区桑日县以东的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沿岸一带地区,包括今加查、古如朗加、朗、金东等县。
(6)此aGam po gdar gyi ri疑即为位于沃卡达孜与达布之间的圣山达拉岗波山(Dwags la sgam po)。达拉山在今加查县境内,岗波又为寺庙名,乃噶举派达布系的最大道场,由达布拉结建成于1121年。
(7)关于西藏死书及其在西方的流布和影响见Donald S.Lopez,Jr,《香格里拉的囚徒》 (Prisoners of Shangri-La).Chicago:The Univeraity of Chicago Press,1998,pp,46-87; David Germano.《死亡过程、死亡及其他时机》“Dying,Death,and Other Opportunitiesi,In Religions of Tibet in Practice.Ed.by Donald S.Lopez,Jr.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pp.458-493
(8)《卫藏道场圣迹志》,页18。
(9)详见珠法王上揭书,页809-812。
十七 对《秘密藏续》之摩诃瑜伽和阿底瑜伽的诠释
粗略言之,与《秘密藏续》相关的藏文释论可分成两类:一类将在远传经典系传承中的《秘密藏续》解释为摩诃瑜伽的典型代表;而另一类则将它当作果乘、阿底瑜伽、大圆满法来解释。如不败尊者在《光明藏》中所言,用于疏解此本续大义之法有两大传规,即共通广大说法与不共甚深说法。共通广大说法即是持明咒者之王、具吉祥宿氏家族之希有传承,此派将《秘密藏续》按照摩诃瑜伽自宗之传统来解释;而不共甚深说法即指绒宋班智达与龙青巴二位尊者之无上意趣,他们将《秘密藏续》解释为“摩诃瑜伽中的阿底部”,即最高部;从其根本言之,它与大圆满法三个分支中“阿底瑜伽的摩诃部”的密意相同,秘密大圆满中有三类教法:一说生圆无二心智自现之坛城,二说智於本性自显现为佛性,三说不依生圆心性本为无始佛性之自然表现。不败尊者认为《秘密藏续》所取为其中第一种说法。虽然这两种传规之究竟密意并无二致,但不败尊者在其自己的著作中取第二种传规,因为它具有甚深口诀之精要。
虽然这两种传规相互间并不对立、矛盾,但依然明确表明二者各自之侧重有细微的差别。用大译师法吉祥在《秘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的话说,摩诃瑜伽认定万法不过是现空无二之心性的殊胜显现,阿努瑜伽得证万法乃界智无二之心性的表现力,而阿底瑜伽了知一切法乃心性自显现,乃无始以来无生无灭之自然智。《秘密藏续》平等地显示生起、圆满次第,以及为阿底瑜伽之特征的自现心性与智的整合。事实上,《秘密藏续》包罗生起、圆满次第,及大圆满之种子,这表明在这些不同的传规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属共通广大传规之释论以出自远传经典系之论典为代表,它们是:
1、游戏金刚(Lilavajra)造,《大王续吉祥秘密藏疏》(Mahara
jatantrasriguhyagarbhanamatika),简称《八卦疏》。
2、佛密上师(Buddhaguhya)造,《差别注》(rNam dbye'grel)
3、云敦吉祥金刚(gYung ston rDo rje dpal)造,《吉祥秘密藏续义作明
镜》(dPal gsang ba'i snying po'i rgyud don gsal byed me long)
4、达那度母心成金刚(rTa nag sGrol ma ba bsam grub rdo rje)造,《纲
要》(Khog dbub)
5、 虚空宝(Nam mkha'i Rin chen)造,《秘密藏唯一真实续疏·续义作
明之灯如意宝》(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i rgyud
kyi'grel bshad rgyud don gsal bar byed pa'i sgron ma yid bzhin gyi
nor bu)
6、 曼陇巴不动金刚(sMan lung pa Mi bskyod rdo rje)造,《秘密藏疏及
总义》(gSang snying'grel pa dang spyi don)
7. 大译师法吉祥(Lo-chen Dharmasri)造,《秘密藏唯一真实续王幻化
网总义判定善说秘密主教授》(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de kho na
nyid nges pa'i rgyud kyi rgyal po sgyu'phrul dra ba syi don gyi sgo
nas gtan la'babs par'byed pa'i legs bshad gsang bdag zhel lung)
8、大译师法吉祥造,《秘密主密意饰》(gSang bdag dongs rgyan)
9、莲花不变海(Padma'Gyur med rgya mtsho)造,《闻总义证义》(sPyi
don mthong bas don rtogs)
1O、噶陀不变寿命自在妙成(Kah thog'Gyur med tshe dbang mchog
grab)造,《内密咒次第广释第二佛密意庄严》(gSangs sngags nang
gi lam rim rgya cher'grel pa sangs rgyas gnyis pa'i dgongs rgyan)
11、三世多竹千活佛无畏教日(rDo grub Ⅲ'Jigs med bstan pa'i nyi ma)
造,《吉祥秘密藏续总义简注·宝藏钥匙》(dPal gsang ba'i snying
po'i rgyud kyi spyi don nyung ngu'i ngag gis raam par'byed pa rin
chen mdzod kyi lde mig)
12、不变利乐光明('Gyur med Phan bde'i'od zer)造,《甚深义百门钥匙》
(Zab don sgon brgya'byed pa'i lde'u mig)
属第二类不共甚深传现之有释论有:
l、日光狮子(Suryaprabhasimha)造,《吉祥秘密藏广释》(dPal gsang
ba'i snying po rgya cher'grel pa)
2.莲花生(Padmasambhava)造,《口诀见鬘》(Man ngag lta phreng)
3、莲花生造,《广疏》(rNam bshad chen Po)
4、绒宋班智达(Rong zom pa.c.1lOO)造,《胜续秘密藏疏·宝疏论》
(rGyud rgyal gsang ba'i snying po'i'grel po dkon mchog'grel)
5、龙青巴(Klong chen pa)造,《除暗三论》(Mun sel skor gsum)
6、不败尊胜('Ju Mi pham rnam rgyal)造,《光明藏》(sPyi don'od gsal
snying po)
7、利他法相(gZhan phan chos kyi snang ba)造,《幻化网续注·日月藏论》
(sGyu'phrul drwa ba'i rgyud kyi mchan'grel nyi zla'i snying po)
不管是将《秘密藏续》解释为主流摩诃瑜伽,还是阿底瑜伽之根源,于甯玛派传统中,《秘密藏续》均被视为其根本大续。
按其跋所示,笔者本汉译所据藏文原版为西藏译师聂·阇耶古玛罗(sNvegs Jnanakumara)、玛阿阇黎宝胜及印度亲教师无垢友三人合作完成的译本,故当为前述《秘密藏续》的第三种译本。翻译时,笔者得益於C.Dorje未曾正式发表的博士论文The Guhyagarbhatantra and its XIVth Century Tibetan Commentary phyogs-bcu mun sel,Thesis presen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1987。该文中不仅有《秘密藏续》之英译文,而且还有Dorje博士利用见于《甘珠尔》、《宁玛十万续》、karma'i chos sgar木刻版、以及龙青巴尊者与大译师法吉祥所著释论中收录的现存各种《秘密藏续》版本,对该螬各种文本之歧异处所作的校勘。此二者都为笔者正确理解藏文之原意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此外,该文篇首的长篇导论中的部分内容有不少也为本导论所采用。在翻译过程中,谈鍚永上师不仅给笔者予以热情的鼓励和及时指导,而且还对部分译稿作了修正和润色。邵颂雄先生则自始至终对这项翻译工作的开展予以各种热情的鼓励和帮助,特别是在资料的收集上为笔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编者简介
谈鍚永,法号无畏金刚(Dorje 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於世。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
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於三十八岁时,得甯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to)。
早期佛学著述,收录於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近期著作多发表於《内明》杂志及《慧炬》杂志,并结集为《大中观论集》。通俗佛学著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
於一九九二年,与唯识大师罗时宪居士倡议出版《佛家经论导读丛书》,被推为主编,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鬘》、《潍摩诘経》、《楞伽経》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
於一九九五年,主编《甯玛派丛书》,逐步将藏文典籍翻译成汉文出版;於一九九九年,与八位国际学者倡议编辑《汉藏丛书》 (Sino-Tibetan Series),计划以英文出版。
所译经论,有《四法宝鬘》(龙青巴著)、《密续部总建立广释》 (克主杰著)、《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著)、《宝性论》(弥勒著,无著释),《辨法法性论》(弥勒著,世亲释)等。且据敦珠法王传授《大圆满心髓修习明灯》,注疏《大圆满禅定休息》。
於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甯玛派教法。
翻译者简介
沈卫荣,一九六二年生於江苏无锡。一九七九年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分别於一九八三年七月、一九八六年七月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後留校任教。自一九九O年三月入联邦德国波昂大学(Bonn University)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学习,攻读西藏学博土学位,并辅修比较宗教学与汉学。一九九八年六月获该大学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起,参与密乘佛学会汉译甯玛派经典计划。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至二OOO年六月为哈佛大学梵文印度研究系访问学者。出版有《一世达赖喇嘛传》 (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Leben und Bedeutung des ersten Dalai lama dCe'dun grub pa dpal bzang po (1391-1474)(Sant Augustin, 2000)等专著,以及有关西藏历史、宗教研究的论文三十多篇。
编译委员会主编:谈锡永
编译:释素闻 许明银 沈卫荣 许锡恩 邵颂雄
密乘佛学会简介
密乘佛学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两项任务——
第一,出版一套《佛家经论导读丛书》。
第二,出版一套《甯玛派丛书》。
这两项任务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佛家正法正见得以流传推广,让佛教徒以及对佛学有兴趣的人,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辅导,可以自行去研读佛家经论,即使仍有文字方面的障碍,最少亦能对经论理解,从而亲身体会内中法味,不受异端邪说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一笔出版基金,支持编写、翻译以及培训撰译人材,同时作为出版经费(包括计划捐赠五百套丛书予国内外佛教团体及各大图书馆)。在加拿大及香港、密乘佛学会已注册为非牟利认可慈善团体,一切捐助均可向当地税局申请在税款中扣免。
导人正信,请予支持推广,功德无量。 *香港地区
密乘佛学会有限公司
VAJRAYANA BUDDHISM ASSOCIATION LIMYIED
香港轩尼诗道359号十三字楼
13/FL,359 HENNESSY ROAD,HONG KONG *加重大地区
VAJRAYANA BUDDHISM ASSOCIATION OF TORON'I'O.
705 MIDDLEFIEL D ROAD.UNIT B212
SCARBOROUGH,ONTARIO,MIV 5H5 CANADA
VAJRAYANABUDDHISM ASSOCIATION OF VANCOUVER.
#200-8833 ODLIN CRESCENT,RICHMOND,
B.C.V6X 3Z7 CANADA.
《宁玛派丛书》出版书目
见部 出版日期
①《宝性论新译》 1996年12月
②《九乘次第论集》 1997年9月
③《甯玛派次第禅》 1998年12月
④《辨法法性论—世亲释论》 1999年10月
⑤《辨法法性论—不败释论》 2000年12月
⑥《幻化网密藏续释—光明藏》 2001年12月
修部
①《大圆满心性休息导引》 1996年9月
②《大圆满深慧心髓前行》 1997年11月
③《敦珠新宝藏前行赞颂》 1998年9月
④《六中有自解脱导引》 1999年12月
⑤《中有大闻解脱》 2000年12月
⑥《幻化网秘密藏续》 2001年12月
外编
①《大中观论集》 (上) (下) 1998年11月
②《正理滴论解义》 1999年4月
其余诸书将陆续出版。
甯玛派丛书·修部6书 名:《幻化网秘密藏续》译 者:沈卫荣出 版:密乘佛学会
香港轩尼诗道359鸭号十三字楼
电话:(852)2891—7706,2834-1582
传真:(852)2834-7461发 行: (香港地区,佛教慈慧服务中心
(台湾地区)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