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最第一

一人修佛果,二人修善缘,三人贪嗔因,故我自安住
 
通过修持静虑,能让我们的心安住,止息烦恼,成就世间禅定,进而积累福慧二资,渐次成就无上菩提。

《入行论》云:“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此身不坚固,散乱造诸恶,若不修禅定,死堕三恶趣。”

龙树菩萨在《菩提资粮论》中说:“众生诸烦恼,皆以乱心生,是故胜智者,旷修诸禅定。”

龙树菩萨在《发菩提心论》中讲过:“修禅定故,不受众恶,心常悦乐,是名自利。”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中云:“欲修无漏智,出离欲淤泥,灭除诸业障,禅定最第一。”

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据《金山寺志》记载,唐朝宰相裴休,他的儿子裴文德本是状元,被封为翰林。后来裴休送儿子出家,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剃度以后,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

有一天他挑水实在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他就想:“你们消得起我这个翰林挑水吗?”)回来时,灵佑禅师问他:“你今天说了什么话?”法海回答说:“没说什么。”

但灵佑禅师揭穿他的心思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他就没出声了。

断除对亲人的贪恋

从内在有情来说,如果贪恋自己的父母双亲、亲戚朋友、眷属仆人等内有情,进而随他们转,那么自心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入定。因此一定要远离与他们牵连的一切繁杂事,独自一人居于寂静的地方。

对内在有情断除贪恋的方法,如果广修,就是四种厌世法,倘若略修,就观修无常四际,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

我们应当这样思惟:凡是聚集均是离别的本性,比如父母、兄弟、夫妻、亲友甚至是与生俱来的身躯骨肉也终将各自分离。很多人对自己的亲人特别执著,不想分离,但是无常一现前,不想分离也要分离。

既然如此,那我们贪执无常的亲友又有什么用呢?这样思惟以后就应该恒时独自一人居住静处修习佛法。

独自一人修佛果,
道友二人修善缘,
三四以上贪嗔因,
故我独自而安住。

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弟子寂光大师,在跟随尊者学法之前,曾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有一次他要骑马过河,尊者也恰巧在河边,请求他带自己过去,但他并没有答应。

当他来到河中间时,却突然发现尊者脚不沾水地行在水面,先过了河。他不由地生起极大信心,来到尊者面前忏悔,还说要把自己的妹妹以及财物等供养尊者,但尊者并未接受。

其实,尊者头一天就做了一个梦,梦到空行母送来一位20岁上下的年轻人,说是他的心子,让他好好摄受。就这样,尊者摄受他以后,传授了修行教言,而他在尊者的面前发下了重誓:终生只着一衫布衣,不穿皮制靴子,永远不回家乡,永远不贮存超过两天的粮食。从此他依誓而行,成为尊者弟子中最能看破红尘的一位。

后来米拉日巴尊者圆寂以后,寂光大师在山洞中苦修至圆满境界,最终不舍肉身飞往空行刹土。寂光大师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他曾说过:“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以上贪嗔因,故我独自而安住。”三四个人在一起,肯定成为贪嗔的因,独自一个人能够好好地修行,成就佛果。当然初学者独自一个人修学比较困难,各方面因缘都不具足。

对那些在轮回中萍水相逢的无常亲友,不要抱持着贪恋不舍的态度,应断尽贪执。

虽然身体住在寂静处,也不寻求过多的生活用品等。

但是如果心一直被欲望左右,那就没办法做到专心入定,相续中也没办法生起真正的禅定境界。

所以,到了深山以后就要放弃妄念,一般来说需要去除所有的分别散乱。如果被五欲所束缚,到了寂静地也不会安心求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