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一章2014-04-11 01:36:34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这一章,很容易被文字迷惑而不知所以。
你们看第四十九章,讲的是纯善之德,别人对我很不好,我还要对别人很好。别人骗我很多次,我还是要相信他。
按网络俗语来讲就是:众生虐我千百遍,我待众生如初恋。
然后第五十章,讲纯阳不死,长生不死。
现在第五十一章,又开始讲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变化。
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前面道德经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这里又拿出来讲?
那我们就要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这个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东西,也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东西。
别人跟你说话,话不过三句,你就应该知道他到底是要讲什么,上下文必定是有联系的。
也即是说,这个第五十一章,是在解释,为什么纯善之德就可以达到纯阳不死长生不死的境地。
这一章,也就是佛教里面经常要讨论到的:心与物的关系。
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地藏菩萨说:法生故,种种心生。心生故,种种法生。
你们看南怀瑾老先生在讲楞严经和楞伽经的时候,常常抱怨佛陀为什么不把情器世间与形而上的意识之间的具体关系讲详细一些。
具体一些,比如说,地藏经: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所有的地狱里面,业道之器,基本上就是很坚硬的金属和石头,还有就是火焰。
 
众生的业力,招感而成地狱,无非是怎样痛苦怎样来,刀锯矛戳火烧,一直把人痛到晕死过去。
 
这个地狱众生的心,很刚强,就跟金属和石头一样,所以招感到这样的待遇。
 
火,有欲火,有嗔火,也是因此而招感,欲火招感寒冰地狱,嗔火招感高温火焰的烧烤。
 
也就是说,外界的情器世间,包括外界的物质与我们的身体,都是因为心造作的业力而形成的。
 
这一章讲道德生成天地万物,也就是这个意思。道类似于心的本体,德类似于心的造作。
 
比如佛教的业报经,就讲,因为世人偷盗的缘故,招感冰霜虫灾,令世间饥饿。
佛经里面说,一个人做恶业,那么这个恶业流布,令四天下全部的人都跟着遭殃。
大概相当于磁场,这个偷盗恶业的磁场,把整个地球都搞坏了,然后就招感灾祸,令世间人民饥饿。
多几个偷盗的,那简直是要命了,全国人民都跟着受穷。
当然,还有共业与不共业。共业就是别人对你的影响。不共业,就是你自己造作的。
比如业报经还说,以杀业的缘故,感召药草无力。这个有些人,明明是很好的药,他吃了就感觉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他的杀业,所以鬼神迷惑他的心神,让他感觉这个药没用,然后就不吃了。
如果大家都是杀业很重,那干脆就根本没有好药,连名字都听不到。天灾人祸把好的医药都摧毁掉。
百分之九十的杀业,都是因为钱财。
有钱就有极品美女,有钱就可以当大官。其他一些的根本也都还是钱财。
所以这个根本,对钱财的贪执,如果不根治,那么就好不起来。
你刚刚好一点,身体好就有钱了,别人抢你钱,骗你钱,你一怒,又想杀人。
所以说想要发大财也要努力学习道德: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因为道德本体的作用而达到纯善,心能转物,身化纯阳,长生不死,然后进一步讲解道德本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你们看道德经的节奏,都是这样,就跟音乐一样,走两步,回头看一看,再走两步,再回头看一看。
 
反复的在讲道德本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你把上下文的关系看清楚,这一章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然后具体的释文我就不写了,只解释2个字,亭之毒之,这个亭,就是亭子,夏天可以遮挡太阳,下雨可以躲雨,名词作动词用,也就是使人得到安乐,使万物得到安乐。
 
毒,这个是通假字,古人比较喜欢用通假字,象形字。通假字很多都是意通。
比如这个毒,我偷偷给你下毒,那么你就死定了。这个毒,就是定。
亭和毒用在一起,亭之毒之,这个就是说,道德的作用使万物都得到安定。
生成,养育,成长,安定,成熟。
这一章其余的我就懒得逐字逐句来讲,下面直接贴一段网上别人的讲解,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
【解释】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纷呈其形,情势使其如此。
   这是与现代系统理论的形态发生学相对应的观点(就“道”类比于“混沌”、“德”类比于“能量”、“势”类比于“势作用”而言)。老子认为在道化生万物的不确定过程中,万物纷纭各异不过是情势使然,它们都源于道而畜于德,形异形残都无妨其积德归道。
   (2)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是对一个慈母的从生育到扶养,最后则放子女于自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亭之即使之成长自立之义,毒之即使之成熟之义,养之覆之则是一种宽容的润养与庇护。一个慈母组成的家庭,一个慈母般的人君统治的社会,以及一个“天下母”莅临的宇宙就是老子设想的理想图象。
【译文】
   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纷呈其形,情势使其如此。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道之所受尊崇,德之所受珍重,并不是因为什么强制与逼迫,而是平常自然如此。所以,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自立、成熟,使万物都得到润养与庇护。生育它而不拘系自有,成就它而不执为仗恃,得尊重而不肆行主宰,这就叫做有了无限深厚的德。
【评析】
   本章是对道与德的存在地位及其典型范式的例示,也是对人群社会的统治者的别有深意的劝谕。老子劝导人君要以慈母德范治世,要宽容涵纳纷芸各异的各类存在,要谋求“莫之命而常自然”的尊贵。
   在老子道论中,“尊道”与“贵德”是一致的,但又是有所不同的。“尊道”是对最高理想典范的尊崇,这个理想典范有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贵德”是对有所得于道的珍惜,是对向理想典范的靠近的推重。“贵德”意味着行为者不论离道有多远,也不论进道之德境与道仍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他在向道靠进,就值得予以肯定。这是老子对不善者主张不弃不杀,对人君则循循以善诱的原因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