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2015/9/6 1:15:0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这一章的内容,如上前面其实已经讲过,但是很多人不修习禅定,无法明白,所以老子在这里又详细的讲解。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这一章,主要叙说的是,事物都是在不停的产生很微细的变化。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所有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是在 不停的产生很微细的变化。

三界之内,就没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佛说的无常。常,就是不变。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念念生灭,念念流注。所有的微观世界,都是在不停的做着很剧烈的运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静止的事物。

那么体现到现实世界,就是 不停的产生很微细的变化。

有什么感情或者事物能够永远不变的? 我相信是找不出来的。钻石的原子和电子也是无时无刻不都在做着剧烈运动,看起来好像亿年不变,其实每一秒钟都在变化。

只有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不会活得很痛苦。 该放手的必须放手,不该拿的不能拿。

一粒很小的种子,慢慢长成一个小芽,慢慢长成一个枝,再慢慢长成一棵小树,慢慢长成一棵大树。这其中的变化,都是在不停的微细运动。微细运动放大来看,就是剧烈运动。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很多东西,不是你长期浸淫的,你不可能能够拿到收获,就好比一颗种子不可能立刻变成一棵大树。所以说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什么不敢为?因为那个东西不是你的,你做不到那么微细。

比如树木只能自己生长,只能慢慢的生长。你不可能去代替它生长。拔苗助长,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微观的微细世界,如果不改变其根本的粒子结构,那么就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这一章的重点,也就是教导我们做事要从微细入手。不要试图去很粗略的改变事物的发展,那样是行不通的。 

比如一个居士在山上闭关修了六个月的大圆满无上心法,然后下山向别人炫耀自己快成佛了,因为大圆满就是六个月就可以成佛。

慈城罗珠堪布就跟他说:你修过前行没有?

那个居士说:没有修过。

 慈城罗珠堪布就说:你那六个月等于白费力气,一点用都没有。

为什么堪布会说他白费工夫?
因为没有修习前行,就无法进入微细的心识境界,更不用说打破心识了。连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见到主人。 

局面安定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维持。事情没有征兆的时候,很容易谋划。

比如你没有提防的时候,我很容易就一棍子把你打晕。这就是没有 征兆。如果有征兆,你有了提防,那么就很难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需要从很微细的地方入手,才能够成功。

成功,是从很微细的地方开始。衰败,也是从很微细的地方开始,很多东西,当你成功之后,就会忽略掉,认为它可有可无,实际上就是衰败的开始。如果微细心观察,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环紧扣一环,没有哪一步能够被省略。省略一步,就是自己找死。

怎样才能做到很微细的地步呢?就需要严格持戒,严格的每天修4座禅定,每座最少一个小时。

坐不住的人,可以练静站,也可以静下心来达到微细的境界。站久了,自然会坐得住。 

 慎终如始。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慎,就是沉心静气。

如果走得不耐烦了,大步走,大步跑,没一会就倒在地上了。

树木,一般越名贵的树木,寿命越长,纹理越细腻。树纹非常的微细 ,质地非常的坚硬如金石,寿命无比的长久。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常常要一个人呆着,静下心来,慢慢的观察呼吸,呼吸越来越微细,几近于没有呼吸·,然后观察心念,心念如瀑布汹涌,一点一点的观察,最后心念越来越少,心念也寂灭近于无。最后还要跳出来,依靠佛的加持,打破最微细的无。


相关阅读